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08-11-09 08:00 | 來源:2008-01-15 河南日報 | 查看:1281次
30多年來, 她一直堅守在農村電影市場,她管理運營的“數字電影廣場”讓河南全省數百萬觀眾受益,郭建華,中國電影發(fā)行放映界的三朵金花之一——
核心提示
她是一個以電影為命的女人,從一名普通農村電影放映員到河南新華農村數字院線公司總經理、開封縣電影公司經理,30多年來,郭建華一心一意為農民放電影。
她使瀕臨解體的縣電影公司重新煥發(fā)生機,并在農村開拓出新的事業(yè);她在全省籌建了100多個城鎮(zhèn)數字電影廣場,使數百萬觀眾受益;她組織研制的“春雨”電影活動放映篷獲得國家專利,推廣到全國18省360多個市縣;她免費為在北京“鳥巢”國家大劇院等工地打工的河南籍民工和他們的子女們送去了優(yōu)秀影片60場,觀眾達6萬多人次。
1月8日,受省委書記徐光春的委托,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李庚香來到開封縣,看望郭建華并傳達了徐書記的批示精神。徐書記了解到郭建華的事跡后作出重要批示:郭建華同志熱愛電影放映事業(yè)的精神,發(fā)展電影放映事業(yè)的業(yè)績值得學習和宣傳。
53歲的郭建華是河南新華數字電影院線有限公司和開封縣電影公司的總經理。她組織研制出的“春雨”牌放映篷獲得國家專利,被全國18個省的360多個市縣電影公司廣泛采用;在省文化廳的指導下,她管理運營的110余個“數字電影廣場”,解決了數百萬人看電影難的問題;她30多年如一日奮斗在農村電影放映戰(zhàn)線上,被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趙實稱為“中國電影發(fā)行放映界的‘三朵金花’之一”。
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1974年,19歲的郭建華成為開封縣電影公司的一名放映員,從此便與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她走村串戶、吃百家飯,親手為群眾放映電影1.3萬多場,被群眾稱為“放電影的好閨女”。
1996年2月,郭建華被任命為開封縣電影公司經理。擺在她面前的是:一棟漏雨的三層樓房,一堆即將報廢的拷貝和一個日益萎縮的電影放映市場。電影公司瀕臨倒閉,由于缺少影劇院等電影放映場所,許多優(yōu)秀影片無法和觀眾見面。如何走出困境?不服輸的郭建華,把自己關在屋子里,冥思苦想了9天。
熟悉農村電影的郭建華深知,搞好農村電影要做好3件事:隊伍不散、陣地不丟、經費有保障。10多年來,圍繞這3件事,她進行了一系列探索,走出一條農村電影放映的新路子。
郭建華首先在職工中開展“我與電影共存亡,影衰我恥”的教育活動,號召職工“艱苦創(chuàng)業(yè)精神不垮,電影旗幟不倒”。同時進行體制改革,調整發(fā)展思路,由主抓發(fā)行改為主抓放映,成立10支電影放映隊,公司由管理型成為服務型,打破“大鍋飯”,推行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獎勤罰懶。
農村放電影難,關鍵在于經費難以解決。郭建華打破傳統(tǒng)的農村電影放映格局,積極尋求黨政機關、學校、醫(yī)院、企業(yè)等單位和個人的參與,由電影公司的“獨角戲”變成“大合唱”:把放電影與農村移風易俗結合起來,聯合農村紅白理事會,開展“簡辦紅白事,演場電影謝大家”活動;影教結合,讓優(yōu)秀電影走進校園,1996年以來共為中小學生放映電影37000多場;影政結合,與計生、科技、法律等政府各部門結合放“宣傳電影”,與縣紀委結合放“廉政電影”;影企聯姻,讓企業(yè)為農民看電影“埋單”。
隨著時代發(fā)展,露天電影已不能滿足農民要求。但放映場所的缺乏,又制約著農村電影放映開展。郭建華提出了設想:能不能搞一個遮光透氣、方便移動的放映篷,能隨時隨地掛起銀幕?這一想法得到了縣教育局和文化局的支持,郭建華拿出積攢多年準備買房的3萬元,埋頭干起來。經過5年的不懈摸索,106次的反復試驗,“春雨”牌放映篷終于在2002年5月誕生。這種由鋼架、篷布、通風設備組成的活動放映篷,可隨車攜帶,隨時組裝、拆卸,具有實用、輕便、機動、安全的特點,一次可容納400個觀眾看電影。
2003年,“春雨”牌放映篷多項自主創(chuàng)新獲得國家新型專利,在國家“西新工程”和“2131工程”招標中連續(xù)中標,被推廣到新疆、西藏、福建等地。時任國家廣電總局局長的徐光春、副局長趙實對放映篷的生產進行實地考察,并饒有興趣地坐在里面觀看電影。徐光春等人對放映篷的實用價值和推廣價值給予了充分肯定:活動放映篷緩解了我國農村電影放映缺乏場所的問題,為我國電影市場開辟了一條新的傳播途徑。至今,全國18個省的360多個市縣電影公司架起了“春雨”牌活動放映篷。
郭建華說:“我堅信事在人為,農村電影市場大有可為,不等不靠更不伸手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市場、適應市場、占領市場上?!?
