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1-12-26 21:15 | 來源:中華兒女 2018-03-12 15:39:00 | 查看:1251次
▲ 普通一兵(馬金東 繪 )
本刊記者 余瑋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發(fā)毛澤東主席的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從此,這一天成為一個光輝的日子!從此,雷鋒這個平凡的名字家喻戶曉,成為億萬中國人心靈深處的光輝榜樣。
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的發(fā)表,揭開了全國學雷鋒活動的序幕,開啟了一場影響新中國歷史走向、塑造全新國民性格的偉大實踐。這么多年過去了,學雷鋒活動雖然產(chǎn)生過一些曲折,但總的趨勢依舊是發(fā)展向上的。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的題詞,經(jīng)受住了歷史和實踐的檢驗,至今依然閃耀著真理的光芒。
一個大人物與一個小人物的神交
1962年8月15日,雷鋒因公殉職,年僅22歲。
雷鋒一生的最大愿望就是見到毛主席。他在1959年10月的一篇日記中寫道:“昨天我聽到一位從北京開積極分子代表大會回來的同志作報告。他說,毛主席在北京接見了他們,……當時,我的心高興得要蹦出來。我想,有一天我能和他一樣,見到我日夜想念的毛主席該有多好,多幸福啊!可巧,我在昨天晚上做夢就見到了毛主席……我決心聽黨的話,聽毛主席的話,……好好地學習,頑強地工作,……爭取實現(xiàn)自已最美好的愿望,真正見到我們最偉大的領袖毛主席?!?br data-filtered="filtered"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list-style: none;"/> 雷鋒出生在湖南望城一戶貧苦農(nóng)民家庭,年僅7歲便淪為孤兒。解放后,鄉(xiāng)政府的黨支書供他免費讀書。后來,他在鄉(xiāng)政府當了通信員,不久調(diào)到望城縣委當公務員,再后來縣委派雷鋒學開拖拉機。之后,到鞍鋼,到部隊,并于1960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經(jīng)歷了苦難與厄運重創(chuàng)的雷鋒,對于共產(chǎn)黨、毛主席抱有濃重的感恩情結(jié)。如同他說的那樣:“黨和毛主席救了我的命,是我慈祥的母親,我為黨做了些什么?當我想起黨的恩情,恨不得立刻掏出自己的心,當我想起我所經(jīng)歷的一切太平凡的時候,我就時刻準備著,當黨和人民需要我的時候,我愿意獻出自己的一切?!崩卒h知道,自己能有今天就得感謝毛主席他老人家,感謝共產(chǎn)黨。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無私奉獻,一切就是為了報答黨和毛主席。
原沈陽軍區(qū)宣傳干事張峻曾為雷鋒拍過223張照片,張峻生前接受過筆者的專訪。雷鋒突如其來的離去,讓張峻陷入深深的懊悔?!爸钡饺ナ?雷鋒都不知道,只差45天,他或許就可以見到毛主席?!睆埦粺o遺憾地說。
1962年6月上旬,已經(jīng)調(diào)到沈陽軍區(qū)政治處的張峻聽說了一個消息,軍區(qū)將派雷鋒作為代表,出席1962年的國慶節(jié)觀禮,接受毛澤東的接見。直到去世,雷鋒都不知道自己原來有機會見到毛主席。張峻本來有機會把這個好消息告訴雷鋒,可是話到嘴邊,忍住了,“怕萬一有什么變化,影響他的情緒”。一時為了穩(wěn)妥的考慮,成為張峻終生的遺憾。不過,毛澤東終究還是知道了雷鋒,不僅知道,后來還為他題了詞,號召全國人民“向雷鋒同志學習”。
早在1962年,毛澤東就知道沈陽軍區(qū)有個好戰(zhàn)士叫雷鋒。這年第6期《解放軍畫報》發(fā)表了專題《五好戰(zhàn)士與紅領巾》,對雷鋒進行了集中宣傳。在那張許多人非常熟悉的毛澤東閱讀《解放軍畫報》的照片上,毛澤東正凝神閱讀的就是《五好戰(zhàn)士與紅領巾》這篇報道。據(jù)照片的拍攝者、曾任毛澤東隨身攝影記者的著名攝影家呂厚民回憶,這幅照片拍攝于1962年7月,當時毛澤東正在武漢視察工作。在東湖賓館的辦公桌上,毛澤東從一堆報紙雜志中挑出1962年第6期的《解放軍畫報》,聚精會神地讀了起來——當期畫報刊登了報道雷鋒事跡的攝影專題《五好戰(zhàn)士與紅領巾》……雷鋒生前做夢都想見到毛主席的愿望,雖說沒有實現(xiàn),但毛澤東于他生前的1962年便在《解放軍畫報》上見到他的照片并了解了他的事跡。歷史就有這樣的巧合!
