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1-02-23 10:37 |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1年02月16日 第12版 | 查看:1611次
董豐均在辦公室
中學政治課本
董豐均當年收到的張道旭的信
董豐均在馬基雅維利墓前
董豐均的書籍和發(fā)表文章的刊物
董豐均用過的教學大綱
告別中學講臺已近兩年,但59歲的董豐均始終覺得自己在政治教學上的“最后一課”,至今還沒上完。
這一課的內(nèi)容,是要糾正中學本中他認為有待商榷的一些表述。為了補好這一課,他的辦公桌上,長年備著《馬克思恩格斯全集》、《資本論》、凱恩斯的《貨幣論》,以及多種版本的政治經(jīng)濟學教材和中學政治教材等書籍。身后的報架上,夾著他愛看的幾份報紙,倚著書柜堆放的舊報紙,高過了他的頭頂。
在湖北省十堰市鄖陽中學這位政治老師眼里,這些書報,都牽扯著他未竟的政治課教學。從2009年秋天至今,他大部分時間都埋首于這些書報間,尋找答案。
一封信帶來的改變
困擾董豐均的問題,出現(xiàn)在2003年10月22日。
那天,他拆開了一封寫著“董豐均校長收”的信,隨后這個教了27年政治課的老師便開始“寢食難安”。
寫信人是十堰市房縣一中政治教師張道旭。那年暑假,他參加了全市高中政治教師暑期培訓,主講老師就是十堰市中學政治學會會長董豐均。
剛教了3年政治的年輕人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雜志上看到,有人在《紙幣的職能》一文中的觀點,與高一政治課本上的提法互相矛盾。
“我有疑問,便給董老師寫信請教?!睆埖佬窕貞浾f。鄖陽中學是十堰市最好的中學之一,董豐均時任副校長。
此前,董豐均教過的高三學生中有多人的高考政治成績列鄂西北地區(qū)第一。在張道旭眼里,董是整個十堰市最優(yōu)秀的政治老師,應該可以解答自己的疑問。
信中,執(zhí)弟子禮的張道旭問道:“紙幣到底有沒有價值尺度、貯藏手段、世界貨幣的職能?”
課本的標準答案很明確:沒有。但這一次,董豐均沒有像過去那樣直接回答,而是把自己手里的政治課本又仔細翻閱了5遍。他發(fā)現(xiàn),書里說紙幣沒有價值尺度、貯藏手段、世界貨幣的職能,但隔了沒幾頁,又說美元、英鎊、日元等紙幣有世界貨幣的職能。
“這不是前后矛盾嗎?”他攤開雙手,用手指敲著辦公桌厲聲道。
董豐均一直頗為自豪的一點是,自己在課堂上從來沒有被學生的問題難倒過。但這一天,他發(fā)現(xiàn)自己第一次被“問住了”。盡管有些難以接受,但他還是承認了這一現(xiàn)實。在給張道旭回信中他說:“這個問題容我研究后,再給你答復?!?/P>
在女兒董蕾的記憶里,爸爸喜歡跟人爭辯,并且很少有爭輸?shù)臅r候。因為他做什么事情,都喜歡從理論上搞清楚。然而這一次,自認為說服能力比較強的董豐均發(fā)現(xiàn),自己教了20多年書,這些理論卻依然沒搞清楚。他打心底里難以接受。
更何況在他看來,張道旭是執(zhí)弟子禮鄭重提出這個問題的,學生問老師問題,老師不能不聞不答,而且必須給出負責任的明確答復,這是老師的職業(yè)道德要求。
不問對錯的27年
如何答復這個問題,從此成了董豐均的心病。他開始四處尋找答案。
他從家里的地下室里,找出了《馬列著作選讀·政治經(jīng)濟學》、《政治經(jīng)濟學教程》等已經(jīng)發(fā)黃的書。這些書是他上世紀80年代初在華中師范大學進修時的教材和讀物。
看到這些書,董豐均想起來,那會兒教他政治經(jīng)濟學課程的黃思謙教授,似乎也曾對如今張道旭提出的問題有過疑惑。不過,教授在當時只是留給了臺下聽講的學生們一個思考題,并沒有給出自己的答案。
30歲出頭的董豐均當時也沒有思考出個所以然?;氐洁y陽中學的課堂上,這個已經(jīng)教了8年政治課的老師告訴他的學生們:“一切以參考答案為標準,因為高考只認參考答案?!?/P>
