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05-28 22:45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20/05 | 查看:1297次
夏云興,男,1979年9月出生,安徽省蕪湖市蕪湖縣花橋鎮(zhèn)村民。從小患上小兒麻痹癥,但他以頑強的毅力完成了從小學到大學的所有學業(yè),用自強、努力、愛心、奉獻,演繹了從“顛簸流浪”到“勇攀頂峰”的人生傳奇。2017年11月,夏云興入選“中國好人榜”。
在安徽,“頂峰美術培訓”的名字非常響亮。自1998年辦學以來,學校由一個小畫室發(fā)展成今天的“頂峰教育集團”,先后共輸送了一萬多名學生進入高等院校深造,讓這些單憑文化課可能連普通大學也上不了的青年,通過藝考圓了自己的大學夢。
“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夏云興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他每年堅持資助貧困學子上學,不僅免除學費,而且提供生活補助,將孩子培養(yǎng)成大學生。
愛心倡議,匯聚力量
夏云興帶領團隊來到六郎鎮(zhèn)中窯村捐贈防疫物資。資料圖片
2020年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夏云興始終站在抗擊疫情“第一線”,充分發(fā)揮榜樣的引領作用。作為一個教育集團負責人,他更是保持高度警惕,嚴防死守,誓將防控戰(zhàn)“疫”堅持到底。
大年三十晚上,夏云興果斷召集頂峰各項目負責人,緊急成立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圍繞實時監(jiān)控5000多名學生、900多名教職員工,把“零感染”目標排查工作做細、做實。他堅持前沿指揮,從防控機制、職責分工、重點監(jiān)管、防控措施、資源聯(lián)動、信息統(tǒng)計等方面做出詳細安排。
3月5日“學雷鋒日”,夏云興代表頂峰教育將飽含著全體頂峰人的拳拳愛心,總額56000元的善款,交給了蕪湖縣紅十字會,用于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自疫情發(fā)生以來,夏云興攜頂峰教育用實際行動踐行雷鋒精神,用愛心傳遞人間真情。截至目前,他為支持抗疫已累計愛心捐款捐物32萬元,堅持做一顆為抗疫奉獻到底的“螺絲釘”。
夏云興帶領團隊來到六郎鎮(zhèn)中窯村捐贈防疫物資。資料圖片
3月2日,夏云興與集團職工自愿發(fā)起一場“大美頂峰抗疫情,同心同行暖人心”的愛心捐款倡議。疫情無情,人間有愛,在面對頂峰教職工積極自愿的愛心捐款時,夏云興對此非常感動:“疫情期間,我們學雷鋒,就是要發(fā)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
說做就做,從發(fā)起到踴躍捐款,黨員干部率先垂范,帶頭捐款,廣大教職工踴躍參與。1000元、500元、200元、100元……頂峰人紛紛為支持抗擊疫情增添力量,不到兩天的時間,通過支付寶轉賬的方式,累計捐款56000元。涓涓細流,匯成大海,一筆筆善款,傾注著同舟共濟的情誼,凝聚著共克時艱的力量。
暖心陽光,讓人感動
夏云興和頂峰教育全體黨員,在這個時期,盡顯責任與擔當,第一時間將自己的愛心,轉化為一個個捐款轉賬記錄,有的之前已經(jīng)在組織倡導下捐過款,但看到愛心倡議后又再次捐款。
“困難的人有很多,我們能盡一份力,感覺很自豪。”這是來自頂峰教育后勤部門食堂阿姨、清潔工、門衛(wèi)和保安大哥的心聲。一句簡單的話語,一個暖心的舉動,他們雖然收入不高,整體捐款額卻過萬,而且在半天不到的時間,全員參與捐款。他們用樸實的行動實實在在地幫助別人,感染了身邊人。
剛剛復工的張順,是頂峰教育集團文創(chuàng)項目的一名年輕的員工,聽到公司夏云興董事長和同事組織的愛心捐款倡議后,立刻轉賬捐款1000元?!疤厥鈺r期,是他們讓我感受到了溫暖,我也要將這份溫暖傳遞下去!”據(jù)了解,張順在復工隔離期內(nèi),公司及同事特別照顧他,在他生活不方便的情況下,一直盡力給他提供生活保障,讓他感受到特殊時期的頂峰大家庭給予他的溫暖。
初心不改,責任擔當
自疫情發(fā)生以來,夏云興帶領下的頂峰教育在做好自身防控的同時,還積極開展愛心捐助行動。目前,已累計向湖北省中醫(yī)院、九三學社王選關懷基金會、蕪湖縣紅十字會及蕪湖市各協(xié)會、商會、社區(qū)、村委會等部門累計捐款捐物32萬元,為早日贏得戰(zhàn)“疫”勝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守初心,擔使命,戰(zhàn)疫情,自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夏云興積極響應教育主管部門“離校不離教,停課不停學”相關工作安排,安排教職工全面開通在線課堂,做到“隔斷疫情不隔愛”。
同時,夏云興還組織特別開設了公益美術名師直播課堂、公益升學規(guī)劃和心理咨詢,做學生和家長身邊的“貼心教育管家”,為全省藝考生免費提供咨詢服務,獲得了家長和學生的一致好評。夏云興帶領頂峰教育把自己當做戰(zhàn)“疫”中的一顆“螺絲釘”,在這場堅決要打贏的疫情防控攻堅戰(zhàn)中,踐行初心使命,彰顯責任擔當。
雷鋒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幟,夏云興帶領頂峰人在這面旗幟的激勵下向雷鋒學習做“滋潤土地”的一滴水,“照亮黑暗”的一縷陽光,堅守崗位的一顆“螺絲釘”。
(中國文明網(wǎng)綜合蕪湖市文明辦報道 作者 顏飛鴻 責任編輯 陶恒)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