“數字電影廣場”惠及全省
從2007年7月開始,在鄭州的滎陽人民廣場、開封的寶津樓廣場、三門峽的盧氏縣城廣場,每逢周五、周六,附近居民都能免費觀看數字電影?!洱埢㈤T》、《雪落無聲》、《任長霞》、《我愛我爹》等一大批影片都在這里與觀眾見面。
而這三個廣場,僅是河南省110個數字電影廣場的縮影。
2007年初,在省文化廳“政府協調指導,企業(yè)運作經營”方針的指導下,由河南新華農村數字電影院線公司聯合北京世紀東方數字電影院線公司共同在全省范圍推廣建設“數字電影廣場”。截至2007年底,全省85個縣城、4個集鎮(zhèn)、10個省轄市郊建起了110個數字電影廣場,累計放映電影4146場,觀眾達500多萬人次。這種露天電影院,解決了包括城鎮(zhèn)居民、農民工及周邊農民在內的數百萬人看電影難的問題。
也許只有郭建華自己知道這項工程花費了多少心血。為了讓更多地區(qū)的農民看上電影,一次一次到鄭州洽談實施方案;為了爭取更多、更好的設備,一次一次到北京公司商量,三地來回跑了幾十趟。一年下來,人看起來老了10歲。
如今,郭建華他們已經在全省100多個城鎮(zhèn)建成數字電影廣場,完成了放映萬場數字電影的目標。對此,郭建華很激動,她說:“30多年來,我從沒像今天這樣興奮過,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這希望來自農村電影市場的廣闊和群眾看數字電影的愿望。”
郭建華把新目標定格在“積極開拓農村數字電影發(fā)行放映市場,傾力打造新農村數字電影文化新品牌”上,努力把優(yōu)秀精神文化產品以低廉的成本帶到廣大群眾身邊,滿足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她說,現在農民能免費看電影,是政府扶持的結果,但不能永遠靠政府扶持。數字電影是一個現代化新媒體,規(guī)?;某擎?zhèn)“數字電影廣場”是個現代化的大媒體,在這個媒體上能有效地實現“廣而告之”。她希望喚起有志于公益事業(yè)的企業(yè)和社會各界對這個媒體的關注,通過支持這個事業(yè)宣傳自身形象。
郭建華認為,自己服務的對象是基層群眾,他們喜歡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優(yōu)秀故事片、地方戲曲片和科教片,對片源需求量大。希望國內電影界能夠深入生活深入實際,創(chuàng)作和生產出更多、更好的老百姓喜歡看的好電影。
以電影為命的女人
認識郭建華的人都說,她身上透著一股勁兒,整天忙個不停,忙的都是和電影有關的事兒。了解郭建華的人知道,她太愛電影了,電影是她的命。還有人說,在她眼里,電影比命大。郭建華常對別人說:“我就是個放電影的,我愿意永遠放電影?!?
郭建華的兩個女兒都是在她放電影時降生的。1978年,懷孕7個月的郭建華拉著板車下鄉(xiāng)給鄉(xiāng)親們放電影《烈火中永生》,每天都要走3個村子。就在她連續(xù)放到第18天時,肚子一陣緊一陣地疼起來。鄉(xiāng)親們把她送到醫(yī)院,她的大女兒就這樣降生了。二女兒出生時,郭建華正在放電影《包青天》。郭建華后來常對人說:“生倆姑娘都和電影有關,沖著對電影解不開的情緣,我就是累死也心甘?!?
1998年,郭建華的母親去世了,在老人去世前的3個月里,母親全靠郭建華未成年的女兒和親戚照料,很難和忙工作的郭建華見上幾面,說上幾句貼心話。這成了郭建華心中永遠的傷痛。有人說,女人一生中要扮演好三種角色,人生方可算是完美:女兒,妻子,母親。而郭建華說,她是一個不孝的女兒,不賢的妻子,不合格的母親。
至今,郭建華一家仍擠在她在開封縣城一套兩室一廳的破房子里。這處簡陋的住所還是租賃的,幾乎沒有一件值錢的家具。她從沒想過住上漂亮的大房子,她說錢要花在刀刃上。電影公司困難時,到外地辦公急需錢,郭建華就拿出自己的錢墊上。北京電影界的朋友多次動員她到首都發(fā)展,工作、住所給她全部解決,她說什么也不去:“我走了,職工們怎么辦?農民看電影怎么辦?開封縣是我的打拼基地,我舍不得離開?!?
2007年5月24日晚,湖北襄樊,在東風輕型車第60萬輛下線儀式慶典現場,東風集團將這第60萬輛車贈與郭建華。直播的鳳凰衛(wèi)視在節(jié)目中這樣評價:“農村電影放映員郭建華是中國龐大文化體制末梢典型的優(yōu)秀代表,她秉承為鄉(xiāng)親帶去文化關懷的執(zhí)著信仰,三十年如一日活躍在田間地頭,因此獲得中國官方對普通勞動者的最高褒獎——全國勞動模范。”
?。ㄘ熑尉庉嫞涸兰t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