這種策略收效明顯。董豐均所帶的高三學生,陸續(xù)在高考中出了好幾個鄂西北地區(qū)的政治單科“狀元”,其中一個班的高考綜合成績更是創(chuàng)造了該校歷史上“難以逾越的奇跡”。
雖然在備課時會發(fā)現(xiàn)有些地方自己想不通,在教高一學生學習、帶高三學生復習時,也發(fā)現(xiàn)有些地方講不通,但這位政治老師覺得,讓這些山里的娃子們背好參考答案、高考考出高分,才是最大的“政治”。
“所有的不通,也就放下了?!倍S均回憶說。
并且,他當時很真誠地認為,“教材不是一般的書,代表著已經(jīng)公認的文化、科技和思想成果,代表著國家意志。不僅印量最大,而且通過最正規(guī)最有效最強制的渠道,經(jīng)老師向?qū)W生灌輸”,“教育部門在編寫教材時,肯定是慎之又慎的”。所以,教了27年政治課,他從來沒有懷疑過教材會有問題。
也是在這不問對錯的27年中,董豐均一步步由學校的團委書記、政教處主任、校辦主任,最后升任副校長。而他的政治教學水平,也在整個十堰市得到認可,被選為市中學政治學會會長。
27年下來,董豐均手里的中學政治課本內(nèi)容和高考重點內(nèi)容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最初包括“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展簡史”和“時事政治”等5大塊的內(nèi)容。后來隨著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科學社會主義”這一部分被取消,再后來“社會發(fā)展簡史”被“政治學”所取代。
上世紀80年代,為了讓學生了解“時事政治”,董豐均曾把家里好不容易憑票買來的日立牌電視機搬到教室里,讓學生們看新聞。他旋轉(zhuǎn)搖晃著天線,盡力讓畫面變得更清楚,然后自己站在那里扶著天線。
近20年后,董豐均到宜昌旅游時,一位當年的學生動情地向董蕾講述了這些往事。那個孩子已經(jīng)上中學的學生說,他還記得有一天雷雨交加,自己一直擔心扶著天線的董老師會被雷電擊中。
董豐均自己則顧不上擔心這些,他當時正被一些問題困擾著。尤其是在“蘇東”劇變之后,這種困擾越來越大?!拔耶敃r對教材里‘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說法確實有疑問,懷疑帝國主義到底會不會滅亡啊。”他笑著回憶道。
不過這種困擾并沒有持續(xù)多久。很快,他的這種疑問就出現(xiàn)在了學生的考題里,而從這些考題的參考答案里,董豐均找到了新的理論邏輯,疑問自然也被打消了。
在學校入黨積極分子的黨課上,這位旁征博引的主講老師也變得更加應付自如了。他的講課風采,折服了不少學生。
“他講黨課,不僅讓人覺得這個老師學識淵博,而且說話很真誠?!蹦壳罢谥袊茖W院讀博士的吳勝濤回憶說。他還清楚地記得15年前董老師給自己上黨課時的情景。
幾節(jié)黨課之后,當時的高二學生吳勝濤在一天下午放學后,敲門走進了董豐均的辦公室。在張口說話之前,吳勝濤先給這位仰慕已久的政治老師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說明自己的來意。他剛剛從理科班轉(zhuǎn)到文科班,感覺自己的政治課跟不上,很多考題不會做。他聽一些畢業(yè)學長說,董老師不像有些政治老師,上課只會念課本,而是看馬列原著,然后結(jié)合課本深入淺出地應用到講課中。所以他冒昧地希望副校長能給自己補課。
學校里有這樣肯學好學的學生,董豐均感到很高興。他告訴這個怯生生的孩子:“沒問題,只要我不開會,你下課后隨時可以來找我。”
