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1-11-08 16:18 | 來源:光明日報 2021年11月08日 09版 | 查看:12145次
??“中國共產(chǎn)黨一百歲了,我也一百歲了!”在第二十二個中國記者節(jié)到來前夕,黨的早期領導人瞿秋白的女兒瞿獨伊迎來了自己的百歲生日。
??這位與中國共產(chǎn)黨同齡的老人,是第一個向世界播報新中國成立喜訊的記者,也是新中國第一批駐外記者。在今年“七一勛章”29位獲得者中,瞿獨伊是唯一的新聞界人士。
生于革命、長于革命的信仰傳承
??1928年,中國共產(chǎn)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近郊召開。瞿獨伊隨母親冒險掩護代表們通過邊境,赴莫斯科參加會議?!澳菚r候我才六歲,我也不懂六大是什么,就是覺得共產(chǎn)黨是為人民做好事的?!宾莫氁粱貞?。
??革命的種子,在年幼的瞿獨伊心中種下。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唱著《國際歌》,從容不迫走向刑場,慷慨就義。14歲的瞿獨伊從《共青團真理報》上得悉噩耗,一度哭到暈厥。
??1942年,瞿獨伊與母親被新疆軍閥盛世才扣押囚禁。敵人審訊時盯上了年紀尚小的瞿獨伊:“你還擁護共產(chǎn)黨、替她辯護嗎?你需要考慮現(xiàn)在是生死兩條路?!?/p>
??瞿獨伊回答:“我始終信仰共產(chǎn)主義,不用考慮,我已經(jīng)談過,共產(chǎn)黨是為國家民族利益而奮斗的,我就是要為民族獨立、民權自由、民生幸福而奮斗,死了也是光榮的。”
??“死了也是光榮的”,生于革命,長于革命,這是年輕的瞿獨伊面對生死威脅時的鏗鏘回答,也是對父親、對戰(zhàn)友的傳承呼應。
??1946年集體獲救抵達延安后,瞿獨伊與其他3名獲救戰(zhàn)友一起宣誓入黨?!拔易约喝牍伯a(chǎn)黨的時候,就更深刻地理解,覺得我要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一生?!宾莫氁琳f。
新中國面向世界的最早親歷者、記錄者
??瞿秋白短暫而輝煌的一生,曾有過一段不平凡的報人生涯,與女兒瞿獨伊的職業(yè)生涯有著驚人的契合。
??1920年,瞿秋白作為《晨報》特派記者,遠赴蘇俄采訪。懷著“總想為大家辟一條光明的路”的抱負,瞿秋白認真考察十月革命后蘇俄的政治經(jīng)濟形勢,以親見親聞向中國人民系統(tǒng)介紹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初創(chuàng)時的蓬勃景象。
??“小小的蓓蕾,含孕著幾多生命。陳舊的死灰,幾乎不淹沒光明?!宾那锇?929年給女兒的小詩中這樣寫道。
??1949年10月1日,瞿獨伊作為俄語播音員,用俄語向全世界播出了有關開國大典的報道和毛澤東的講話。瞿獨伊說:“能夠向全世界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我覺得很光榮。”
??1950年3月,瞿獨伊與丈夫李何被任命為新中國第一批駐外記者,到莫斯科建立新華社記者站。除了外交官,他們是當時最早一批代表新中國走向世界的中國人,是新中國面向世界的最早親歷者和記錄者。
??在莫斯科期間,二人身兼數(shù)職,既是記者、通訊員,又是譯電員、抄寫員、打字員、翻譯員。瞿獨伊還為使館和國內(nèi)代表團做了大量翻譯工作,包括為出訪蘇聯(lián)的周恩來總理擔任翻譯。他們采寫的各類報道在國內(nèi)獲得廣泛采用。新華社專門去信表揚:“稿件詳盡、切實、新鮮生動?!?/p>
??1957年,當他們回國時,新華社俄羅斯分社已初具規(guī)模。而今天的新華社已擁有國內(nèi)外200多個分支機構,以15個語種為全球8000家用戶提供新聞信息。
??一個世紀前,瞿秋白翻譯《國際歌》時,選擇音譯“英特納雄耐爾”這個單詞,他希望國人在唱到這個詞的時候,能夠和全世界的無產(chǎn)階級發(fā)出同樣的聲音。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xiàn)……”痛別父親的86年間,瞿獨伊一次次用俄語唱起這首歌。
??(本報記者 王雯靜)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