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6-05-11 22:52 | 來源:貴州文明網(wǎng) 2013-03-01 | 查看:889次
高娟紅,女,漢族,生于1974年5月,現(xiàn)年39歲,二戈寨社區(qū)泰安巷居委會委員。
作為泰安巷居委會委員,高娟紅同志以身作則,積極履行好自身職責,做好本職工作,為居民辦實事辦好事;作為泰安巷一名普通的居民群眾,高娟紅同志身體力行,積極履行好自身的社會責任,以一顆赤子之心照顧社區(qū)的鰥寡孤獨。在泰安巷,高娟紅的名字幾乎成了一面慈善的旗幟,為群眾所贊賞和擁戴。
一、愛心做美本職工作
在泰安巷居委會,高娟紅同志負責的是計生工作,除了在原則上做到無漏報瞞報外,高娟紅更是熱心地給予居民群眾感人至深的人性化服務(wù)。她把社區(qū)的育齡婦女們當作自己的姐妹,以拉家常的方式時時上門為她們傳輸各種育兒和婦科保健知識,耐心細致地解答她們提出的各種問題,關(guān)心她們的生育保健等情況。
泰安巷居委會有一對剛結(jié)婚的小夫妻,感情很好,但兩人都好打麻將,即使妻子懷孕后也還是天天泡在麻將館。高娟紅從泰安巷其他居民的口中得知這一消息后,多次上門苦口婆心地勸說,她說打麻將不但輸錢,而且空氣不好,更為嚴重的是麻將館中的二手煙會使胎兒產(chǎn)生畸形,甚至流產(chǎn)。在她的耐心勸說下,夫妻倆真正認識到打麻將的危害,直到寶寶出世都沒再去過麻將館。之后,她還不忘經(jīng)常上門或打電話囑咐準媽媽天天服用葉酸。在她的關(guān)心下,小夫妻順利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小寶寶。夫妻倆拿來紅蛋、瓜果等表示感謝,拉著她的手說:“謝謝您像親姐姐一樣關(guān)心我們,要不是你,我們的寶寶可能就不會這么健健康康的”。
像這樣的事情還很多很多,當別人提及時,高娟紅總是說:“這是我的本職工作,我不干好就是失職啊。”是的,高娟紅說得很有道理,但是,做好群眾工作需要的不僅僅是責任心,更重要的是一顆愛民之心。
二、大孝無別宏中華傳統(tǒng)美德
走進泰安巷,每每提及關(guān)于高娟紅,許多空巢、孤寡老人總是熱淚盈眶,握著你的手,講不完的關(guān)于她的感人事跡。
楊萬德,女,現(xiàn)年91歲,是1997年搬進高娟紅所在的泰安巷社區(qū)的一個孤寡老人。她身體虛弱,眼睛幾近失明,沒有任何經(jīng)濟來源,生活異常艱辛,幾乎難以為繼。在偶然的一次群眾走訪活動中,高娟紅了解到了楊萬德老人的情況,她第一時間向泰安巷居委會的書記、主任進行了匯報,并極力為楊萬德老人爭取到了居委會的一些幫助。但是,高娟紅并未因此安心下來,她知道光靠居委會的力量遠遠不能使老人真正過上幸福的日子。她絞盡腦汁,多方宣傳老人的情況,并向親戚朋友求助,在她的努力下,來自社會的物質(zhì)上的幫助、行動上的關(guān)懷紛至沓來。而高娟紅自己則像老人的親閨女一樣,擔負起了照顧老人日常生活起居的責任。每天上班前,她總是先來到老人居住的小屋,為老人送上一包鮮牛奶,寒冷的冬天,與鮮牛奶一道送來的還有熱乎乎的暖水袋,然后她利索地幫老人倒掉大小便、把房屋打掃得干干凈凈。周末,所有上班族都在休閑娛樂的時候,高娟紅卻沒有閑著,她照例來到楊萬德老人的住處,熟練地幫助老人換上干凈的衣服,燒開水為老人把臟衣服燙洗干凈,然后自己買菜做飯,為老人改善伙食。有時,她會趁著周末請社區(qū)醫(yī)生為老人檢查身體,隨時了解老人的狀況。細心的高娟紅知道,大多數(shù)孤獨的老人都喜歡吃零食,所以她去超市時,總忘不了買些餅干,水果糖、雞蛋等老人最愛吃的東西,雖然她收入微薄,但老人枕邊的零食卻從來沒有間斷過。
夏登雙,是泰安巷的另一個空巢老人,他身體不好,兒女都不在身邊,只有兩老相依為命。有一次夏登雙老人的冠心病發(fā)作了,同樣年邁的老伴無力送到醫(yī)院,于是撥通了高娟紅平時留下的服務(wù)電話。接到老人的電話后,高娟紅馬不停蹄地趕到老人家里,迅速把老人送到附近的一家醫(yī)院。由于送治及時,夏登雙老人最終脫離了危險。從那以后,夏登雙二老的事情就時時掛在了高娟紅的心上,為了避免再次發(fā)生意外,有心的她時不時的上門探望和問候兩位老人的身體狀況,她像回到家的女兒,坐下來和他們拉家常,給他們打掃衛(wèi)生、修剪指甲、梳理頭發(f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高娟紅用一顆火熱的赤子之心踐行著中華民族這一優(yōu)良的傳統(tǒng)美德,使很多孤獨無依的老人感到了人間的溫暖。
三、義舉感天動地促和諧
在泰安巷居委會,高娟紅的事跡家喻戶曉,受她的感化,居委會的很多青少年、退休老人都自覺地走出自我、走出家門,身體力行地承擔起各種社會責任,或者義務(wù)照顧孤寡、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或者走上街頭維護社區(qū)衛(wèi)生、治安環(huán)境,或者宣傳各種法律和生活常識……
看到這樣的情景,敏感的高娟紅通過居委會組織的力量,把社區(qū)中這些熱血的青少年和老年人們組織起來,成立了泰安巷居委會的“綠絲帶”志愿隊,她根據(jù)志愿者們的特長和身體狀況把他們分成了不同的服務(wù)隊。無論何時何地需要幫助,居民們都能在第一時間通過電話聯(lián)系上這些志愿者們。
幾年來,高娟紅和她的“綠絲帶”志愿隊走遍了社區(qū)每一個需要幫助的角落,留下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泰安巷居委會因為“綠絲帶”志愿隊的各種義舉而變得溫暖、和諧?!熬G絲帶”志愿隊隊伍也在高娟紅的宣傳和鼓舞下不斷壯大起來。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