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里,董豐均除了教自己班上那些高一、高二學生的政治課,還在每天下午放學到上晚自習之間,義務輔導自己眼中的這個“可造之才”。每當有會議的時候,他會提前告訴吳勝濤,或是在辦公室里留張紙條。
最終,吳勝濤以全市文科第三名的成績,考進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這番師生情,也成為鄖陽中學校園內(nèi)的一段佳話。
看得見的高考,看不見的政治
2002年,吳勝濤大學畢業(yè)后,選擇到北京一所很有名的重點中學做了政治老師。他坦言,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董老師的影響。
初執(zhí)教鞭的年輕人,從他的老師那里吸取經(jīng)驗,盡力擴大自己的閱讀面。在上政治課時,吳勝濤欣喜地發(fā)現(xiàn),“只要不照本宣科,言之有物,學生還是很買賬的”。他的努力,也讓他在校內(nèi)教學考評中,成為最受歡迎的老師之一。
然而在備課的時候,吳勝濤常常發(fā)現(xiàn),有很多問題自己想不通,背下來很容易,跟學生講清楚卻很難。
他經(jīng)常就這些問題跟人討論,發(fā)現(xiàn)不少老師也有同感。但也有人開導這個年輕人:“想那么多干嗎?中學政治課,對老師來說,只是一個飯碗;對學生來說,也僅僅是為考試而學它?!?/P>
有時候,吳勝濤會把課本里那些自己想不通的問題,跟教研員討論。但他發(fā)現(xiàn),進行一般的探討還可行,一旦這些問題成為考題,有了參考答案,再要討論就很難了。
幾年的任教經(jīng)歷以及與同行之間的交流,讓他越來越覺得,很多老師根本不相信自己所教的東西?!八麄冇X得政治老師就像電視臺的播音員,稿子已經(jīng)寫好了,照著念就行?!碑斎?,更讓這個年輕人難以理解的是,不少政治老師不僅不看書,而且認為課本里那些東西完全沒有討論的必要。
沒有了“對知識的深信”,這頓時讓吳勝濤失去了授業(yè)、解惑的快樂。他甚至覺得,政治老師處境尷尬——“官方說政治很重要,實際上,無論是學校、老師還是學生,都沒把政治課當回事,也沒把課本里的理論當回事?!?/P>
他時常把這種感覺跟董老師交流。但董豐均總是告誡這個曾經(jīng)的學生,當政治老師一定要有優(yōu)越感。
在湖北省的一次教研會議上,董豐均主動起來發(fā)言,話題便是“政治老師一定要有優(yōu)越感”。他的理由很簡單:孔子能成為萬世師表,不是他語文和數(shù)學教得好,也不是他藝術(shù)教得好,而是他政治教得好。
但是董豐均也很明白,政治課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并不是像他認為的那么重要。
有一次,省里一位教研員到十堰市傳達中學課程改革的有關(guān)精神。在會上,董豐均提出了自己關(guān)于政治課教學的一些想法。他說罷,那位教研員隨口嘟囔了一句:“政治不就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嗎?”
更讓董豐均一直耿耿于懷的是,從1993年起,理科高考便不再考政治了。他認為這是“國家政權(quán)削弱了對政治課的重視”,因為中學政治基本處于“不考就不學”的狀態(tài),而理科學生多,聰明的學生相對也多,這些聰明的大腦大都拋棄了政治課。那些沒法拋棄政治課本的文科生,很多人對政治課也提不起興趣。
董豐均為此憂心忡忡?!罢握n除了教娃子們考試,更重要的是要教他們?nèi)松軐W?!彼麖娬{(diào)道。
但他也不得不承認,更多的時候,政治老師和學生們只是為了考試在學在拼。他們不得不依賴參考答案,進而不得不依賴政治課本。
不知對錯的7年
所以當年輕的政治老師張道旭提出疑問時,董豐均意識到,這個問題需要嚴肅對待了。
除了翻出自己當年的進修課本,這個在妻子眼里“一輩子愛抬杠,鉆牛角尖”的人,還跑到市圖書館借出了馬克思的《資本論》。
