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6-09-29 21:12 | 來源:觀察者網 2016-06-08 12:21:38 | 查看:4098次
對于那場66年前的戰(zhàn)爭,其實很多人都已經感覺有些陌生了。和大多數那個時代的偉大創(chuàng)舉一樣,對于今天的國人而言,它的輝煌成就和非凡意義早已在歷史的風霜中變得模糊不清起來。竟然不再清晰,那么各種涂抹和歪曲也就紛至沓來了。于是在各類毫無約束的自媒體口中,熟悉的“抗美援朝”被不再提及,取而代之的是“韓戰(zhàn)”,甚至“朝鮮內戰(zhàn)”。而關于那些“保家衛(wèi)國”的壯懷激烈,更被“北邊先動的手”、“一切都是斯大林的套路”等陰謀論所掩蓋。
作為近期少有的“抗美援朝”題材的電視劇,《三八線》可謂未播先熱
面對著這些幾乎一邊倒的輿論,真正喜歡歷史的、對中國人民志愿軍懷有敬意的網友也曾發(fā)出過自己的聲音。但這些辯駁往往是蒼白無力的,在這個眼球為王的互聯網時代,長篇累牘的史料陳述和分析,往往比不上一則別有用心的標題。漸漸的大家習慣了沉默,對于那些刻意的顛倒黑白,也只是報以“呵呵”和“你開心就好”。甚至有些時候有人會覺得既然糾纏不清,還不如徹底淡忘的好。
正是在這種萬馬齊喑的氛圍之中,我們意外看到了《三八線》的上映。對于一部近期罕見的、以“抗美援朝”為主題的電視劇。很多人在一開始并不看好,甚至認為不過是一部“抗美神劇”,畢竟國產電視劇的制造水準和思想境界已經讓人失望了太多次了。人們甚至期待著在里面也能找到“手撕鬼子”、“褲襠藏雷”之類的“經典梗”?;蛟S在被現實無情的戲弄過多次之后,我們已經習慣了將一切都視為荒誕喜劇。但漸漸的嘲笑聲停止了,代之以的是一片“風沙好大”的悲鳴。因為我們再一次在熒幕上看到了那一列列南下的軍列,聽到了那熟悉的軍歌之聲。感到了那零下40度的極端寒冷,甚至可以品嘗到那伴著雪水下咽的炒面干澀的味道。而這種熱血燃燒的感覺,隨著劇情推進到“龍緣峰阻擊戰(zhàn)”時也同步進入了高潮。因為在我們的童年里,都曾讀過那篇膾炙人口的課文:《誰是最可愛的人》。
曾入選中學語文課本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感動過無數國人
感謝魏巍先生的著作,大多數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過的國人,事實上對“松骨峰之戰(zhàn)”均不陌生。甚至有一段時間,這篇入選中學語文課本的文章,一度是很多人戰(zhàn)爭紀實文學的入門讀物。
“還是在二次戰(zhàn)役的時候,有一支志愿軍的部隊向敵后猛插,去切斷軍隅里敵人的逃路。當他們趕到書堂站時,逃敵也恰恰趕到那里,眼看就要從汽車路上開過去。這支部隊的先頭連(三連)就匆匆占領了汽車路邊一個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崗,阻住敵人,一場壯烈的搏斗就開始了。敵人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飛機,十多輛坦克和集團沖鋒向這個連的陣地洶涌卷來。整個山頂都被打翻了。汽油彈的火焰把這個陣地燒紅了。但勇士們在這煙與火的山崗上,高喊著口號,一次又一次把敵人打死在陣地前面。敵人的死尸像谷子似得在山前堆滿了,血也把這山崗流紅了??墒菙橙诉€是要拼死爭奪,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滅。這激戰(zhàn)整整持續(xù)了八個小時,最后,勇士們的子彈打光了。蜂擁上來的敵人,占領了山頭,把他們壓到山腳。飛機擲下的汽油彈,把他們的身上燒著了火。這時候,勇士們是仍然不會后退的呀,他們把槍一摔,身上、帽子上冒著嗚嗚的火苗向敵人撲去,把敵人抱住,讓身上的火,把要占領陣地的敵人燒死……”
