国产av人人妻人人爽,疯狂做受xxxx高潮视频免费 ,粉嫩被粗大进进出出视频,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chinese性内射高清国产

江宛柳——抵近前沿,一個軍事記者的最佳姿態(tài)

發(fā)布時間:2008-11-07 08:00 | 來源:中國文明網 | 查看:3438次

  江宛柳,女,高級記者。1970年入伍,1975年入黨,先后任解放軍報駐海軍記者站記者、駐總后勤部記者站站長,現為記者部機動組記者。曾任《解放軍文藝》和《昆侖》雜志編輯、《軍營文化天地》雜志副主編。被中宣部和中國記協(xié)評為全國新聞界抗擊非典新聞宣傳優(yōu)秀記者,被中國記協(xié)授予全國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稱號。被總政治部評為全軍優(yōu)秀共產黨員。

  20多年來,從自衛(wèi)還擊保衛(wèi)邊疆的戰(zhàn)場,到抗擊非典斗爭的一線;從雪域高原的邊防哨卡,到遠航赤道的航天測量船;從國慶50周年大閱兵方隊,到軍事斗爭準備的戰(zhàn)艦、機場、導彈陣地,都留下了她艱辛跋涉、勇于探索的堅實足跡,寫出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新聞作品。其中,消息《全軍緊急選調醫(yī)務人員支援北京決戰(zhàn)非典》獲得第十四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通訊《再寫神州萬里春》獲得第十一屆全國政協(xié)好新聞獎;通訊《零感染是這樣創(chuàng)造的》、通訊《特殊戰(zhàn)場見英雄》、特寫《小湯山醫(yī)院記者守望札記》獲得全國新聞界抗擊非典新聞宣傳優(yōu)秀作品獎。報告文學《藍色太平洋》、《沒有掌聲的征途》、《我在尋找那顆星》分別獲得中國作家協(xié)會頒發(fā)的"全國優(yōu)秀報告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總政治部頒發(fā)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等獎項。

  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在抗擊非典特殊戰(zhàn)場奉獻"第一"

  2003年春天,非典疫情突發(fā)。時任解放軍報駐總后記者站站長的江宛柳,以高度的政治責任和新聞敏感,冒著隨時可能被感染的危險,義無反顧地沖向抗擊非典的最前沿。她第一個進入302醫(yī)院身患非典剛剛康復的姜素椿教授家里采訪,寫出了《特殊戰(zhàn)場見英雄》的通訊;第一個進入收治重癥非典患者的309醫(yī)院非典病區(qū),寫出了《"零感染"是這樣創(chuàng)造的》、《攀登,未必都在山峰》、《特殊戰(zhàn)場上的高素質隊伍》等一批鮮活而感人的"戰(zhàn)地報道";她在第一時間抓到了中央軍委決定《全軍緊急選調醫(yī)務人員支援北京決戰(zhàn)非典》的重大獨家新聞,4月28日率先在解放軍報頭版頭條刊登,當天全國各大媒體網站及國外眾多媒體網站都迅速轉載,極大地穩(wěn)定了首都的民心并增強了全國人民戰(zhàn)勝非典的決心。在北京決戰(zhàn)非典的兩個多月中,江宛柳始終戰(zhàn)斗在非典定點醫(yī)院第一線,親歷了小湯山醫(yī)院從籌建到回撤全過程,發(fā)回了大量消息、通訊和特寫,忠實履行了一名新聞工作者心系人民安危、使命重于泰山的崇高職責。

