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5-11-08 11:57 | 來源:光明日報 2015年10月09日 07版 | 查看:936次
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真正的困惑是教育真的能改變嗎?除了批判和抱怨,除了出國留學之外,真的是別無選擇嗎?
“很多人說北大附中是一個中學,更像大學。但是我表達的一句話就是說我們不一定像大學,但是我們一定不要像小學?!北本┐髮W附屬中學校長王錚直言,“我們要先把學生當作人,一個正常人?!?/span>
北大附中打破應試圍墻的一系列變革,用七個書院來開啟學校變革——
“一個一個小班級,基本上都是一樣的,沒有什么特點,我們把它建成了七個書院,也就是學校里的學生給劃成了七個部分。”
以前,學校是按照年級分的,有三個年級,每個年級有幾個班,現(xiàn)在縱向地劃成了七個書院。事實上,這是一種學長制,即把高年級學生和低年級學生安排在一個書院里,由高年級學生引領低年級學生。書院里,除了在校生以外,還包括那些關心書院發(fā)展的校友。校友來自不同領域,他們參與和支持書院現(xiàn)有的各種活動,促成了各個書院的特色文化。
越豐富,越多樣化,越多元才能夠選擇。在不同的學院里,老師建設不同類型的課程,比如行知學院是國家課程的必修和選修,元培學院是必須選學的可以和大學銜接,博雅學院是通識教育,道爾頓學院有國外的學習方式。不同的老師在不同的學院里有豐富的課程,學生可以跨學院選課。
“教育創(chuàng)新本質(zhì)上是一種價值取向,是一種基于文化的行為方式,其實是要讓孩們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煥發(fā)生命的價值?!鄙虾J薪逃瘑T會巡視員尹后慶如此理解。
的確,中國教育正在面臨一個歷史性的轉(zhuǎn)折,從滿足基本需求到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斑@就意味著我們要走向以人為本的教育,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為生活做準備的教育,為生活重塑教育?!比涨霸诰┡e行的“LIFE教育創(chuàng)新首屆峰會”上,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表示。
教育改革往往“知易行難?!痹谛煨∑娇磥恚霸谥袊?,無論是從國家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層面,還是自下而上的局部的非制度化的自主創(chuàng)新和探索層面,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正在進入一個非凡的活躍時期?!?/span>
的確,這樣的探索,并不是個例?!癓IFE教育創(chuàng)新”平臺分享了歷經(jīng)一年多調(diào)研、專家篩選的來自基層學校、老師、家長、學生、政府、企業(yè)和公益機構(gòu)的教育創(chuàng)新案例,實施“低控制下的學習”深度學科整合的泉源高中實驗班,在農(nóng)村地區(qū)嘗試通過“半天授課制”激發(fā)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山西省新絳中學,以培養(yǎng)全人為目標、進行全課程改革并實現(xiàn)跨學科主題式教學的北京亦莊實驗小學等。
現(xiàn)在的教育,一方面從知識體系出發(fā),讓孩子學會知識以后嘗試應用,這是一個維度。另一個維度是讓孩子在真實的社會生活里邊去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去進行探究。
“學習不應只是學校和老師排出課表,然后讓學生學習,我們覺得學習應該是靠真實的問題驅(qū)動。這個問題可能來自于生活,可能來自于看到的一條新聞。當我們?nèi)ソ鉀Q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可能需要運用到很多的知識。這個時候我們會產(chǎn)生一個學習的任務或者是項目。這個任務和項目可能會貫穿很多不同學科的知識,融合起來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泉源高中上校長張良認為。
拆分教材內(nèi)容,將教學要素進行重組,包括時間、空間、學生、教學法等。這是一個大膽的改變,泉源對學校進行了重新定義。張良表示:“我們希望在大規(guī)模的教學下,建立一個“中央廚房”,作為學習支持系統(tǒng),給一線老師提供更多的支持,我們會把很多和教學相關的核心資源統(tǒng)一集成在此。”
北大附中、泉源高中實驗班……在進行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的探索中,盡管政策條件、經(jīng)濟實力等背景相去甚遠,但他們共同選擇了給予學生自主選擇空間,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道路。然而,現(xiàn)實中,學生是否具備相應的自主學習主動性和能力?學習的效果又該如何保證?
王錚相信,過去學生沒有選擇的時候會感到被束縛和制約,而當面臨許多選擇時,確實免不了產(chǎn)生困難,但也正是這種困難促進了學生的成長和學習。如果我們設計得好,學生就可以如魚得水,學生們可以有一種非常融洽的生態(tài),而這種設計是我們學校目前在做的。
“人的自主精神,包括自主學習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作為學校的教師,實際上是應該保護其這種自主的熱情,如若不夠的話我們應該去培養(yǎng),這不是什么問題?!鄙轿魇⌒陆{中學校長寧致義認為,學生就像雞蛋,從內(nèi)部打破則充滿希望,而這需要教師提供一定的溫度,使其自主“破殼”,即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培養(yǎng),保護學生的自主性,從而進行自主學習。
當然,改革不僅發(fā)生在學校之內(nèi),很多的工作都是在學校之外來實現(xiàn)的。芬蘭駐華大使館教育與科學參贊Mika Tirronen告訴人們:教師們做的很多事情在課堂里邊,但是很多的內(nèi)容在課堂之外,他們有很多的時間,他們在人生當中有很多的機會搭建自己的社交網(wǎng)絡和獲取信息。事實上,父母應該是伴隨著孩子整個學習過程中的,父母和孩子待的時間更長,這個方面的教育應該說對于孩子的獨立性是非常重要的。他們可以用自己學到的知識然后去自己發(fā)現(xiàn)一些事物,而不是說讓父母去干預。作者:本報記者 靳曉燕 本報通訊員 陳寧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