在通讀這些書籍之后,他寫出一篇文章《紙幣到底有哪些職能》,認為“教材應做適當修改”。文章后來發(fā)表在2004年第8期的《中學政治教學參考》上,他還收到了70元的稿費。
回到課堂上,他手里的教科書并沒有如他所愿“做適當修改”。他在論文里所思考的問題,也從來沒有在課堂上給學生們講過。
雖然已經(jīng)認定課本有自相矛盾之處,但董豐均在給學生講課時,還是緊扣課本,“即使錯了也要按照課本來”。
“沒辦法,娃子們要參加高考,要升學,而高考只認參考答案,參考答案則以課本為標準。”他感慨說。雖然深刻感受到,這種只背標準答案,不問問題的教學與考試,會禁錮創(chuàng)新精神和思想,但他無能為力。
讓他感到遺憾的是,在教學過程中,雖然自己發(fā)現(xiàn)有些地方講不通,不主動去講自己的疑問,但學生也很少提出問題。
董豐均特地將2010年12月24日的《人民日報》第12版收藏起來。因為上面刊有原國家總督學柳斌的文章《當前教育最缺“問”》。文章寫道:“我們現(xiàn)在教育模式最大的弊,不是在學‘問’,而是在學‘答’?!倍S均特地將文中類似的語句,用紅筆劃了出來。這一弊端,他感受頗深。
自己的文章在2004年發(fā)表后,董豐均把文章寄給了敢于提問的張道旭,算是老師給學生一個“負責任的回答”。
在思考怎樣回答張道旭的過程中,董豐均對貨幣有了更多的思考。2005年,他寫成一篇論文《試析哈耶克<貨幣的非國家化>的不可行性》,拿到一家期刊發(fā)表。由于駁斥的是諾貝爾獎得主的觀點,編輯疑慮重重地問他,“會不會鬧笑話?”董豐均告訴對方,“絕對不會,你要相信我。”這篇論文最終發(fā)表了。
一年后,他又寫出論文《對當代貨幣的理論闡釋》,針對馬克思提出的“貨幣天然是金銀”一說,他提出“貨幣天然是信用”。
因為這篇論文,董豐均在2006年12月收到一所重點大學學報編輯部的用稿通知。通知說,他的“大作”將會刊載在該刊2007年上半年的“專輯”里,但他需要在收到通知的7天內(nèi),交納版面資助費800元。
得知自己的論文可以在核心期刊上發(fā)表,董豐均喜出望外,隨即寄出800元。論文如期刊載在該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專輯上,這一度讓他認為自己“解決了前人未能解決的問題”,也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
然而這種快樂在當年暑假就匆匆消失。一位校友回??赐蠋煟S均跟她聊起了當下的社會現(xiàn)象,感到痛心疾首。不知不覺中,他們的話題轉(zhuǎn)到學術(shù)腐敗上。校友提及,一些學術(shù)刊物為了掙錢,常常以出增刊和專輯的形式收取版面費。尤其是“專輯”,印刷后一般只寄給文章作者,而里面的文章,很多在期刊文獻的數(shù)據(jù)庫里根本檢索不到。
聽到這些話時,董豐均想到了自己的文章,雖然盡量不動聲色,臉上卻是一陣又一陣的滾燙。
回到辦公室,他迅速在網(wǎng)上檢索,結(jié)果真如對方所說。
“我被愚弄了!”董豐均至今仍難以掩飾當時的驚詫與憤怒。
他隨即致信該刊編輯部,愿意再出800元錢,要求將論文發(fā)表在正刊上。編輯部未予理睬。他再次致函詢問,編輯部終于回信說,“董先生在信中所闡述的文章的學術(shù)價值,至少本刊相關(guān)編輯對此并不認同”,故只能發(fā)在注有“專輯”字樣的增刊里,“只是普遍地,專輯的訂閱量很少”。
“不認同學術(shù)價值,但只要給錢就發(fā)表,這難道不是惟利是圖、不負責任并且學術(shù)良心泯滅嗎?”董豐均憤怒地說道。
他找到自己在武漢當律師的學生,試圖跟編輯部打官司。但學生告訴他,“這種事兒太多,打官司沒什么意思”。董豐均只好作罷。
就這篇文章,他還曾在朋友的介紹下,與一位經(jīng)濟學教授取得過聯(lián)系。
打通電話后,教授上來就問:“你是不是想發(fā)表文章提職稱?”
