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11-23 18:50 | 來源:浙江新聞網 2022-09-08 11:05:00 | 查看:363次
昨晚(9月7日),甬上報道的自掏腰包在"車間"開課的寧波市海曙區(qū)鎮(zhèn)明中心小學的信息科技教師陳少華上了央視新聞。
央視報道詳情
在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qū),那里有一個“21世紀車間”,這個“車間”有些特別,沒有機床和設備,只有講臺和教具。“車間主任”也不是工人,而一名小學老師。
從2020年開始,寧波市海曙區(qū)鎮(zhèn)明中心小學的信息科技教師陳少華,就在這里,開啟了他的科普公益課。課程面向周邊社區(qū)的孩子們,陳少華自掏腰包,購買工具、器材,自己制作教具,給孩子們展示各種科學原理。
陳少華的“21世紀車間”,坐落在寧波市海曙區(qū)月湖街道梅園社區(qū)的巷子里。不到100平方米的空間,被劃分成了教學區(qū)、動手實踐區(qū)和展示區(qū)。這天的課程主題是物聯(lián)網人工智能,一個星期前,陳少華在社區(qū)群里發(fā)布了上課通知,30個名額不到半分鐘就被搶光了。
陳少華堅持每個月上一次課,本職工作并不輕松的他,幾乎把所有的業(yè)余時間都花在了“21世紀車間”上。
讓孩子們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是陳少華一直堅持的教學理念,也是他把教室改名成“車間”的原因。研制完成一套教學器材之后,陳少華還會在購買幾十套相同的配件,讓孩子們在課上組裝調試,兩年多時間里,他已經為此花費了十幾萬元。
寧波市海曙區(qū)鎮(zhèn)明中心小學信息科技教師陳少華:要制作的這些器件首先要兼容所有的孩子他能制作,沒有什么危險。第二個,要達到一個制作的成功度。所以,之前的準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對陳少華來說,教具不僅要展現科學原理,還得貼近生活,這樣才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
寧波市海曙區(qū)鎮(zhèn)明中心小學信息科技教師陳少華:我舉個例子吧,就像疫情防控期間大家都關在家里,這些孩子在家里除了上網課,最需要的就是鍛煉身體。我們網上有很多的摸高器、跳繩器,這些東西到底是怎么做的呢?這個摸高器還能講話,所以說我想如果我們孩子們親手自己來做一個,既是玩具,也是體育鍛煉的器具,那更好。
這樣精心準備的一堂課,自然受到了孩子們的追捧。當然,光看個熱鬧是不行的,陳少華要求孩子們不僅能完成組裝,還得說出其中的原理。
寧波市海曙區(qū)鎮(zhèn)明中心小學六年級學生楊翌清:這個有學習功能,只要把科學家的人臉給錄進去,然后一顯示,它就會識別它的ID,然后就會用這個語音合成模塊把它說出來。
寧波市實驗小學四年級學生侯辰浩:我是特別對科學感興趣的一個人,然后我們陳老師給我們制作這個東西,我就感覺特別好玩,就是在學習中來玩,學中玩,玩中學。
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孩子們喜歡,在家長群體中也圈粉無數。
學生家長侯文明:讓實踐驗證這個科學的成果,展現在孩子的面前,主要是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
除了教授科學知識,鍛煉動手能力,陳少華還特別注重孩子們的心理成長。
寧波市海曙區(qū)鎮(zhèn)明中心小學信息科技教師陳少華:孩子們在我的課堂里面有種成功的體驗。當然也有不成功的孩子,很沮喪,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跟他說,科學實驗沒有百分之百能夠成功的,我們要像科學家那樣堅韌不拔,堅持我們肯定能成功的。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21世紀車間”的公益團隊,不少愛心人士給車間捐款,來減輕陳少華的經濟壓力。
學生家長駱麗玨:上一次因為沒有秒殺到名額,小朋友就哭了。然后他知道是因為材料不足,他說我可以把自己的壓歲錢給陳老師,讓他多準備一點材料,然后我們就可以上課了。我想小朋友這個想法挺好的,而且作為家長的話我們也愿意支持他來做這項活動。
寧波市海曙區(qū)鎮(zhèn)明中心小學信息科技教師陳少華:這就是我們汲取了社會的一些教育,然后它教育以后,從內心又煥發(fā)出我要反哺社會的愛心,這個就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1世紀車間”,不光光是學習科學技術,還學習動手能力,最重要的是教會他們怎么去走向社會,怎么去回報社會。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