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1-04-06 06:11 | 來源: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 2011年03月21日19:06 | 查看:1529次
3月1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俊賢和往常一樣堅持每天到黎明化工研究院工作。中國火箭推進劑創(chuàng)始人之一、中國聚氨酯材料奠基人之一的黎明化工研究院原院長兼總工程師,我國著名的化工合成專家,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83歲的李俊賢在6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始終踐行科學家精神,急國家之所需,不斷攀登一個又一個科技高峰。他勇于創(chuàng)新,甘于奉獻,淡泊名利,為我國國防科技事業(yè)做出杰出貢獻,成為科技工作者學習的楷模。新華社記者 趙鵬 攝
李俊賢院士在做研究。黎明化工研究院供圖
從“嫦娥奔月”算起,中國人的飛天夢做了兩千年,但直到新中國成立后,這種夢想才得以照進現(xiàn)實。東方紅1號、長征2號、神舟6號、嫦娥1號……當火箭將衛(wèi)星或飛船送入太空時,我們歡欣雀躍,感動淚流。然而,可能很少有人想過,是什么擎起數(shù)十噸的火箭沖上藍天,將衛(wèi)星、飛船推入太空?
答案很簡單,和汽車沒有汽油不能前進一樣,火箭升空也離不開燃料,這就是火箭推進劑。在新中國史上,研制“兩彈一星”的科學家們?yōu)榇蠹宜熘氡穬?。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在他們背后也有一群科學家默默無聞。黎明化工研究院原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俊賢,就是這其中之一,在他主持的研究下,中國火箭有了自己的動力源。
小肥皂開啟大人生
李俊賢出生在四川省眉山縣一個農(nóng)民家庭,在他剛記事時,父親就有病不能到田里干活,全家五口人的重擔全壓在母親肩上。盡管家庭生活艱難,母親還是下決心讓李俊賢上學,把改變家庭狀況的希望寄托在李俊賢身上。李俊賢讀到初中時,家里再沒有錢供他讀書了,后在家族的支持下,他才得以完成學業(yè)。
“當初學化工,是為了將來就業(yè)方便,想早點為家里賺錢?!鄙鲜兰o40年代,肥皂在四川還是一種稀罕物,李俊賢想,肥皂是化工產(chǎn)品,如果學會制造方法,將來開個肥皂廠,一定可以賺錢養(yǎng)家。
1950年8月,李俊賢從四川省樂山市國立中央技藝專科學?;瘜W工程專業(yè)畢業(yè)。但當時四川剛解放不久,百業(yè)俱廢,化學專業(yè)畢業(yè)生難有用武之地,開肥皂廠更是成為奢望。
就在李俊賢為工作愁眉不展的時候,東北化工局來到四川招聘技術(shù)人員。得知消息后,李俊賢沒顧得上和家人告別,就徒步4天趕往成都,后又輾轉(zhuǎn)多地才踏上開往沈陽的列車。
李俊賢在東北工作了七八個年頭。不管冬天有多冷,工作條件有多差,他都默默堅持?!澳菚r候也不怎么注重防護,水銀就在水槽里到處流,房子上、角落里都有,現(xiàn)在那就不得了,但當時沒在乎那么多?!?/P>
1959年,由于工作業(yè)績突出,李俊賢被上級派遣到蘇聯(lián)中央化學委員會有機化學研究所作研究進修一年。
從西南到東北再到蘇聯(lián),李俊賢的生活空間一再改變,但此時的他沒有想到,接下來的改變,影響到他的一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俊賢在黎明化工研究院的實驗室指導年輕人進行項目攻關(guān)(攝于3月11日)。中國火箭推進劑創(chuàng)始人之一、中國聚氨酯材料奠基人之一的黎明化工研究院原院長兼總工程師,我國著名的化工合成專家,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83歲的李俊賢在6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始終踐行科學家精神,急國家之所需,不斷攀登一個又一個科技高峰。他勇于創(chuàng)新,甘于奉獻,淡泊名利,為我國國防科技事業(yè)做出杰出貢獻,成為科技工作者學習的楷模。新華社記者 趙鵬 攝