董豐均給出了否定的回答。他告訴對方,自己已經(jīng)“船到碼頭車到站”,關(guān)心的不是職稱,而是自己對政治教材的一些想法。教授聽完后,告訴他:“這個問題理論價值不大。”
另一位經(jīng)濟學教授,在某知名大學主辦的期刊里擔任編輯,是鄖陽中學校友。董豐均給他寄去論文后,打電話告之自己的這篇論文“是要糾正政治教材的錯誤”。
電話那端,教授略有遲疑:“教材,教材?……”董豐均頓時領(lǐng)會到,中學教材里的錯誤,在教授們看來實在是個小問題。
但在董豐均看來,這不可接受。以他的經(jīng)歷,他知道在教學過程中,中學師生對教材的依賴程度。
“理論界有爭議的東西,我們教學中得按教材上講的處理。教學是為了參加高考,高考得靠正確答案得分?!睆埖佬裾f得更直白。
這個當年勇于提問的政治老師坦言,大部分政治老師都是教書匠,對很多問題都沒有思考,或者認為沒有思考的必要,不會像董校長那樣去思考。他介紹說,跟語文、歷史等其他學科不同,即便是在全國范圍內(nèi),真正教得好的政治老師也很少。有影響的中學政治老師,大都是編高考復習資料,或者是研究高考命題的老師。
這一點也得到鄖陽中學政治教研組組長丁仕國的認同?!罢卫蠋煷_實沒有特別有聲望的。”他說。
丁仕國介紹,稍微有點名氣的政治老師大都熱衷于編資料、搞講座,沒人像董豐均這樣跟政治教材較真。
2008年,董豐均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使用了3年的高一《思想政治》教材上,有兩處表述錯誤,一處是“納稅人”的定義里掉了一個關(guān)鍵的字,另一處則是將定期儲蓄的存期種類搞錯了。
發(fā)現(xiàn)這些錯誤后,董豐均及時寫了一篇小文章,刊登在當?shù)氐囊患铱锷?。他堅持認為,“教材是最權(quán)威的知識載體,不能容許出現(xiàn)可以避免的錯誤?!?/P>
我只是追求真理和思考的權(quán)利
2008年,董豐均曾托人將自己的論文發(fā)給國內(nèi)一份權(quán)威的經(jīng)濟類期刊。在等待了3個多月之后,他得到的答復是:“因版面緊張,無法刊登?!?/P>
這樣的拒絕沒有讓董豐均灰心,反而讓他心中有了更多的希望。他認為權(quán)威期刊以“版面緊張”而非“沒有學術(shù)價值”的理由拒絕自己的論文,或許說明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并非毫無價值。
在幾張已經(jīng)起皺的稿紙上,董豐均將自己收集來的各種正規(guī)期刊的聯(lián)系方式和地址,很詳細地記錄下來。他先后給這些期刊投稿,最終都換來了同一個杳無音訊的結(jié)局。
2009年4月,這篇論文終于在一本名為《現(xiàn)代經(jīng)濟》的刊物上發(fā)表。不過,為此董豐均支付了900元的版面費。3個月后,他的另一篇論文在《中國教育發(fā)展研究》上發(fā)表,花費了他460元。
這期間,在吳勝濤的聯(lián)系下,北京師范大學的“師范教育·名家講壇”系列之“光榮的人民教師”講座,邀請董豐均講述如何成為一名優(yōu)秀教師。組織者誤將他介紹為中學特級教師,結(jié)果他一上臺就糾正,聲明自己只是高級教師。
據(jù)他的同事介紹,在最有機會晉升為特級教師那年,身為學校領(lǐng)導的董豐均將機會讓給了一位普通老師。再后來,評特級教師有了課時量的要求,作為校領(lǐng)導的董豐均因為代課少而失去了機會。
這也難免讓外面的人認為,他發(fā)表論文是為了評職稱。實際上,在2009年秋天被定為正處級調(diào)研員后,董豐均應學校的要求,才首次將自己發(fā)表論文的情況匯報給學校。
在2009年6月8日的高考文科綜合考試結(jié)束后,57歲的董豐均送走了他所帶的最后一屆高三學生,也告別了他堅守33年的政治課講臺。被定為調(diào)研員后,他可以不用再上課,也不用每天打卡上班。
不用教課,讓董豐均的日常工作比以前輕松了許多,但這多少也讓他覺得有些遺憾。
“把知識講給學生,讓學生理解,看他們會心地笑了,這是一種享受?!倍S均翻著那些自己曾經(jīng)用過的教科書說道。
說到激動處,董豐均常常會撅著嘴,雙目圓睜,滿臉通紅。他經(jīng)常跟年輕人說的一句話是:“真理面前,人人平等?!?/P>
2009年初冬,他在街上遇到一位老同學。同學問他在忙什么,他回答在研究貨幣。對方很意外,他竟會對錢幣感興趣,于是熱情地說,自己認識十堰市錢幣學會的人,可以介紹他認識。董豐均馬上糾正道:“不,我要聯(lián)系的是金融學會。”
結(jié)果,在聽了他“貨幣天然是信用”的提法后,這位曾經(jīng)擔任市社科協(xié)領(lǐng)導的同學,直斥董豐均竟然提出跟馬克思不同的觀點。同學說了一句,“你這叫狗膽包天,無知者無畏”,然后揮手離去。
接下來的冬天,董豐均幾乎一直待在自己的辦公室里,寫出了10余萬字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并打算出書。在寫作的過程中,他一直充滿著自信。因為在他告別講臺之時,拿到的新政治教材上,談到紙幣時已經(jīng)不再講紙幣沒有價值尺度、貯藏手段、世界貨幣的職能。
書稿完成之后,董豐均幾經(jīng)輾轉(zhuǎn),通過北京一家文化公司聯(lián)系到一家出版社,出版了這本名為《貨幣天然是信用》的小冊子。他需要為此支付3萬元。他的6個學生得知這件事情后,共同捐助了3.1萬元。
書出版之后,有畢業(yè)生提出要把董豐均手里的幾百本書全買了,算是對老師的支持。這遭到了董豐均的拒絕。他的理由很簡單:“我不是為了賣錢。”
每次碰到自己認識且覺得有見解的人,他都會主動送給對方一本書。不過送之前,他都會先問一句,“讀不讀?不讀就不送?!彼椭?,他還會追著問對方讀沒讀、有何感受。
他先后已經(jīng)送出了幾十本書,只有那位說他“狗膽包天”的同學很認真地給他反饋。這多少讓董豐均有些失望。
侄女在武漢一所高校經(jīng)濟學系讀研究生,董豐均希望侄女的導師能看看他的這本書,評判一下他的研究。但侄女回答:“導師忙得不得了,哪有功夫讀你的書!”
