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6-11-10 08:29 | 來源:觀察者 2016-11-05 21:06:52 | 查看:1071次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位母親的故事。
去年4月,這位母親把唯一的女兒送到了日本留學;今年11月3日凌晨,她卻忽然接到了大使館的電話:她的女兒被砍殺身亡,兇手不知去向。
誰也不知道她在接到消息的那一刻,到底是什么樣的心情。
人們看到的是這樣的一幕:一天之后的4日凌晨,她像瘋了一樣,一直在轉(zhuǎn)發(fā)各個大V的微博,然后加上同樣的一段話:
我是11月3日凌晨在日本東京遇害的留學生江歌的媽媽,請您發(fā)動所有留學生督促警方破案。
從3點到13點,她就這么堅持不懈地轉(zhuǎn)發(fā)了18條微博,從影視到八卦,從廣告到雞湯。
滑稽嗎?有用嗎?
甚至有人猜測,這是不是一場炒作。
但這位痛失愛女的單親媽媽,全然顧不上考慮這些。
她憑借一己之力將孩子送出國留學,最后孩子卻死在了異國他鄉(xiāng)。
她說,我畢生的希望沒有了,活下去的唯一理由就是給女兒討公道。
但是她鞭長莫及,無能為力,沒有人脈,語言不通,在生死的面前,她是多么無助而渺小。
所以,她只能毫無方向地到處@粉絲多的博主,寄希望于有人能關注到她,笨拙到令人心疼。
遇到有人來加她微信,就堅持不懈地打一大段文字講述案情,只希望大家能幫她傳播出去。
在她的文字里,沒有抱怨,沒有咒罵,只有無助,卻看哭了無數(shù)人。
4日中午,她飛往日本,許多在日本的網(wǎng)友紛紛伸出了援助之手。
在網(wǎng)友的幫助下,她終于到日本見到了女兒。昔日活潑可愛的女兒就那么僵硬地躺在她的面前,身上喉嚨到處都是刀傷。
她哭得撕心裂肺,覺得人生沒有了盼頭。
網(wǎng)友告訴她,阿姨您下次轉(zhuǎn)發(fā)的時候一定要帶上話題,只有話題上熱搜了才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
于是她接著轉(zhuǎn)發(fā)大V的微博,這一次,她帶上了話題。
她說,我不是要大家捐錢,我只是想讓兇手早點落網(wǎng)。
這樣的做法真的有用嗎?也許是沒用的吧,到現(xiàn)在,她的微博粉絲也不過6000多人,主流媒體對于這件事的報道也少之又少。
不能怪媒體冷血,這樣一起發(fā)生在海外的普通兇殺案,沒有黑幕,沒有“丁瑩事件”那樣的謠言,日本警方也在努力調(diào)查。
可是,這位母親送女兒出國的過程,卻讓小小琪有些感觸。
她說,作為單親媽媽,因為婚姻失敗,家人親戚看不起她,但她都扛過來了,母女倆相依為命,互相以對方為傲。
@苦咖啡 的博客,寫于2011年
她靠著做點小買賣,自己一個人把女兒拉扯大,在出事之前,她是充滿了自豪感的:
我用了十年的時間,從一無所有,到現(xiàn)在送女兒讀大學,可以接老母來安度晚年,生意平穩(wěn),房產(chǎn)無貸。
@苦咖啡 博客,寫于2011年
我白手起家,撫養(yǎng)女兒長大成人,送她出國讀書,我在女兒心中是一個偉大的母親。
女兒也很孝順,母親經(jīng)常在微博、博客上炫耀自己的孩子,有女萬事足。
2011年,她突然有了送女兒去日本讀書的想法,甚至想借錢(無果)。
親友們也都反對,她感到很迷茫。
但她似乎有股韌勁,還是在2015年4月把孩子送出國了。
女兒走的那天,她很后悔,沒有給自己的寶貝一個擁抱。
此后,就是跨越幾千公里的日夜掛念和擔憂,眼看著女兒就要畢業(yè)了,卻等來了這樣的噩耗。
而在中國,又有多少和她一樣的父母?
小小琪對出國留學沒什么偏見。就像網(wǎng)友們說的,孩子在國外出事不代表出國就一定會遇到兇殺案啊,國內(nèi)還不是照樣有這樣的事。況且想出國長長見識本身也沒有錯。
送孩子出國長見識,這種觀念幾乎是上上上輩延續(xù)下來的了吧。在今年大火的電視劇《小別離》里,即便是80后的父母,也還是覺得送孩子出國就等于好。
有意思的是,有這樣想法的人,通常自己沒有出過國。
不知道各位注意到一個細節(jié)沒有。這位單親母親說,“江歌在日本人際交往簡單,她樂于助人,人緣很好,從沒有得罪其他人?!?/p>
樂于助人、人緣很好的女孩,人際交往卻簡單到,關系好的也不過是同為留學生的同學。
硬把孩子送出國,最后弄得父母在家擔心,孩子在外孤獨。學成回來,孩子卻不一定就比國內(nèi)教育得好。這是“留學神話”沒有說出來的一面。
最后,希望兇手能早日落網(wǎng),讓這位媽媽盡早走出傷痛。也希望更多人走出“國外=天堂”的神話,理性看待留學。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