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1-04-09 09:25 | 來源:新湖網(wǎng)河南頻道 2011-03-15 | 查看:1034次
她說,“托托”已經(jīng)16歲了,希望有福利院能夠接納,讓“托托”有個好歸宿
張繡蓉為“托托”梳頭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3月15日訊 大河網(wǎng)-河南日報農(nóng)村版報道:在平輿縣郭樓村高平寺村,有一位退休女教師張繡蓉,收養(yǎng)和照顧腦癱棄嬰13年,憑著自己的一雙手托起了棄嬰女兒的美好生活。13年來,她對腦癱女兒悉心照顧,不離不棄,她的壯舉也被當?shù)氐母刹?、群眾傳為佳話?
家門口拾得腦癱棄嬰
1998年2月的一個深夜,張繡蓉被一陣嬰兒的啼哭聲驚醒。打開大門,大片雪花飄了進來,而門口的簸籮里傳出孩子的陣陣哭聲。張繡蓉趕緊把簸籮抬進家里,看見簸籮里是一個大概有兩三歲的小女孩。但見她臉唇烏紫,衣服結(jié)著冰,屁股上一大塊肉已經(jīng)凍爛,張繡蓉心疼得直掉眼淚。她趕緊燒水,為孩子清洗爛肉、擦洗身子。天一亮,她就急忙抱起孩子趕往鎮(zhèn)衛(wèi)生院,醫(yī)生檢查后告訴她:這個孩子是個腦癱患兒。張繡蓉一下子懵了,想想孩子這么小就這么不幸,她還是把孩子抱回了家,繼續(xù)給孩子打針吃藥。在她的精心照顧下,孩子的身體慢慢康復,面容也日漸紅潤起來。張繡蓉還給孩子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托托”。
為孩子治病四處求醫(yī)
張繡蓉的丈夫是個農(nóng)民,但丈夫支持妻子的選擇,并幻想著“托托”的病可以治愈。為了給“托托”治病,她和丈夫先后去駐馬店、鄭州、北京等地的多家治療腦癱患兒的醫(yī)院進行求治。聽說漯河有一家醫(yī)院能治“托托”的病,她抱著孩子就去,一針100元,她二話沒說。有時看到治療腦癱的廣告,她也趕緊跑去詢問。幾年下來,中藥、西藥吃了個遍,花去了家中的4萬余元錢,但“托托”始終沒有站起來。
而當時,張繡蓉的月工資僅有250多元,三個孩子兩個讀高中,一個讀中師,都需要錢,家中還有一個70多歲的婆婆需要照顧。為此,左鄰右舍都勸張繡蓉別死心眼兒,都勸她丟了這個累贅。可是,善良的張繡蓉眼中噙著淚就是狠不下心來:這畢竟是條命?。?001年,當?shù)嘏沙鏊鶠樾 巴型小鄙狭藨艨?,“托托”正式成為了家中的一份子?
傾心照顧“托托”每一天
每天早晨是張繡蓉最忙的時候。“托托”大小便失禁,一大早起床,張繡蓉總是先換洗“托托”換下的衣服和尿布,然后趕緊為全家做早飯。等把婆婆、“托托”安置好,她便趕緊往學校趕。下班回家后,她也總是先盛出一碗,喂“托托”吃飯,然后,她才和家人一起吃飯。
2005年,為教育事業(yè)忙碌了一生的張繡蓉退休了,為方便照顧,她每晚都睡在“托托”身邊。
希望“托托”有個好歸宿
如今,當年的“小托托”也已長成了大姑娘。“托托”除了依然不能站立外,已經(jīng)能夠聽懂家人說話,并能叫“爸爸”、“媽媽”了。
照顧“托托”是個重體力活,孩子小的時候,還不覺得累,孩子日漸長大,張繡蓉也患上了類風濕,100多斤重的“托托”她再也不能抱起來了。
目前,張繡蓉已經(jīng)63歲了,婆婆也已經(jīng)84歲了,孫子剛滿3歲,真可謂上有老、下有小。為照顧“托托”,她甚至連孫子都很少照顧,為此,媳婦、兒子意見很大,但她難以割舍對“托托”的愛。
在采訪中,記者已經(jīng)感覺到張繡蓉老人隱隱的憂慮,在記者的詢問下,張繡蓉流著眼淚說:“‘托托’已經(jīng)16歲了,俺也日漸老了,照顧‘托托’沒有體力咋行啊!俺現(xiàn)在最擔心的就是孩子今后的生活,真希望有哪個福利院能夠接納女兒‘托托’,讓這個可憐的孩子有個好歸宿!”(作者:楊遠高 訾現(xiàn)紅)
(責任編輯:盧亞飛)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