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2-03-05 11:01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2-02-28 | 查看:2537次
天還很黑
一個瘦削的身影
在昏暗的路燈下?lián)u曳
他是一個大學生 正在替母掃街
不當家 不知柴米貴
不養(yǎng)兒 不知報母恩
而他 早已懂得這些
漆黑的黎明中
他用力揮動掃帚
每一揮 揮出的都是愛
每一揮 揮出的都是孝心
如果不是戴著一副近視眼鏡,劉普林和別的環(huán)衛(wèi)工人看上去沒什么差別。黃色的環(huán)衛(wèi)服穿在身上,他愈發(fā)顯得瘦弱。他揮動著手里的掃帚,干起活來駕輕就熟。
兩年來,這名“90后”的大二學生在上學之余堅持替在環(huán)衛(wèi)所打工的母親清掃大街,其孝心感動了很多人,被人們稱為“馬路孝子”。
劉普林的父母都在環(huán)衛(wèi)所打工。父親負責垃圾裝運,母親負責清掃兩條街道。有一次,劉普林看到母親邊掃地邊捶背,腰都快直不起來了,心里很難過。他忽然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應該為這個家庭分擔更多一些。
于是,他拿起掃帚,走上大街……
有人問他:“你是大學生,掃地時會不會感覺到不好意思?怕不怕別人瞧不起你?”
劉普林樂觀地笑著說:“掃個地,沒什么大不了的,蠻簡單的一件事。媽媽都掃了快10年了,她能掃我就能掃?!?br/> 2月8日凌晨5點,武漢,氣溫零下1℃。
天未亮,大學生劉普林拿著掃帚來到武昌區(qū)涵三官街,開始掃馬路。在清冷的路燈下,他消瘦的身影顯得很長很長。
21歲的劉普林是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經(jīng)管系1103班的學生。他的母親庫香蓮,是武昌糧道街的一名環(huán)衛(wèi)工,負責清掃400米長的涵三官街道。從2011年暑假開始,劉普林一直利用休息時間幫母親掃馬路。
“過節(jié)了,該讓媽媽歇歇了”
農歷正月十七凌晨,武漢寒風呼嘯。竹質的掃帚握在手中,冰冷刺骨,劉普林卻沒有戴手套。因為他覺得,這樣掃地方便用力,掃得會更干凈。他一邊掃,一邊把凍得通紅的手輪換著放在嘴邊呵氣取暖。
突然,“嘭”的一聲,一個飯盒從路邊“飛來”,湯汁濺了一地,劉普林連忙上前,用手將飯盒撿到撮箕中。
圖為:清冷路燈映照著劉普林獨自清掃的身影 (資料圖片來源:新華網(wǎng))
“我多掃一點,媽媽就可以多休息一下?!倍涨宄浚姝h(huán)衛(wèi)工母親清掃馬路的劉普林如是說 記者 鄒斌 攝 (資料圖片來源:新華網(wǎng))
對于清潔工來說,“新鮮的垃圾”好處理,最難掃的就是地上打濕了的紙屑。就在前一天,夜里下了雨,地上的紙屑被水一泡,粘在了地上,劉普林只好用鐵鏟一點一點鏟起來。鏟著鏟著,身穿環(huán)衛(wèi)服的劉普林額頭冒汗。
劉普林正在用鏟子清理墻邊一堆寵物的糞便時,幾名衣著光鮮的青年人掩鼻而過。家住附近的李愛香婆婆正好出門,看到了這一幕:“伢呀,年紀輕輕的,怎么掃馬路呢?”