三湘大地上誕生過許許多多的偉大人物,但有人說:名頭最為響亮者只有兩人,一個是大人物毛澤東,一個是小人物雷鋒。湖南人因為有雷鋒而自豪而驕傲。但雷鋒在生前,亦如無數(shù)的湖南人因為是毛澤東的老鄉(xiāng)而自豪而驕傲。雷鋒對毛澤東是崇敬的,在自己走出湖南之前曾經(jīng)專程到韶山參觀過毛澤東故居。張建文與雷鋒是望城老鄉(xiāng),當年一起被招工到鞍鋼,一起到韶山毛澤東故居參觀。張建文在晚年對于人生第一次韶山之行仍然記憶猶新:“1958年深秋,在遠離家鄉(xiāng)應招去鞍鋼前夕,雷鋒提議和同去鞍鋼的伙伴先到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故里韶山,親身感受一次愛國主義思想教育?;貋淼穆飞?雷鋒即興寫下了一首《別了,韶山》的短詩。記得其中有兩句:從此我真正懂得了‘神圣’二字,懂得了革命成功來之不易。當時,雷鋒還在韶山毛主席故居門前照了一張相,由于人事輾轉(zhuǎn),沒有留下來?!边z憾的是,雷鋒日記對此未曾有過記述。不過,他日記中的字里行間無不跳躍著對一代偉人毛澤東的熱愛與崇敬之情。
1963年7月31日晚,中南海懷仁堂。首部有關雷鋒事跡的舞臺作品——話劇《雷鋒》開演。
毛澤東吸著香煙,認真地觀看,同其他觀眾一起開懷大笑,熱烈鼓掌40余次。演出結(jié)束,毛澤東走上舞臺,與演職人員一一握手。小個子的雷鋒飾演者張玉敏被擠到人群后頭,他心想:雷鋒生前幾次做夢見到毛主席,實際上一次也沒見到;自己演雷鋒,毛主席就在跟前,也不能握個手,真是太遺憾了。他想著想著,一抬頭看到毛澤東和前排的人邊握手邊不時地四下看,似乎在尋找“雷鋒”。這時,張玉敏擠到了前面,終于握住了主席的手,激動地說:“毛主席,雷鋒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見到您,他的愿望我替他實現(xiàn)了?!薄又?毛澤東與演員合影,成為“雷鋒”張玉敏永遠的留念。
▲ 1963年7月31日晚,毛澤東觀看沈陽軍區(qū)抗敵話劇團演出的話劇《雷鋒》后接見演員
一本刊物與一個“天開異想”
1961年5月5日,《人民日報》第一次宣傳報道了雷鋒事跡。1963年2月初,《人民日報》與《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等再次報道了雷鋒的生平,發(fā)表了相關社論、評論。毛澤東仔細閱讀后,激動地踱著步子,深情地對國務院副總理、解放軍總參謀長羅瑞卿說:“雷鋒值得學習啊!向雷鋒學習,也包括我自己,我也向雷鋒學習?!泵珴蓶|對他的湖南小老鄉(xiāng)贊賞有加,高度評價了一個普通戰(zhàn)士的犧牲精神和奉獻精神。
毛澤東對雷鋒的評價,引起了羅瑞卿和中央軍委的重視。1963年2月9日,總政治部向全軍發(fā)出通知,號召全軍開展宣傳和學習雷鋒同志模范事跡。2月15日,團中央決定,在全國青少年中廣泛開展“學習雷鋒”的教育活動。
面對全國宣傳雷鋒的火熱局面,團中央第一書記胡耀邦聽取有關匯報后,以極大的熱情充分肯定了宣傳雷鋒事跡的重大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并要求共青團系統(tǒng)加大對雷鋒的宣傳強度,組織全國青少年以實際行動向雷鋒學習。對胡耀邦的指示與號召,團中央機關刊物《中國青年》雜志當然應帶頭響應、責無旁貸,但作為半月刊的《中國青年》雜志在宣傳速度上和報紙相比自然是稍遜一籌的,因此,他們立即發(fā)動全社人員獻計獻策,并召開編委會,精心研究,開動腦筋,另辟蹊徑,千方百計找出新的角度,迎頭趕上甚至超前于全國宣傳雷鋒的其他兄弟報刊。編委會上,有人提出把五、六期《中國青年》合刊,出版“學習雷鋒同志專輯”;也有人提出請董必武、林伯渠、謝覺哉、郭沫若等黨內(nèi)名望甚高的“四老”為雷鋒題詞。這些設想應該說都很好,也都得到了同仁的首肯,但細究起來,其宣傳速度和力度仍然會落在其他報刊的后面。這時,會上一直沉默不語的思想修養(yǎng)組組長王江云提議:能否請毛主席題詞?王江云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他的建議一石激起千層浪,話一出口,便得到了大家的熱烈響應和一致贊同。但冷靜之后,人們又都認為請毛主席題詞,非同小可,不是一般的動議,是不是有點太敢想敢干了?能有把握嗎?會上又有人說:不試怎么能知道行不行呢?與會者都覺得試一試有道理,最后決定:請毛主席為雷鋒題詞。
