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1-02-03 00:16 | 來源:安徽文明網(wǎng) 2010-11-03 | 查看:1806次
王坤友(中國好人網(wǎng)配圖)
40多年如一日,扎根農(nóng)村默默耕耘,無私奉獻,被群眾稱之為“永不松套的老黃?!薄K褪切聲r期村黨組織書記的優(yōu)秀代表、沈浩式的基層干部——無為縣蜀山鎮(zhèn)新安村黨總支書記王坤友。
今年,在巢湖市“感慨的話、感人的事、感動的人”評選活動中,他的事跡感動了千千萬萬人。為弘揚王坤友同志的崇高精神,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奮發(fā)進取,建功立業(yè)。6月30日,市委決定,在全市廣泛開展向王坤友同志學習活動。
他忠誠于黨。面對組織,他的微笑是對信仰的執(zhí)著。他說:“我是個黨員,組織上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P>
2001年,已經(jīng)53歲、在泊山洞風景區(qū)管理處干了8年主任的王坤友面臨新的人生抉擇。他剛剛把一座深匿泊山之中、荒涼偏僻的天然溶洞變成了一個年收入十多萬元的國家3A景區(qū),打出了“江北第一洞”的品牌。還沒有緩過勁來,組織上找他談話,準備讓他擔任建成村黨支部書記。
王坤友知道,建成村是全鎮(zhèn)最“困難”的村,前一屆村“兩委”班子只干了8個月,就剩下一名會計在留守,多年的農(nóng)業(yè)稅收不上來。很多干部都不愿去,王坤友也有些猶豫,但最終還是服從了組織的決定。
第二天是元宵節(jié),王坤友卷上鋪蓋就去了建成村?!耙粋€外村人來干書記,難道我們建成沒人了?”一個渾身酒氣的村民嚷嚷著,把他的鋪蓋扔出了村部。王坤友心里明白,越是群眾不理解,越是要堅持下去。他對送他來的鎮(zhèn)干部微微一笑:“沒關系,組織上叫我來,我會好好干的?!?/P>
為了打開建成的工作局面,他換下牛皮鞋,穿上黃球鞋,頭頂大草帽,進村串戶,找群眾談心。經(jīng)過深入調(diào)查,王坤友得知,村里的“糊涂賬”最讓鄉(xiāng)親們窩心。
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必須給群眾一本“明白賬”,解開群眾心中的疙瘩。每天一早,他拎著一只大竹籃出門,里面裝著一沓沓陳年舊賬,一家一家地走,一筆一筆地算。兩個多月下來,“糊涂賬”終于水落石出--村級債務110多萬元,人均負債1000元。在他和村“兩委”的努力下,當年就化解村級債務30多萬元。
到建成村的第二件事,是解決村里的拋荒田問題。望著200多畝長滿荒草的拋荒田,王坤友十分著急,他和“兩委”班子決心讓拋荒田集中經(jīng)營,重新種上莊稼。但這些耕地涉及67戶人家,其中還有4戶祖墳地,集中起來談何容易。
主意已定,他把田間的“老鴨棚"當成宿舍和指揮部,帶著村民們打響了整治拋荒田的硬仗。在隨后的8個月里,他總共只離開過村里七八天……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多畝土地不但集中起來,而且實現(xiàn)了田成塊、路成網(wǎng)、水灌通。對外發(fā)包后,每年村集體增加收入3萬多元。
緊接著,王坤友又想方設法爭取有關部門的各種農(nóng)業(yè)基礎設施項目,先后帶著大家開挖了5口當家塘,修通了各個自然村道路,貫通了全村抗旱溝渠……一件件好事讓群眾看到了希望,也樂在了心坎上。
喜人的變化就這樣悄悄發(fā)生。2002年,蜀山鎮(zhèn)在建成村搞農(nóng)業(yè)稅定點、定時、定額征收的試點。這個曾經(jīng)11年收不上農(nóng)業(yè)稅的村子,竟然在3天之內(nèi)就收上來18萬元,而且全部是村民主動交的。
也就在這個時候,王坤友又接到新的任務——組織上要調(diào)他回老家新安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
得知他要離開,村民們一大早就聚集到村部。有人拽下他的背包:“王書記,我們不讓你走。”人群中,也有當年扔掉王坤友鋪蓋的那位村民。
“我也舍不得走啊?!蓖趵び涯ㄖ蹨I,“我是黨員,我要聽黨的話?!彼虼迕駛冏饕荆骸拔彝趵び阎x謝大家了,往后我還會來看你們的!”