借助這段膾炙人口的描寫,松骨峰這個地名和中國人民志愿軍38軍112師335團伴隨著那場輝煌的勝利而深深的烙印在一代代國人的記憶深處。但從戰(zhàn)史的角度來說,松骨峰戰(zhàn)斗僅是三所里戰(zhàn)役的一部分,而335團也并非是唯一在這一地區(qū)浴血奮戰(zhàn)的志愿軍部隊。
1950年11月27日晚,中國人民志愿軍第38軍在成功穿插德川里之后,繼續(xù)向西、西南方向攻擊前進,實施戰(zhàn)役迂回。一路為軍主力兩個師由北路向軍隅里推進;一路為該軍第113師由南路向價川以南約13公里的三所里前進,切斷美軍第9軍向南撤退路線,配合志愿軍正面部隊圍殲價川、清川江以北的“聯合國軍”。第113師從德川以南沿安山里、船街里、龍召里開進,忍受極度疲勞以14小時急進70多公里,于28日8時許進至三所里。接著又派出部分兵力主動搶占三所里以西龍源里。至此,美第9軍南退兩條道路均被截斷,美第25、第2師和土耳其旅全部,美騎兵第l師、南朝鮮軍第1師各一部陷于困境?!奥摵蠂姟闭麄€戰(zhàn)役布勢徹底動搖,由北進變成南退。美第9軍被迫撤至軍隅里、價川地區(qū)后,開始組織突圍。
忍受著高強度的急行軍,迅速穿插敵后可謂是中國人民志愿軍輕步兵克敵制勝的利器
從這個角度來分析,電視劇《三八線》中扼守“龍緣峰”的“尖刀連”,其歷史原型應為38軍113師337團1連。事實上整個三所里阻擊戰(zhàn)是一整條戰(zhàn)線之上的多點戰(zhàn)斗。第113師自德川南下以來,首先在安山洞和沙屯先后殲滅韓軍1個排和1個連。由此可見后路的防御,“聯合國軍”并非不重視。而“尖刀連”搶占“龍緣峰”的攻堅戰(zhàn),更是歷史上志愿軍攻占三所里主陣地的真實寫照。當時三所里地區(qū)不僅有韓軍1個連的兵力,還有剛剛抵達的美國陸軍第1騎兵師第5團的一支先遣戰(zhàn)隊分隊。克服長途奔襲的疲憊,志愿軍強攻三所里堵住了“聯合國軍”南撤的第一扇大門。但圍繞著三所里的爭奪也由此展開。此后美軍騎兵第1師第5團為打開通路,在坦克掩護下,向第338團防守陣地連續(xù)發(fā)起十余次猛攻。而與此同時113師發(fā)現三所里以西還有一條經龍源里通往順川的公路,隨即便令第337團前往搶占。
聯合國軍為了保障后路的安全,在關鍵的戰(zhàn)術節(jié)點同樣構筑了防御支撐點,因此無論是三所里還是龍源里,志愿軍的阻擊部隊其實首先要做的都是攻堅
如果說三所里方向還能勉強說是志愿軍搶占先手的話,那么龍源里的爭奪則幾乎從一開始就是一場混戰(zhàn),美第9軍從三所里南撤無望,便改道從龍源里撤退,同時急調位于順川的美軍騎兵第1師主力及位于平壤地區(qū)的英軍第29旅各一部向北增援接應。志愿軍第337團第1營剛進到龍源里以東的葛峴,就與南撤的美軍先頭部隊遭遇。該營立即搶占有利地形,先敵發(fā)起沖擊,將其擊退。隨后調整部署,構筑工事,準備抗擊南撤和北援之敵。其中1營1連阻擊南潰之敵,3連擋住敵軍北援。與此同時第38軍偵察支隊也進至龍源里,協同第337團第1營作戰(zhàn)。
對于擁有大量技術裝備的美軍而言,離開公路行進是難以想象的,因此圍繞著三所里、龍源里、松骨峰的爭奪才異常的激烈和血腥