知情者朱伯穎晚年回憶:“我們(中國青年雜志社)思想修養(yǎng)組的同志討論如何把這一專輯做好。要后來居上,辦出特色。大家在討論中你一言我一語的想到了請毛主席題詞。這一主意具體是誰提出來的我記不起來了,但是我當時是很積極的。當時想到請毛主席題詞,但又擔心毛主席那么忙,會不會給我們題詞呢?畢竟,毛主席很少題詞的。我們提出這一想法后匯報到編委會。2月中旬,編委會專門討論了雷鋒的宣傳問題,肯定了我們提出請毛主席題詞的建議。社里請我起草了給毛主席的信?!?br data-filtered="filtered"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list-style: none;"/> 朱伯穎起草好給毛澤東主席的信后,經(jīng)過中國青年雜志社領導的反復斟酌、修改、定稿,信中寫到:“現(xiàn)在全國已掀起一個向雷鋒同志學習的熱潮,我們《中國青年》擬出一期學習雷鋒的專號,向全國人民推薦這個先進典型,教育青年一代在社會主義時期更好地鍛煉成長,懇請您老人家為雷鋒題詞。”完稿后,請社總編室毛筆字不錯的同志用一張小的豎的宣紙抄寫?!霸谛欧馍蠈懼心虾?呈毛主席’,大概在2月16日送出去。因為當時是我起草這封信初稿,就由我來與毛主席辦公室聯(lián)系?!睋?jù)朱伯穎回憶,信送出后幾天她就跟主席辦公室打電話了解情況,毛澤東的秘書林克表示信收到了,主席也看了,但沒有表態(tài)。
用北京話說:《中國青年》的年輕人膽子夠“肥”的呀!竟敢煩勞毛主席他老人家題詞。中直機關有人聽說此事后,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他們說,毛主席給劉胡蘭題過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為白求恩和張思德分別寫過紀念文章,可那是發(fā)生在戰(zhàn)爭年代,和平時期還未見他老人家給其他普通人題過詞,是不是有點兒異想天開?
“我們當時想主席沒有表態(tài)也就是沒有拒絕,還有希望,那就等一等。”朱伯穎說。中國青年社的年輕人也認為,只要沒拒絕,就可能還有戲!
林克曾回憶,當天,值班警衛(wèi)打電話告訴他,主席已經(jīng)醒了。根據(jù)多年的習慣,毛澤東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秘書把最新收到的文件、資料送給他。因此,在接到電話后,林克立即拿出已選好要送給主席批辦和閱處的文件和資料,其中有《中國青年》雜志請主席題詞的信,來到菊香書屋北屋東頭的主席寢室。這時,林克只見毛澤東已穿好睡袍,身上仍蓋著毛巾被,半躺半坐地斜倚在床背上看當日的報紙。見林克走進屋來,毛澤東把報紙隨手放在左半邊床上堆得有兩尺多高的書堆上。林克把文件、資料放在他床頭的長桌上。床的左方緊挨著長桌有一張方形的藤桌,桌上也堆滿了文件、資料。林克在藤桌西邊一張椅子上坐下來,面對著毛澤東,向他匯報了需要批閱的文件、重大的國際新聞,也提到了《中國青年》雜志請他題詞的信。隨后,林克便離開了他的寢室……
▲ 1963年3月2日出版的《中國青年》5、6期合刊——“學習雷鋒同志專輯”
一份紅色手跡與一個學習的榜樣
過了幾天,朱伯穎又跟林克打電話,“當時我很緊張,主席萬一工作很緊張,他不題了,也沒轍。結(jié)果一問,林克說毛主席說他決定給你們題詞。我高興得不得了。當時社里研究,如果毛主席不題我們就沒有辦法,如果毛主席題我們就要提實質(zhì)性的要求。我說我們社里準備3月1日出學習雷鋒專輯,我們編輯印刷需要一周時間,希望毛主席在2月25日前題好。當時我們真敢對毛主席提出要求。林克說好,我一定報告毛主席”。
于是,林克將中國青年雜志社的“要求”報告了主席。湖南雷鋒紀念館里就有一段林克回憶主席題詞過程的視頻。林克在視頻中說:“毛主席讓我先擬幾個題詞供他參考。我回辦公室,思索了一番,擬好了十來個題詞,立即送給了他。我現(xiàn)在還可以回憶起其中幾個題詞的大致內(nèi)容。如:‘學習雷鋒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學習雷鋒同志鮮明的階級立場’‘學習雷鋒同志大公無私的共產(chǎn)主義風格’‘學習雷鋒同志艱苦樸素的作風’‘學習雷鋒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優(yōu)良品德’‘學習雷鋒同志勤奮好學的革命精神’等等。”