  深入軍營聚焦熱點,謳歌與思索軍事變革

  江宛柳堅持把新聞目光聚焦在軍事變革前沿,重視研究分析變革中的新情況新問題,采寫了一批有新意有深度的系列報道。例如"網上政工"系列、"基層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系列、"后勤改革"系列等,為我軍改革提供了有力的輿論支持。2005中俄聯合軍演,江宛柳身為軍報前方報道組組長,積極探索國際性、開放性重大軍事行動新聞報道的特點規(guī)律,在有限的報道空間里,以多側面、新視角的現場新聞,展示了全新的軍演面貌,總參作戰(zhàn)部專門致函報社給予表揚。2006年,江宛柳專門就軍隊政治工作改革進行深入調研,相繼寫出了長篇述評《政工網觸動了我們什么?》和《數萬官兵書寫隊史的文化效應》,軍報以兩個整版篇幅分別刊出,總政主要領導當日做出重要批示,認為"抓住了當前軍隊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重大現實情況,提出了許多有見地的思考,讀后感到很受啟發(fā)。"2007年,江宛柳在持續(xù)數年追蹤軍隊干部生長模式變革后,寫了長篇調查報告《艱難而自信的成長--首屆清華大學國防生畢業(yè)3年的追蹤與思考》,這篇文章當年被總政列入國防生工具書。新華社解放軍分社前社長曾評價道:"江宛柳除了她那份對事業(yè)滿腔熱血的真誠和執(zhí)著,便是她永不止息的思想上的求索。正是那些記錄下我軍在走向現代化、完成機械化、信息化雙重歷史使命光榮而艱苦歷程的新聞,顯示出一個記者目光的敏銳,更飽含著對時代的深刻思考。

  捕捉新人成長軌跡,為打造高素質新型軍人鼓與呼

  1997年,她在海軍艦艇部隊采訪中,首先發(fā)現了上天能駕機、下海能操艦的新型指揮員柏耀平,采寫了新聞特寫《飛行員艦長》,呼吁轉變觀念、打破常規(guī)、造就復合型高素質人才,受到總政治部和海軍黨委的關注并報請中宣部將柏耀平作為全國重大典型推出。1999年,13名海軍工程大學應屆畢業(yè)學員在所乘列車發(fā)生脫軌傾覆的危急關頭,挺身而出奮勇搶險,江宛柳在深入采訪中,透過英雄群體的壯舉,敏銳地發(fā)現新一代軍校大學生成長的軌跡,相繼寫出長篇通訊《南岳,又一曲歐陽海之歌》、海工大育人啟示錄《把握高素質的真諦》,在軍隊和地方院校引起強列反響。2003年,江宛柳到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采訪,在高原反應嚴重的情況下她堅持采訪,捕捉到了扎根高原28年、為西部國防和經濟建設做出重大貢獻的高級工程師姚志祥,寫了長篇通訊《一個在西部找到快樂的老大學生》。2008年初,江宛柳深入西沙海島采寫的長篇通訊《一個博士政委的創(chuàng)新實踐--海軍西沙水警區(qū)政委陳儼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實踐和啟示》在軍報推出,受到廣泛好評,總政主要領導批示:"這是軍隊政治工作者乃至所有基層干部難得的學習材料。"

  心系國家和軍隊憂患,為高層決策積極建言獻策

  2004年上半年,江宛柳在東南前沿采訪,發(fā)現軍事設施不能得到有效保護的現象令人堪憂,在進行大量深入細致的調查后,寫了《重要軍事設施安全受到威脅問題亟待解決》的軍報內參,軍委領導和總參主要領導很快作出重要批示,總部隨后對全軍部隊作出部署進行專項調查,并召開了首次全國軍事設施保護會議。同年,江宛柳了解到由于工資待遇問題,影響了官兵的思想穩(wěn)定,部隊吸引高素質人才缺乏競爭力。她運用大量充足的事實和數據,寫出了《軍地工資收入差距加大對部隊產生影響》的軍報內參,引起了軍委領導和總后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相繼作出重要批示,促進軍隊工資改革邁出實質性的步驟。自2000年以來,江宛柳多次隨軍、警人員到東南沿海了解打擊假冒軍車的情況,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2006年她專門就這方面問題寫了軍報內參,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主要領導立即作出重要批示,很快在全國開展了嚴厲打擊假冒軍車行動斗爭,并取得了階段性的重要成果。

  作為有著38年軍齡、33年黨齡的老兵,江宛柳熱愛新聞事業(yè),有較深厚的人文素養(yǎng),嚴守職業(yè)道德,采訪深入扎實,堅持用第一手素材寫稿。她始終保持記者的良知與尊嚴,下部隊采訪,生活上簡樸,不提非分要求,不謀一己私利,受到部隊官兵的愛戴。

  (責任編輯:曾永紅)

用戶名:驗證碼:點擊我更換圖片                *如果看不清驗證碼,請點擊驗證碼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