就這樣,王坤友回到了老家新安村。比王坤友大十幾歲的村民徐關懷有點想不通:“剛搞好一個村,現(xiàn)在又接個‘爛攤子’,還干回來了。人家官都是越當越大,你是越當越小,你呀你呀,讓我怎么說你!”王坤友拉著徐關懷的手哈哈大笑:“老哥哥,組織上讓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誰叫我是個黨員呢!”
蜀山鎮(zhèn)原黨委書記程紹嵐是王坤友的老領導。在他的心目中,王坤友就像是一個“救火隊長”,一次次臨危受命,一次次不負眾望?!八拖褚粔K金子,放到哪里,哪里亮堂!”程紹嵐欽佩地說。
“村官”不是官,干好不簡單。王坤友參加工作40多年來,就在村里村外“打轉”:蜀山鎮(zhèn)原新安村團支部書記、黨支部副書記、黨支部書記,原黃姑鄉(xiāng)經(jīng)委主任、副鄉(xiāng)長,泊山洞管理處主任,原建成村黨支部書記,原白湖村黨支部書記,新安村黨總支書記……對于組織的決定,他從來不討價還價。
他牢記宗旨。面對群眾,他的微笑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誠。他說:“老百姓的滿意,是我最大的滿足?!?/P>
王坤友皮膚曬得黝黑,衣袖卷得老高,臉上總是蕩漾著笑容,眼睛里閃著亮光,整個人充滿著激情。一談起工作,他總有說不完的話。
“農(nóng)村工作千頭萬緒,能不能干得好,關鍵看你有沒有把群眾放在心上。只要把群眾當自家人,把公家事當自家事,就沒有干不好的。”這是王坤友幾十年農(nóng)村工作的心得。
到新安村不久的一天早晨,天剛蒙蒙亮。村民朱孝根匆匆趕往黃姑集的糧站去做工。走到西河圩埂的時候,他看到前面有一個人走走停停,靠近了才看清是王坤友。老朱不解地問:“友書記呀,你這么早在忙什么?”村民們把他當成朋友,都習慣叫他“友書記”。
“鎮(zhèn)上不是給我們村4000塊錢嘛,干大事也不夠。我想用這些錢,把路上坑坑洼洼的地方補一補、修一修,所以來看一看?!蓖趵び研χ鹪?,眼睛還瞅著路面。
王坤友是個對工作十分執(zhí)著的人,認準的事非要干出個名堂來。不論大事小事,只要他想干,就不分晝夜地干。早晨四、五點鐘,他兩眼一睜就要到村里轉轉,開始一天的工作。新安村村委會主任張君長開玩笑說,“友書記”的這種工作習慣讓“兩委”的同志“深受其害”,深夜接到他的電話,天不亮就被他叫起來,是很正常的事。
新安村地處西河圩區(qū),易澇也易旱,農(nóng)業(yè)基礎設施薄弱,群眾意見很大。王坤友“當家”后,多渠道籌集資金100多萬元,修筑道路、架設電線、清淤渠道,有效解決了村民出行難、用電難、灌溉難、排澇難等問題。村民徐元新說:“現(xiàn)在的新安村簡直比過去好了100倍?!边@其中,王坤友付出了無數(shù)心血和汗水。
2009年夏天,驕陽似火。為幫助村民建沼氣池,王坤友帶著同事,從外地運來8車豬糞。盡管沒讓村民花一分錢,出一分力,但有人嫌臟怕臭,不愿意搞沼氣,連村干部用來挑豬糞的糞桶也被人砸爛了4只。
王坤友沒有因此而退縮,他一邊挨家挨戶做群眾的工作,一邊帶領村干部挑著豬糞。那段時間,大家發(fā)現(xiàn)他臉色比以前黑,步子比以前慢,氣喘得也厲害些。有同事勸他:“友書記,你臉色不太好,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呀,抽空到醫(yī)院看看吧?!薄翱赡苡悬c累了,等忙完這陣子再說吧?!彼麍猿种痛蠹乙黄?,把8車豬糞一擔一擔挑進沼氣池。
后來,新安村灘口新農(nóng)村示范點有50多戶用上了沼氣。市有關部門在新安村召開現(xiàn)場會,推廣他們的經(jīng)驗。就在沼氣推廣工程如火如荼地建設時,他病倒了。
那年8月19日,一個不好的消息傳來,全村老小的心都揪緊了:他們的“友書記”被確診為肝癌晚期。得知檢查結果,王坤友陷入了沉默,整整半晌。陪他檢查的女兒忍不住放聲大哭,村委會主任張君長趕緊扭過頭去。
可是,當王坤友重新抬起頭來,人們看到的依然是他臉上的笑容。他平靜地對張君長說:“我不要緊,你們不要在這陪我了,回去把村里工作干好了,我就放心了……”那一刻,大家的淚水忍不住奪眶而出。
他樂觀人生。面對不幸,他的微笑是百折不撓的品質。他說:“人活一天就要珍惜一天,干好一天事。”
“誰是王坤友?”2009年底的一天,王坤友到上海腫瘤醫(yī)院做定期檢查和化療。一位不認識他的醫(yī)生拿著化驗單問。
“我就是。”王坤友笑著站起來。
“你是王坤友?你知道你得的是什么病嗎?”
