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6-05-16 22:40 | 來源:紅網(wǎng) 2016-01-07 08:43:44 | 查看:1093次
楊來娣
女支書10余年實干帶領(lǐng)貧困村舊貌換新顏
敬業(yè)奉獻
湖南
2015年12月
人物故事:
大灣羅鄉(xiāng)川巖村平均海拔800多米,是新晃遠近聞名的石頭寨,全村238人就有48個殘疾人,也是有名的“殘障”村。長期以來,這里的百姓都生活在貧困之中,這幾年,逐步富裕興旺。而帶領(lǐng)川巖人為擺脫貧困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的人,就是該村的黨支部書記——楊來娣。
2002年,楊來娣被鄉(xiāng)親們推任為村長。也就是在這一年的一天,村民姚秋林和兒子姚白云誤食鼠藥中毒。眼睜睜看著一個大活人因為道路不通耽誤了搶救時間,連命都搭上了,楊來娣心痛極了。因此修好通往山外的路成為她當村長后的第一件大事。
經(jīng)測算,要打通這條路,總造價得80多萬元。算上級部門給予部分資金,但還欠16.4萬元,于是楊來娣率先集資,村民每人集資100元,26個殘疾人實在沒錢,楊來娣又把自家的豬賣了墊上。施工過程中,只要挖掘機遇到堅石一停工,楊來娣就帶領(lǐng)鄉(xiāng)親們在崇山峻嶺間破石開路。沒有炸藥雷管,她帶頭掄起十多斤重的鐵錘砸鋼釬。鋼釬慢慢變短,手上老繭慢慢增厚,盤旋在山腰上的路基也慢慢拉長。
2008年,這條通往山外的希望之路,歷經(jīng)5年終于完工通車。村民們站在路口向遠方望去,看到了無限美好的未來。
要想帶領(lǐng)村民們脫貧致富,必須自己先做出示范。楊來娣發(fā)現(xiàn)川巖村山上到處是野草,突然想到了養(yǎng)牛致富的路子。
為解決村民們無啟動資金的問題,楊來娣或幫助村民擔保貸款,或借錢給村民買牛。組織成立養(yǎng)牛合作社,修建規(guī)?;B(yǎng)牛場,楊來娣全家投工600多個,相當于一個人兩年的時間都撲在工地上。建場時,遇到?jīng)]有水混合泥漿,她就把塑料薄膜鋪在地上,周圍用磚圍著造一個水塘積水;建筑材料拉來了,她戴上手套帥先上車卸貨;做工時沒有人做飯,她就早飯中飯兩頓當一起吃……
在村里,誰家有困難,不要張口說,楊來娣準能猜得八九不離十,有政策資助她就努力爭取,沒政策她就想辦法幫助。
村里有位90多歲的老人,叫楊東英,她有兩個兒子都是智力殘障,生活不能自理。一天下午,楊來娣到她家看看有什么困難。一進門就聞到了飯香,可是到了晚飯時間卻不見老人炒菜。 詢問多次老人終于說出了實情,因家里沒有油煮菜,楊來娣知道后,馬上跑回家拿了一大盆豬油送到老人家里。
如今,村里慢慢富裕起來后,楊來娣的子女要接她去城里享福,她卻說離不開與自己一生命運息息相關(guān)的川巖村,想趁身體還行,和其他黨員干部一起建設(shè)村級敬老院,讓年老的,沒有自理能力的殘疾人安度晚年,還想擴建養(yǎng)牛場,建設(shè)3000畝草坡草場,養(yǎng)牛1000頭以上,帶領(lǐng)全體村民努力奔向小康……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