“我?guī)臀覌寢寬?,這樣,媽媽就可以歇歇了?!眲⑵樟只卮?。
“真難得啊,現(xiàn)在有幾多伢愿意幫大人做事,更不用說掃街了!”李婆婆感慨。
花了兩個小時,劉普林把整條街道打掃得干干凈凈。早飯過后,他又繼續(xù)清理路面上新出現(xiàn)的垃圾?!奥访嬉S時保持清潔,否則,媽媽要被單位罰款的。”
一個上午,劉普林要反復清掃六七遍街道。晚上6點至8點,他還要再去掃街。劉普林告訴記者,2012年春節(jié),從大年初一開始,他一直在幫媽媽掃這條街。
大年初一,武漢市糧道街環(huán)衛(wèi)所所長梅曉敏發(fā)現(xiàn)了替母親掃大街的劉普林,他的故事很快傳開了。從那以后,劉普林每次上街掃地,總有人對他指指點點,這讓他有些不習慣。
央視記者采訪劉普林
圖為:庫香蓮心疼地給兒子碗里添早點 (資料圖片來源:新華網(wǎng))
“我不喜歡吃肉”
“他是個大學生,我不讓他掃,可他非要掃。”劉普林掃街,母親會偷偷跑過來,躲在街角看。看著兒子疲憊的身影,她心痛得直掉眼淚。
劉普林一家住在糧道街紫金村57號環(huán)衛(wèi)工簡易宿舍,從涵三官街步行大約10分鐘路程。
元宵節(jié)那天,庫香蓮專門做了劉普林愛吃的粉蒸肉,想給身子單薄的兒子補一補。午飯時,庫香蓮特意將粉蒸肉擺在了兒子跟前,誰知兒子“不領情”,專挑里面的土豆吃。庫香蓮看著心急,忍不住夾了一塊肉往兒子碗里放,卻被兒子擋住:“我不喜歡吃肉,吃了胃里難受?!睅煜闵徃嬖V記者,這都怪以前那個鄰居?!白詮乃嬖V普林我為了省錢每天只吃一元錢的饅頭后,普林就再不吃肉了,你看,普林1.72米的個頭,體重只有55公斤,真讓我這個當媽的看了心疼?!?
為了供養(yǎng)兩個兒子上學,庫香蓮和老伴在30平方米的環(huán)衛(wèi)宿舍住了整整11年。
宿舍是老房子,兩家人共用一套,沒有廚房和廁所,放兩張高低床、兩張桌子,就只剩下走道了。
據(jù)庫香蓮的同事介紹,為了多賺點錢,庫香蓮曾經(jīng)一天上三個班,長期干體力活,營養(yǎng)又跟不上,51歲的她渾身都是毛?。猴L濕病、頸椎病,尤其是膽結石病,總是隱隱作痛。2011年,在兒子的極力反對下,她才少加了一個班。
庫香蓮一天干兩個班的活,一個月掙1900元,加上老伴的900多元錢,每年給兒子交完一萬多元的學費后,就所剩無幾了。
2012年夏天放暑假,劉普林看到媽媽工作辛苦,身體又不好,提出幫她掃大街,她曾堅決反對,可擰不過倔強的兒子,只好勉強同意了。
庫香蓮說,劉普林替她掃大街“出名”后,她感覺精神壓力特別大:“他一個大學生,上街掃馬路讓人指指點點的,當父母的看了心里不好受??!”
“我當時真不該同意讓他幫我掃大街的呀!”每每提及此事,庫香蓮就后悔不已。
“我覺得掃馬路沒什么呀!叔叔阿姨對我不錯,他們還給我送過水?!笨匆妺寢寕?,劉普林連忙跑過來安慰她。
看著兒子乖巧的樣子,庫香蓮破涕為笑。
劉普林在掃地。
劉普林和他的母親。張培杰攝
“媽媽為我吃盡了苦頭”
早、晚掃街,下午有四五個小時的休息時間。要開學了,午飯后,劉普林坐在宿舍過道復習功課。
看著埋頭學習的兒子,在家中休息的庫香蓮又愛又憐:“唉,今年沒有錢,過年連新衣服都沒給孩子買。”
“我身上的衣服是去年買的,還很新呢!”聽到媽媽這樣說,劉普林抬起頭,扯了扯身上咖啡色的夾克,沖她擺了一個很精神的樣子。
“就這套衣服新點,其他都是舊的,腳上的鞋子還是你爸撿來的。”庫香蓮忍不住“揭短”。
“鞋子還是很合腳的?!眲⑵樟中χ鴪猿终f。
劉普林告訴記者,為了供他讀書,父母含辛茹苦,已經(jīng)有好多年沒有買新衣了,“我在讀書,哥哥馬上要結婚,家里捉襟見肘。”
“普林從小就是個懂事的伢?!睅煜闵徟c記者拉起了家常:十年前,為了供兩個兒子上學,她和老伴離開湖北省武穴市農村老家,來到武漢當環(huán)衛(wèi)工。從初中開始,劉普林就在老家邊讀書邊干農活,插秧、打谷、背柴、收肥,大小家務全包了,一袋谷子六七十斤重,他常常一背幾十袋。“普林上高三那年,我回武穴去照顧他,冬天的晚上特別冷,兩人擠在一張床上睡覺,他就把我的腳裹進他腋窩里暖著。”