“知道,肝癌晚期?!彼€是笑著,令醫(yī)生愕然。
早在2007年,王坤友就因間質瘤住院手術。當時,從他的腹腔里取出一個7斤3兩的大瘤子,把醫(yī)生都嚇了一跳。
短短兩三年里,一個又一個不幸接連降臨在他身上:包括老伴在內(nèi),幾位親人因病相繼離他而去?,F(xiàn)在,他自己又被確診為肝癌晚期。
命運似乎對王坤友太不公平。但是,這一切沒有壓垮王坤友,沒有帶走他臉上的微笑。他依然把燦爛的笑容帶給鄉(xiāng)親們,那種笑容給人一種震撼靈魂的力量。其實,面對一個個不幸,王坤友也很痛苦。夜深人靜的時候,他一個人孤獨地躺在村委會宿舍里,也常常黯然淚下。
王坤友出生在無為縣蜀山鎮(zhèn)一個農(nóng)民家庭,父親解放前給大戶人家當過長工,解放后在黨的培養(yǎng)下當過原黃姑鄉(xiāng)黨委委員、新安村的黨支部書記,是當?shù)厝罕娭两裼锌诮员暮脮洝H绻f父親是王坤友的榜樣,那么焦裕祿就是他的青春偶像。年輕的時候,王坤友沒少看有關焦裕祿的書籍,他夢想著有一天能成為焦裕祿式的好干部。
幾十年來,他走到哪里,就把對群眾的深厚感情帶到哪里。2006年,程灣自然村程克儉夫婦倆先后因病去世,丟下兩個孩子,一個10歲、一個12歲,無依無靠?!肮怨?,往后,我就是你們的爺爺?!蓖趵び雅苊裾块T給兩個孩子辦低保,協(xié)調(diào)學校讓兩個孩子上學,照顧兩個孩子生活,一年四季的衣服、被子也幾乎給“包”了。
老伴何月梅是王坤友的精神依靠。這些年來,一直默默地理解和支持著他。由于工作忙,王坤友很少回家陪老伴。他對我們說:“現(xiàn)在心里最愧疚的,就是最對不起老伴?!?/P>
2002年,王坤友的老伴被確診為乳腺癌,病癥期間在安慶動過3次手術,基本上都是大女兒照顧。王坤友幾次去醫(yī)院,頭上還帶著草帽,鞋上沾滿了泥巴。
躺在病床上的老伴看到王坤友來回趕,很辛苦,便悄悄地對女兒說:“往后沒什么大事,就不要叫你爸爸來了,他在村里工作忙……”
幾十年來,王坤友像一個不停轉動的陀螺,生命不息,工作不止。即便是在被4家醫(yī)院確診為肝癌晚期后,村里的大事小事,王坤友都裝在心里。他依然和從前一樣,整天忙得見不著人。
我們前不久在新安村采訪的時候,王坤友還在忙著協(xié)調(diào)供電所建設5個村的變電臺區(qū),忙著把河濱自然村環(huán)圩路上剩下的1200米土路鋪上沙石。
村里的工作安頓好后,5月21日,王坤友第5次去上?;?。5月30日晚上,他特意從上海給村主任張君長打電話:“后天就是‘六一’兒童節(jié),請你明天一定要替我去新安小學看看孩子們,我想他們了……”
說實話,很多人無法理解王坤友,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力量讓他如此樂觀、堅強。他只是笑著說:“我還有很多事情沒干完,人活一天就要珍惜一天,干好一天事?!?/P>
王坤友對很多東西不看重,但有的東西,他卻很看重,那就是組織的信任、群眾的滿意。在他新安村村委會的宿舍里,巢湖市“三感”人物的水晶獎杯被放置在他書桌的正中間。一有空,他總會把獎杯拿在手里摸一摸、看一看。他覺得這獎杯,代表了組織對他的肯定、群眾對他的褒獎,這正是王坤友的動力之源……
(責任編輯:吳雄)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