2月22日,毛澤東睡醒以后,值班警衛(wèi)員打電話告訴林克,說主席讓他去一下。林克帶著事先選好的文件、資料匆匆來到主席寢室。毛澤東示意林克坐下,林克便在他床前一張?zhí)僮琅缘囊巫由献聛?。林克回?“這時,毛主席從他身左半邊床的書堆上拿起了一張信紙遞給我。我一看,只見他已在紙上用毛筆書寫了‘向雷鋒同志學習’七個瀟灑蒼勁的行草字。我為他擬的十來個題詞,他一個也未用。這時,他吸了一口香煙,從容地帶著詢問的目光問道:‘你看行嗎?’我爽朗地回答說:‘寫得很好,而且非常概括?!飨孟褚忉尀槭裁礇]有采用我擬的題詞這一疑問似的,接著說道,學雷鋒不是學他哪一兩件先進事跡,也不只是學他的某一方面的優(yōu)點,而是要學他的好思想、好作風、好品德;學習他長期一貫地做好事,而不做壞事;學習他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毛主席談完之后,我便回到我的辦公室,打電話給《中國青年》雜志編輯部,告訴他們,毛主席的題詞已經(jīng)寫好了,請他們到中南海西門來取?!?br data-filtered="filtered"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list-style: none;"/> 當天下午三點多鐘,朱伯穎接到電話后非常興奮,當即報告社領導,社領導又隨即報告團中央書記處,立即派年輕的攝影記者兼通訊員劉全聚騎上摩托車,去中南海西門收發(fā)室去取。取回后,中國青年雜志社轟動了!大家一看,信封上寫“請交中國青年雜志社朱柏穎同志親收,中南海林寄”。
“信封上,林克把我的名字寫錯了,我名字中的‘伯’字錯寫為‘柏’字,畢竟我們沒有見過面,只是通了幾次電話?!敝觳f對當年的情景記得很清晰。
20世紀60年代《中國青年》雜志總編輯邢方群也回憶到:“當時毛澤東已經(jīng)很少為青年人物題詞,我們抱著試一試的想法,給主席寫信請他題詞。取回題詞,雜志社一下子轟動了,我們請示團中央該如何對待毛主席的題詞,團中央認為毛主席不單是為《中國青年》雜志題詞,更是為全國青年題詞,建議發(fā)表?!庇谑?中國青年雜志社就由團中央書記處向黨中央報告有關情況,請示怎么發(fā)表。后來經(jīng)過黨中央研究,3月4日由新華社發(fā)通稿,全國各大報紙次日發(fā)表。中國青年雜志社則提前2天,即在3月2日刊出“學習雷鋒同志專輯”,刊登主席題詞?!懊飨念}詞震動了全國,當時雜志發(fā)行量是200萬左右,但這一期發(fā)行了700萬左右,各地都打電話要求加印,告知印刷彩色封面的紙張已經(jīng)用完,但仍舊需要?!毙戏饺褐v。
“后來,中央檔案館把題詞要去了,就剩我手上那個信封留著?!敝觳f說?!懊飨癁槔卒h同志題詞前,報紙上已經(jīng)在部隊開始宣傳雷鋒同志了,雜志社專門成立一個小組,到部隊查雷鋒的日記原件?!s志出了以后,印了很多,有的人買不到。有個青年把學雷鋒專輯從頭到尾抄寫下來寄給我們。我們很感動,說明青年熱愛雷鋒的程度?!?br data-filtered="filtered"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list-style: none;"/> 1963年3月2日出版的第5—6期合刊“學習雷鋒同志專輯”刊登了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同時還發(fā)表了周恩來、董必武、郭沫若、羅瑞卿、謝覺哉等領導人為雷鋒的題詞、題詩和文章。毛澤東的題詞,因為排版時間來不及,是專門印成插頁夾在雜志的首頁發(fā)行的。3月5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都刊登了毛澤東的題詞手跡。3月6日,《解放軍報》又首次刊登了劉少奇、周恩來(第二次題詞)、朱德、鄧小平等的題詞。以后,陳云、葉劍英等也為雷鋒題了詞。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