最讓庫香蓮心痛的是劉普林上高中的事。初三畢業(yè),劉普林考上了武穴市最好的高中,可三年下來學費要一兩萬元,家里沒錢上。這時,一所普通高中開出“優(yōu)惠條件”,承諾只要他去,不但免學費,每個月還提供200元的生活費。劉普林二話沒說就放棄了讀重點高中的機會?!拔液没冢覒撘ба拦┧x重點高中,要不他高考也不會考砸了……”
“其實,媽媽為我吃盡了苦頭?!眲⑵樟终f,他記憶最深的是高考前,母親日夜照顧他。當時,出租屋太小,沒有電視,母親只好每天到附近超市門口去“蹭”大屏幕電視看?!坝幸粋€冬天的晚上,我放學回家,在路上看到她一個人站在超市前,來回跺著腳看電視……”
圖為:劉普林(左)接過轉捐的現(xiàn)金支票 (楚天金報記者曹大鵬攝)
圖為:“馬路孝子”劉普林(左)接過轉捐的3萬元現(xiàn)金支票 (楚天金報記者曹大鵬攝)
“他有一顆感恩的心”
“在逆境中,他并不自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面對貧困,敢于擔當!”劉普林的同學這樣對記者說。
講起劉普林,同學姜軻文敬佩不已。2010年,劉普林獲得了學院的2000元貧困生補助金,這筆錢他整整用了一個學期。為了省錢,他常常只打一兩飯,買兩元的菜吃。可聽說班上有一名同學患心臟病需要捐款,他立即從生活費中拿出20元捐了出去。自2010年10月起,劉普林每隔半年就獻一次血,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獻血1500毫升了。
在同學張幸豪眼里,劉普林是一個自強樂觀的人:“他家里很窮,經(jīng)常在學校撿飲料瓶,用水洗干凈放后在寢室攢著,攢夠100個瓶子,可以賣20多元錢補貼家用。同學們見他不容易,紛紛把喝完的空瓶送給他,他賣瓶子后還專門買了個大西瓜,感謝大家。”
在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輔導員關宏達老師的眼里,劉普林是個言語不多、性格善良、有責任心、樂于助人的學生。學校每年都有貧困生補助,論家境,他應該得到補助。然而,他卻將名額讓給了一名外地女生。理由是:一個女孩孤身在外更不容易。
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黨委副書記吳漢橋認為:“從劉普林身上,我們看到了他的善良、堅強和孝心。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當代大學生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作為一名90后大學生,劉普林敢于擔當、自強樂觀,他的品格的養(yǎng)成,與家庭、學校及社會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記者手記
近日,從當?shù)匾患颐襟w上,記者看到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大學生劉普林替媽媽掃大街的故事。記者坐不住了,就想馬上見到劉普林同學,了解他為什么要幫媽媽掃大街。
一個90后的當代大學生,不怕臟、不怕累、不怕丟面子,一直利用休息時間幫媽媽掃大街;不怕貧窮,體貼父母的生活艱辛,主動為家里分擔責任;為了媽媽不受凍,用腋窩暖媽媽的腳;由于貧困,放棄上重點高中,去上免費高中;為了省錢,每天在學校撿破爛,用換來的錢給同學買西瓜吃;為了能幫助外地貧困生,把自己得到的補助讓給他人;為給生病的同學捐款,每天只吃幾個饅頭;為了愛,去獻血;為了幫助他人,受苦受累都愿意。
采訪劉普林的過程中,記者一直含著熱淚,深深地為眼前這個瘦弱的大學生折服、感動。在劉普林的身上,找不到半點虛偽,只有真誠和自信。與一些只知比富貴、比索取,比穿、比車的同齡人相比,劉普林的行為顯得尤為可貴。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當代大學生敢于擔當和奉獻的精神;看到了年輕人熱愛勞動、孝敬父母的好品格。這正是90后大學生需要的價值取向。
道德的力量在增長,劉普林式的擔當不可無。向劉普林致敬!
(責任編輯:陳熄亮)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