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1-01-17 10:32 | 來源:新京報網(wǎng) 2011-01-12 02:41 | 查看:1605次
2010年的歲末,北京的演出市場迎來了一個從未有的現(xiàn)象:話劇圈里幾個大導演推出的新作都蜂擁在一個月中集中上演,林兆華、孟京輝、賴聲川……這個聲勢不得不讓人聯(lián)想到電影圈早已成型的概念“賀歲片”,幾部大戲在年底的“轟炸式”上演讓2010年原本有些慘淡的演出市場上演了一片繁榮的景象,幾乎一掃之前的低迷。同時而來的還有藝術市場的秋季拍賣,一個又一個的新紀錄在拍賣槌下誕生,中國古代書畫的成交價屢被打破,以至于普通人只看見那些不斷跳升的數(shù)字,就以為藝術市場果真是如此的勁道十足。
■ 最藝術 全名單
2010年度藝術家
林兆華已經(jīng)成為中國戲劇界難得的常青樹。 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作為中國戲劇界最為特殊的一位導演,林兆華以自由的創(chuàng)作風格游刃于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之間,讓我們看到了更為多元的戲劇樣式,同時也感受到了藝術家始終堅守的藝術信念。
2010十大演出
我們會發(fā)現(xiàn),2010年的許多作品都是舊作新編,比如紀念曹禺系列演出,老舍短篇小說和《四世同堂》搬上舞臺,這說明新的原創(chuàng)力較弱,依然制約著戲劇的發(fā)展。
話劇《寶島一村》
話劇《彈琴說愛》
話劇《老舍五則》
英國戲劇《外套》
紀念曹禺系列演出
話劇《柔軟》
芭蕾舞劇《茶花女》
話劇《四世同堂》
紀念肖邦系列演出
歌劇《茶花女》
2010十大展覽
停下來先回顧再前行,2010年的藝術江湖,回顧成了一道主菜。朱德群、吳冠中等重量級的大師回顧展,將這兩位同出中國美院的一代藝術家近90年的藝術歷程展現(xiàn),尤其是吳老的去世,讓他的回顧展更具紀念意義。
朱德群回顧展
珂勒惠支作品展
徐冰鳳凰裝置文獻展
“改造歷史”當代藝術展
“不負丹青”吳冠中紀念展
方力鈞作品回顧展
第二屆今日文獻展
故宮明朝永樂宣德文物大展
劉小東新作展
“女性藝術在中國”藝術展
2010十大事件
2010年的藝術圈比2009年平淡許多,“資本”在藝術界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讓人印象深刻也最有新聞意義的莫過于,藝術品拍賣市場上上演的億元天價奇觀,最貴中國藝術品在短短幾個月內(nèi)就被數(shù)次改變。而資本也讓北京在這一年內(nèi)多了好幾個小劇場。
全明星紀念曹禺誕辰百年
各地建戲劇基地做文化招牌
北京涌現(xiàn)民營劇場
演出市場票房走低
《砥柱銘》拍出4.368億高價
吳冠中去世終結“大師時代”
當代藝術集體重返中國美術館
藝術名人遭遇“剽竊官司”
美術館首設當代藝術獎
北京首現(xiàn)“賀歲演出”概念
2010十大北京場館
今年的“最藝術”特刊,新增選了十大北京藝術場館,包括五個展覽館以及五個演出場館。如今,國家大劇院、今日美術館,不再僅僅是一個場地,而是生產(chǎn)藝術作品的機構。除了劇目本身的質量,場館的各項指標也成為大家關注的內(nèi)容,舒適度、硬件配置直接影響著一個場館的未來。
中國美術館
今日美術館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佩斯北京畫廊
中央美院美術館
國家大劇院
保利劇院
中國兒童劇場
蜂巢劇場
九個劇場
2010年新銳藝術家
“筷子兄弟”借《老男孩》兩人被更多人熟知,歌詞“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來不及道別”被msn簽名迅速普及,觀眾稱《老男孩》是逝去青春的最強音,“筷子兄弟”借助新型傳播渠道成功突圍,2010年度藝術界新銳藝術家當之無愧。
《新京報》“最藝術2010”年刊
專題統(tǒng)籌:甘丹
專題采寫:李健亞 天藍 劉瑋 張靜
專題顧問:黃篤(策展人) 王璜生(中央美院美術館館長) 謝璽璋(戲劇評論家) 楊乾武(北京劇協(xié)秘書長) 王春辰(藝術評論家) 賈方舟(藝術評論家) 歐建平(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員) 張克新(音樂評論人)
(責任編輯:吳雄)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