志愿軍方面剛剛完成部署,美軍第2師第38團滿載步兵的百余輛汽車和坦克由軍隅里進至龍源里東側,志愿軍首先以集束手榴彈將其先頭坦克炸毀,堵住后面的車輛,繼之以密集火力向其步兵猛烈射擊。美軍遭此突然打擊,雖一度陷入混亂,但經短暫整頓后,隨即以1個營的兵力,在20余架飛機和大量火炮、坦克掩護下,向第1營陣地連續(xù)猛攻,均被擊退。
在美軍主力陸續(xù)抵達的時候,志愿軍第337團后續(xù)增援部隊也趕到戰(zhàn)場,隨即以第2營接替軍偵察支隊防守143.3高地,以第3營進至蘆田站以東地區(qū)為團預備隊。午后,第1營又擊退由順川北援的美軍1個營的進攻。但此時志愿軍337團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也已然傷亡慘重。如果沒有后續(xù)增援的話,龍源里一線的防御很可能在第二天被突破。但就在此時335團以奇兵的身份抵達了戰(zhàn)場,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可為是“天佑中華”。
白刃格斗在山地戰(zhàn)中頗為常見
志愿軍38軍112師團335團此前一直執(zhí)行“誘敵深入”的任務。當38軍主力攻擊德川時,335團還在距離德川100多公里遠的花坪站阻擊聯合國軍的北進。由于與師里聯系的電臺壞了,335團團長范天恩并不知道自己團的具體任務。這時,友軍第40軍的一個參謀找到他,說是來接三三五團陣地的,從友軍的口中,范大恩才知道第二次戰(zhàn)役第38軍打的是德川,由此他覺得跟著第40軍,肯定沒有什么真正的仗打,不如追自己的軍主力去。決定之后,335團全團進行了輕裝,除了戰(zhàn)斗必需的東西外,其他的裝備全藏在一個小山溝里,派一個班看守。范天恩計算一天走60公里兩天就可追上主力。
即便是輕裝,在嚴寒氣候下高強度的急速行軍仍會產生大量非戰(zhàn)斗減員
335團沒有向導,全靠一張地圖和一個指北針,在天寒地凍中開始了翻山越嶺的艱難行軍。目標只有一個:追上主力,爭取趕上仗打。走了兩夜,到達距離德川還有十幾公里的一個小山村時,包括范無恩在內全團官兵實在走不動了,卻意外地在一個菜窖里抓了十幾名南朝鮮兵,一問才知道德川的戰(zhàn)斗已經結束。范天恩立即命令部隊繼續(xù)追趕。等他們趕到112師師部所在地,師長楊大易正接到軍的指令,讓他們立即占領龍源里以北的松骨峰正苦于手上已沒有可以調動的部隊了,看見335團來了,楊大易高興之極地叫道:“真是天兵天將!”
松骨峰位于龍源里的東北,與三所里、龍源里成鼎足之勢,它北通軍隅里,西北可達價川,地位重要,主峰高288.7米,從山頂往東延伸120米便抵近公路。公路在此慢轉彎,是個便于扼守殲敵的好地形,但它不過是個半石半土光禿禿的山包,坡度小,雨裂較多。公路東北有通往軍隅里的鐵路,緊挨鐵路是一條小河,水流很淺,峰高且陡。因此從客觀上來講,335團穿插龍源里,不僅僅是簡單的擴大防御縱深,而是在美軍的后方再打入一個新的楔子,徹底瓦解對手的攻勢。但三所里、龍源里、松骨峰三處戰(zhàn)斗都是腹背受敵,面對的是具有高度現代化裝備的奪路逃命之敵,戰(zhàn)斗的激烈成度可想而知。許多擔任阻擊的連隊都是傷亡過半。當年的參戰(zhàn)者提及此事,無不色變動容。
松骨峰主陣地位于公路彎曲部,宛如掐住咽喉的一支大手
在觀看電視劇《三八線》的過程中,筆者曾好奇為什么主創(chuàng)團隊沒有用“松骨峰”和“龍源里”等地名,而是虛構了一個名為“龍緣峰”的主陣地?而經過對戰(zhàn)史的重新審視,我們不難發(fā)現,其實主創(chuàng)團隊想要表現恰恰不是某一支部隊的浴血奮戰(zhàn),而是向整個113師所有投入阻擊作戰(zhàn)的英雄連隊致敬。
李長順看到的是一個班的同志凍死在陣地上,整個抗美援朝戰(zhàn)場又何止這些?