瞞著上級“秘密”研究
1960年6月,剛從蘇聯(lián)進修回國,李俊賢就接到了一個緊急任務:為“兩彈一星”的發(fā)射,研制特殊的化學推進劑。
剛剛30歲出頭的李俊賢來到北京,成為高能推進劑研制隊伍中的一員,承擔偏二甲基肼等4個課題的研究,并先后擔任火箭推進劑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職務。
資料缺乏、經(jīng)驗不足、基礎(chǔ)薄弱,當時火箭推進劑研究室的同志都感到壓力很大。由于偏二甲基肼是液體推進劑中的主要高能燃料,所以他們把主要精力從4個課題集中到這個課題上來。
在總結(jié)前兩年經(jīng)驗基礎(chǔ)上,李俊賢帶領(lǐng)大家對偏二甲基肼的20多種制備方法一一進行了分析,最后決定集中力量研究毒性很小的氯胺法制備偏二甲基肼。
但氯胺法制備偏二甲基肼又分為氣相法和液相法。當時上級在給李俊賢課題組下達任務時,明確要求課題組只集中力量開發(fā)氣相氯胺法,液相氯胺法研究由上海方面來做。
“上級的考慮自然是為了周全,但上海之前并未做過這方面的研究,而我們對液相法已有一定基礎(chǔ),我們更有信心能做好?!?/P>
但李俊賢十分清楚,如果不按領(lǐng)導部門要求的氣相法進行試驗,是要承擔責任風險,好在他的想法得到了全組成員的認同。“我們決定先悄悄地干,全組人還為此做了保證?!?/P>
于是,李俊賢和全組同志日夜不停地悄悄干起來。慶幸的是,經(jīng)過近半年的埋頭苦干,他們液相氯胺法制備偏二甲基肼的“秘密研究”試驗終于取得成功。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俊賢在黎明化工研究院的實驗室指導年輕人進行項目攻關(guān)(攝于3月11日)。中國火箭推進劑創(chuàng)始人之一、中國聚氨酯材料奠基人之一的黎明化工研究院原院長兼總工程師,我國著名的化工合成專家,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83歲的李俊賢在6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始終踐行科學家精神,急國家之所需,不斷攀登一個又一個科技高峰。他勇于創(chuàng)新,甘于奉獻,淡泊名利,為我國國防科技事業(yè)做出杰出貢獻,成為科技工作者學習的楷模。新華社記者 趙鵬 攝
山溝里擎起“東方紅”
1965年春天,周恩來總理親自決定,要求化工部立即組織大會戰(zhàn),以最快速度生產(chǎn)出高能推進劑燃料。
化工部隨即組織了以李俊賢、于世賢為負責人的60天大會戰(zhàn),從各地調(diào)集設計、研究等7個院所人員參加。在各方面的配合下,李俊賢課題組終于完成了設計液相氯胺法生產(chǎn)偏二甲基肼裝置所需的全部數(shù)據(jù)。
1966年6月,李俊賢接受組織調(diào)令,告別北京,來到青海省的一個偏遠山溝,在一個化肥廠舊址上籌建化工廠,擔任副廠長兼總工程師。
當?shù)睾0胃叨?400多米,氣壓低、氧氣稀薄,吃住條件差。雖然黎明廠研究的是國家急需的高科技項目,但大家的生活卻極其辛苦——吃的是鹽水煮蠶豆、青稞粉,住的是干打壘,睡大通鋪。
用青稞粉蒸出的饅頭總是熟不透,吃的時候粘在嘴里難以下咽,吃多了又會肚脹,大便困難。李俊賢得了胃病,時常出現(xiàn)胃出血。
1967年底,經(jīng)過一年半的努力,他們終于在大山溝里建起中國第一套制備偏二甲基肼裝置,并于1968年2月正式生產(chǎn)。
1970年4月24日,我國使用偏二甲基肼成功發(fā)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此后,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發(fā)射以及“神舟”飛船升空,均使用了偏二甲基肼。直至今天,偏二甲基肼仍是國內(nèi)重要的推進劑燃料。
5年出28項科技成果
1970年后,李俊賢從黎明化工廠調(diào)至黎明化工研究所(后更名為黎明化工研究院)任技術(shù)負責人。一項新的任務又擺在他所在的團隊面前。
上世紀70年代初,中國海軍服役的某型熱動力魚雷以煤油、壓縮空氣為推進劑,技術(shù)指標遠落后于國外發(fā)達國家所用魚雷推進劑的動力。為改變落后現(xiàn)狀,有關(guān)部門將希望寄托在李俊賢等研究人員身上。1973年9月,燃化部向李俊賢所在單位下達了新型魚雷推進劑的研制任務。
