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1-11-26 17:14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21年10月 | 查看:815次
人物故事:
胡雅麗,女,1958年1月出生,中共預備黨員,北京市東城區(qū)交道口街道公共文明引導中隊中隊長。胡雅麗連續(xù)十年被評為北京市文明乘車優(yōu)秀監(jiān)督員;曾榮獲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獎章、全國“百名優(yōu)秀志愿者”、首都精神文明建設者榮譽獎、北京市社會好人等稱號。
從2001年開始,每天早晚高峰,北京市的公交站臺上都有身穿“檸檬黃”馬甲、手中揮舞小旗引導人們有序乘車的公共文明引導員。無論刮風下雨,嚴寒酷暑,他們都堅守在公交站牌前,耐心細致地引導人們文明乘車。胡雅麗,就是這其中的一位。從2001年4月報名當上公共文明引導員后,在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這么多年來,未曾改變過的是胡雅麗真摯的為民服務情懷,變化著的是日益豐富的服務內(nèi)容和方法。
公交站臺變身“暖心驛站”
胡雅麗剛上公交站臺開展公共文明引導時,北京地鐵還沒開通幾條,公交車難上一直是北京城市治理的頑疾。早晚高峰乘車基本靠擠,大家對排隊候車并不習慣,公交車還沒停穩(wěn),乘客就蜂擁而上,站臺亂成一片。為了引導大家有序上車,安全乘車,胡雅麗購置小黑板,把乘客文明守則寫在上面,并把小黑板懸掛在站臺上,方便來往乘客觀看。乘客看的次數(shù)多了,文明乘車理念也就直抵人心,進而轉變成了行動自覺,慢慢地公交站臺上的不文明乘車行為變少了。為了讓大家舒心候車,胡雅麗為乘客準備了乘暈寧、創(chuàng)可貼、清涼油、水果糖等應急用品??吹接晏煲恍]帶傘的乘客冒雨行走,胡雅麗就去購置一次性雨衣,等到雨天提供給沒帶雨具的乘客。有一天,兩位外地小伙子準備到北京西站乘火車,在站臺等車時突然下起了大雨,胡雅麗當即拿出雨衣給他們披上,兩位小伙子既詫異又感動,說:“您簡直就是活雷鋒啊!”
胡雅麗所在的公交站臺距離醫(yī)院較近,每天拎著大包小包中藥的乘客非常多,不少還是殘疾人??紤]到大家候車辛苦,胡雅麗就去購置了小馬扎,沒想到很多老年人腿腳不便,坐下去容易站起來難,胡雅麗又把小馬扎換成了高圓凳,冬天綁上棉墊子,夏天栓上小扇子,方便候車乘客休息。乘客們紛紛寫表揚信夸贊胡雅麗服務細心周到。
無論是應急用品,還是黑板、圓凳,都是胡雅麗自掏腰包為乘客準備的,她覺得自己花錢能把公交站臺變成乘客的“暖心驛站”就值了。
公共文明引導工作的站臺雖小,卻是一個為人民服務的大舞臺,在外國乘客面前,他們代表中國,體現(xiàn)出中華民族禮儀之邦的文明風范;在外地乘客面前,他們代表著首都,展現(xiàn)出北京人民熱情服務,禮貌待人的風采;在需要幫助的人面前,他們都是好幫手,踐行著團結友善、助人為樂的雷鋒精神。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實踐、摸索,胡雅麗總結出了一套便于開展工作的方法和口訣,即“五勤、兩法、三必管”:眼睛要勤看,嘴要勤說,手要勤揮,腳要勤走,腦子要勤動;工作要講方法,態(tài)度要得法;乘客不排隊候車要管,騎車人不避讓公交汽車或影響汽車進出站、影響乘客上下車要管,公交汽車不按規(guī)定靠邊進站停車要管。胡雅麗將“五勤、兩法、三必管”工作方法傳授給身邊更多的引導員,在她的影響和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公共文明引導員在自己小小的站臺上展現(xiàn)出越來越大的作為。
當好乘客的“安全衛(wèi)士”
在公交站臺服務的二十多年間,胡雅麗從未請過一次假,而且經(jīng)常是上班有點,下班沒點。這些年里,胡雅麗為了保護乘客的人生財產(chǎn)安全,多次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
有一天早上,胡雅麗照常在公交站臺引導乘客文明乘車,一個小青年神態(tài)慌張地竄下車就跑,車上有人大喊“我的手機不見了。”胡雅麗和同事來不及多慮,立即上前追趕,小青年看甩不掉他們,把手機扔到地上,轉身跑向其他方向。胡雅麗撿起手機交還給了失主,婉言謝絕了失主的酬謝。還有一次,胡雅麗正指揮車輛進站,一個正在候車的三四歲小男孩突然跑到馬路中央,剎車聲、鳴笛聲陣陣響起,身邊的家長還沒來得及反應,胡雅麗迅速指揮車輛停住,飛跑過去抱起孩子。將孩子抱起來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好多車擦身而過,嚇得直冒冷汗。當她把小男孩安全帶回站臺時,大家問她害怕嗎,胡雅麗說:“當時沒怕,保護乘客安全,我義不容辭?!?/p>