用主創(chuàng)團隊某位朋友的話說:“《三八線》有很多缺陷,主觀的、客觀的都有,但我們已經盡力了”。我相信這是一句實話,因為在電視劇中我們的確看到了各種各樣的美中不足。但對于軍迷而言,其實只是單純的想看到中國的電視劇人能拍出“三三制”的步兵戰(zhàn)術、知道坦克道具應該作成M4A3E8的模樣(比如某國產戰(zhàn)爭大片中淮海戰(zhàn)場出現了M26重型坦克,就讓中國軍迷尷尬癥久久難愈)、能體現步槍點射比端著捷克造橫掃更有殺傷力就好了。
在不斷的失望和失落之后,我們的要求其實往往只能這么low。而對于歷史愛好者而言,其實只是想單純的為保家衛(wèi)國正名,只是想告訴世人我們并不是為了守護某個政權,而是為了讓鴨綠江兩岸的人民免收戰(zhàn)火侵擾。告訴那些迷上一部電視劇就換一個“腦公”的粉絲,曾經的大韓民國并非如想象中那么美好也就足夠了。
電視劇《三八線》中出現的一比一坦克道具,令諸多軍迷大呼過癮
《三八線》中有許多細節(jié),如沖鋒時的三三制,這是“神劇”里所沒有的
而在敵對陣營的表現手法上,《三八線》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將敵人塑造為“人”的虐心之處,客觀上說妖魔化或矮化你的對手都是一種高明的心理戰(zhàn)手段,因為“斬妖除魔”和“踩死螻蟻”都是不會有任何的道德負擔的,唯有當你意識到你的敵人和你一樣是一個活生生的個體,背負著親人的期望、生存的欲望時,剝奪這一切才顯得格外的殘忍。事實上在志愿軍于松骨峰一線死死頂住“聯合國軍”的南北夾擊的同時,美國陸軍第2師第23團也擔任著整個美第9軍的殿后任務,正是其與第2師工兵營在軍隅里附近的死守,使得美軍雖遭遇重創(chuàng),卻最終未遭全殲。
作為敵方角色,韓軍少校樸弘哲和美軍顧問喬治的戲份也頗為可圈可點
“誰都知道 ,朝鮮戰(zhàn)場是艱苦些。但他們是怎樣的呢?有一次,我見到一個戰(zhàn)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問他:“你不覺得苦嗎?”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來,笑了笑,說:“怎么能不覺得!咱們革命軍隊又不是個怪物!不過我們的光榮也就在這里?!彼研∩變焊纱喾畔?,興奮地說:“拿吃雪來說吧。我在這里吃雪,正是為了我們祖國的人民不吃雪。他們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壺茶,守住個小火爐子,想吃點什么,就做點什么?!彼种噶酥釜M小潮濕的防空洞說:“你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悶的慌哩。眼看著外面好好的太陽,光光的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那里蹲防空洞,祖國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呀。他們就可以在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呀。他們想騎車子也行,想走路也行,邊溜跶邊說話也行。那是多么幸福的呢!”
其實一切的答案早已在那些“通篇背誦”的怨念里,深植入了我們的腦海之中。但唯有當場景再現之時,我們才能真正的給出那個問題的正確答案:誰是最可愛的人?我們的戰(zhàn)士!他們確實是我們最可愛的人!而今天我重溫這段歷史,也并非單純是為了彰顯榮譽,更多的是對他們曾經付出的祭奠和對自身的鞭策和勉勵。
對于先烈的付出我們從不敢忘,而腳下注定坎坷的道路更需要我們繼承其精神繼續(xù)前行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