當時大家只知道國外的魚雷推進劑中使用了硝酸酯,但硝酸酯種類很多,并不能確定是哪種。李俊賢帶領(lǐng)團隊逐一分析,最后選出5個種類,并分別合成出樣品,拿到魚雷研究所進行性能確定,最后選出一種,制備成796燃料。
不久,他們得到證實,自己制備的796燃料,其物理常數(shù)和安全使用性能與外媒公開報道的魚雷燃料參數(shù)基本是一致的。796燃料被應用于中國多種型號熱動力魚雷,增強了中國海軍保衛(wèi)祖國海疆的實力。
此后,李俊賢領(lǐng)導黎明院又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高難度科研項目,并為黎明院確定了“保軍轉(zhuǎn)民”的主攻方向,將發(fā)展目標鎖定在研發(fā)國內(nèi)大量急需且尚無自主知識產(chǎn)權(quán)產(chǎn)品的膠粘劑和聚氨酯兩個項目上。
在他的主持下,黎明院5年攻關(guān)取得了28項科技成果,從此,中國有了汽車聚氨酯自結(jié)皮方向盤技術(shù),有了汽車PU填充儀表板技術(shù),有了汽車用抗沖擊PU保險杠技術(shù)……
1995年,李俊賢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大名頭導師并不難見
作為老一代科技工作者,李俊賢特別關(guān)心對青年人的培育。“大學不應該是歇口氣的地方?!崩羁≠t不贊成大學“嚴進寬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大學在管理上應該更加嚴格?!?/P>
近些年來,李俊賢分別擔任河南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及黎明院兼職教授、研究生導師,先后培養(yǎng)出碩士生20多名。
河南科技大學2009級研究生杜穎異是李俊賢目前帶的研究生。當初報考的時候,很多同學勸杜穎異:現(xiàn)在名頭大的導師都沒有時間帶學生,院士其實就是一個名聲,你可能到畢業(yè)都見不到導師。
“我現(xiàn)在常對他們說,我每周都可以見到我的導師?!崩羁≠t基本每周都會聽她做一次試驗匯報。有一次,李俊賢出差了十多天,回來后,他就立刻到實驗室,聽杜穎異匯報情況。
“老師做什么事都特別認真?!鼻安痪?,杜穎異寫了一篇8000多字的《文獻綜述》交給李俊賢,沒想到過了很久都沒有消息。兩周后,她才拿到改過的文章。
文中哪個化學物質(zhì)簡稱不規(guī)范,哪個單位沒有使用國標,都一一指了出來。更讓杜穎異意外的是,李俊賢在一段文字后寫下這樣一句話:看著沒毛病,但原文可能不是這個意思?!斑@時我才明白,原來老師把我所參考的文獻都看了一遍。”而杜穎異的這篇《文獻綜述》涉及了三四十篇文獻。
工作狂停不下來
2008年3月10日,是李俊賢80歲壽辰,黎明院做出決定:考慮到李俊賢已到耄耋之年,為了確保他老人家的健康,懇請李俊賢不必每天都來上班。
然而,組織的決定雖然已生效三年,可李俊賢一天也沒有休息,不僅天天工作8小時,有時候甚至周六日也不休息。
李俊賢性格內(nèi)向,除了工作學習,他沒有特別的業(yè)余愛好??慈瓝舯荣?、球賽、集郵,李俊賢的這些興趣都沒能持續(xù)太久。他說,“足球,中國隊總輸,為他們擔心,算了,不看?!?/P>
辦公室、實驗室、單位圖書館始終是李俊賢生活的三個原點。
單位圖書館管理員劉素琴對李俊賢再熟悉不過了?!八恐芏家獊韮纱我陨?,有問題就來?!眲⑺厍僬f,和別人不同,李俊賢查資料的心情似乎更為急切,有時圖書館剛開門,她還沒來得及拖地,李俊賢就來了。
圖書館有自1907年起至今的《美國化學文摘》過刊,以及日文和俄文的過刊,這些是李俊賢最經(jīng)常翻看和查找的資料。為了看這些資料,李俊賢還特意學了英、日、俄文。“有些我也是連猜帶蒙的,學得不是特別好?!?/P>
如今,李俊賢查資料有了別的渠道?!吧暇W(wǎng),看到什么資料我們圖書館沒有的,點擊一下,就給我Email過來了?!崩羁≠t的電腦里,已全部裝滿各種資料,多到硬盤都不夠用。
這位83歲的老人說,“我要隨時接觸新的東西,這樣心里才有寄托?!保ㄓ浾?王碩)
(責任編輯:祁建梅)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第1樓 新疆阿克蘇地區(qū)阿克蘇市2011-04-06 20:42:56 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