在站臺服務久了,胡雅麗經(jīng)常會撿拾到乘客遺落在站臺上的物品。每一次她都會想盡辦法,物歸原主。
有一年元旦,胡雅麗的隊員撿到一部筆記本電腦,由于查不到任何失主的線索,胡雅麗就帶領隊員輪流守著電腦包在原地整整等候了3天。一直到元旦假期結束后,仍未有人認領,胡雅麗請他人上網(wǎng)發(fā)布了尋物啟事。失主得到消息從廊坊趕到北京,拿出2000元作為酬金,胡雅麗和同事婉言謝絕了。事后,失主為了表達謝意,贈送給他們一面錦旗,上面寫著“拾金不昧,品德高尚”。
伴隨著城市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公共文明引導員的工作內(nèi)容不斷拓展,服務觸角不斷延伸,從剛開始單一的文明乘車引導,開始走上路口、走進春運場站、體育賽場、演出劇場、公園景點、學校、社區(qū)等公共場所開展志愿服務,積極參與社會治理。
二十多年間,胡雅麗深刻地認識到,公共文明引導員的一言一行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他人,于是她就鞭策自己工作中多用文明語、多做公益事,為創(chuàng)建文明城區(qū),同時促進城區(qū)的“文明指數(shù)”轉化成百姓的“幸福指數(shù)”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組建“胡雅麗學雷鋒志愿服務隊”,讓愛傳千里
早在2002年2月,胡雅麗就是“當代雷鋒”孫茂芳志愿者小分隊的成員,連續(xù)三年堅持到社區(qū)、工地、學校、火車站、交通路口清除非法小廣告,制止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等不文明行為,宣傳倡導健康生活方式。為了能帶動身邊更多的人開展志愿服務,胡雅麗在孫茂芳老人的鼓勵和指導下,于2005年組建了“胡雅麗學雷鋒志愿服務隊”。
十五年間,胡雅麗帶領志愿服務隊,利用周末和節(jié)假日進社區(qū)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在旅游景點開展文明旅游宣傳,進行義務指路,積極疏導游客、配合交警維護交通秩序;在南鑼鼓巷等網(wǎng)紅景點宣傳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為了提升宣傳效果,胡雅麗帶領隊員們創(chuàng)新宣傳形式,自編快板、自學手語,還組建宣講團深入群眾中開展“爭做文明北京人”主題宣講。
此外,志愿服務隊還經(jīng)常去轄區(qū)養(yǎng)老院看望老人,為老人洗發(fā)、剪指甲、整理房間,陪老人聊天。
轄區(qū)內(nèi)有一位90歲高齡的老人,孩子定居國外,老人獨居。由于老人年歲大,又高度近視,讀書看報十分困難,但老人十分渴望了解國內(nèi)外大事。胡雅麗了解情況后就主動上門與老人取得聯(lián)系,每周都要抽出一定時間上門為老人讀報紙、陪老人聊天。就這樣,一讀就是十多年,直到老人去世。
疫情期間,公交、地鐵站臺暫時無法上崗,胡雅麗就和隊員們主動請纓參與社區(qū)防控值守,共同協(xié)助社區(qū)做好社區(qū)疫情防控工作。
目前,胡雅麗學雷鋒志愿服務隊通過志愿北京服務平臺已經(jīng)招募了1100余名志愿者。十五年來,胡雅麗和她的志愿服務隊通過自己的行動帶動了16000余名大學生、近500名未成年人共同參與撿拾垃圾、義務指路等志愿服務活動。
十五年間,胡雅麗和她的志愿服務隊解答群眾咨詢問路上萬人次,幫助殘疾人300余人次,清除小廣告上千張,拾金不昧16次,收到乘客表揚58件次。
“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是胡雅麗一直堅守的人生信條。胡雅麗說,未來的日子里,將會帶領團隊更加積極地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為更多的人帶去愛和希望,為無數(shù)人照亮前路,溫暖京城的每一座站臺、每一個角落。(責任編輯:周勝武 常辰)
來源:首都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