到上海參觀世博會期間,他特地帶著書到一所著名高校,想向該校經(jīng)濟學院院長請教,但剛進學院大門便被保安攔住了。在他說明來意后,保安告訴他,院長“忙得很”。他只好到學校的大門口照了一張相,以證明自己來過。
這一次的遭遇,讓董豐均很難受,甚至覺得屈辱?!叭绻麑<覀冋撟C我是錯的,我認,而別人也就可以從我這里吸取教訓。但是,你不能認為我是鄂西北小山溝里的一個普通老師,就認為我沒有思考的權(quán)利,并且對我的觀點不聞不問?!?/P>
從世博會回來后,董豐均跟隨旅游團去了意大利佛羅倫薩。團里只有他一個人專程去了圣十字大教堂。他特地花5歐元買了一張票,在馬基雅維利墓和伽利略墓前面,分別照了一張相?!斑@是個求真的民族?!倍S均這樣解釋自己的動機。
這種形勢下,政治怎么教?
經(jīng)常有當中學政治老師的同學、同事、朋友和學生向董豐均訴苦:現(xiàn)在的政治課越來越難教了,學生們對課本越來越不感興趣。
董豐均則告訴他們:“我們現(xiàn)實的問題,一個是腐敗,一個是缺乏民主。政治課本里對這些問題,沒正視,沒解釋,政治課上誰又敢講呢?學生自然說你空對空?!彼J為,政治課在學校里比較尷尬的原因,一是課本與現(xiàn)實脫節(jié),二是政治老師自身素養(yǎng)也有問題。
對此,吳勝濤也深有感觸?!罢握n上得一直比較拘謹。很多人認為,只要講的東西和課本上不一樣,就是反動的,搞得一些比較好的政治老師也覺得在政治課上‘探討是沒有意義的’。”他說。
最終,當了4年中學政治老師的吳勝濤辭職離開了講臺,因為“滿腔熱血地干,最后不知道有什么意義,連自己也困惑”。
董豐均則不肯就此放棄,因為有一些經(jīng)歷讓他記憶深刻。有些他教了3年的學生畢業(yè)后,他問對方:“你說世界上有沒有鬼?”學生回答:“有鬼,有鬼?!倍斔c一些政治老師聊起這個話題,得到的也是相同的答復。他將這視為政治教育的失敗。
“政治課上的道理如果不講通,那些只知道背答案,然后說自己懂了的人,只能是假懂?!彼f。在這種情況下,他認為政治課本上更不能出現(xiàn)錯誤。這也是他與政治課本較真兒的原因。他比喻說:“這就好比大庭廣眾之下,有領(lǐng)導不小心褲子開了一個叉,很多人不好意思或者是不敢提醒他,但我得說出來,不要讓他丟人?!蹦┝?,他又補上一句,“不然現(xiàn)在這種形勢,政治怎么教?。俊?/P>
2010年12月31日,董豐均帶著他的書和教師資格證到了教育部,想找負責教材編寫的有關(guān)部門。他在傳達室被攔住了。他告訴對方:“教科書很重要,但上面寫錯了?!睂Ψ絼t回應:“你說錯就錯啦?”
他沒能進去,只能退而求其次,打算在教育部門口留張影。但他剛掏出相機,還沒擺好姿勢,便被保安喝止:“這里不讓照相!”他只好去后門照了張相,然后略帶失望地踏上了回十堰的列車。(本報記者 王波)
(責任編輯:孫賓)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