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0-09-09 19:29 | 來源:新浪網 2006年08月29日 10:41 | 查看:2416次
特約記者/許敏
懷舊是人類的本能,有創(chuàng)新的懷舊,才是最好的懷舊
“毛澤東誕辰100周年”時,一盤名為《紅太陽——毛澤東頌歌新節(jié)奏聯唱》的音樂磁帶,引發(fā)了中國流行音樂史上一次規(guī)??涨暗母叱薄r至今日,在中國音像出版史銷量排行榜上,《紅太陽》仍以720萬的驚人戰(zhàn)績,雄踞冠軍寶座。
這是一個奇跡式的故事。時隔多年,回憶起當時的驚人盛況,《紅太陽》總策劃、時任中國唱片上海公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的楊圣良,依舊難掩激動。
太陽這樣升起
上世紀80年末、90年代初,“西北風”勁吹后的大陸流行樂壇,漸現疲軟。歌手崔健用搖滾方式翻唱革命歌曲《南泥灣》,成為了一個亮點。受此啟發(fā),時任中唱上海公司編輯部主任的馮海寧突現靈感,“用新的方式把一些經典老歌翻唱出來”。這個想法立刻得到了楊圣良的贊同。
1992年該選題正式進入策劃,他們很快達成共識——在深入人心的經典老歌里選一部分,用流行樂的做法把它們演繹出來,并找一些流行歌手來唱?!案藿∽觥赌夏酁场返慕嵌炔煌?,我們并不是要做成一個搖滾或現代流行樂的精品。而是想把大量的老歌羅列出來,用一種節(jié)奏很輕松的表現方式,讓大家都聽到?!睏钍チ颊f。
在收集到的眾多革命歌曲中,除了歌唱祖國的,大部分都與毛澤東有關,再加上1993年適逢毛澤東誕辰100周年,于是專輯內容確定為毛澤東頌歌,正式命名為《紅太陽》。
但符合標準的歌還是太多,于是他們又產生采取聯唱形式的想法。這個想法對該唱片的最終銷量起到重要作用,“對于老百姓來說,聯唱所能聽到的歌比較多。而且用一種固定的節(jié)奏聯起來,其中的通俗性也就更強了”。把革命老歌用流行樂聯唱形式來表現,尚無先例。楊圣良特地找來了中央廣播樂團的著名作曲家金巍,他曾做過一些民歌聯唱,在聯奏編輯技術方面非常到位,而且以他的年齡也對這些革命老歌非常有感情。
歌手的選擇也很慎重,既要有點名氣,還要能把握這種歌,因為這些歌不能唱“過”了?!拔覀兌际菑哪欠N年代走過來的人,對這些多少有點心有余悸,不能有歪曲的東西在里面。”當時歌壇最紅的毛阿敏、韋唯,并不在楊圣良考慮之列,“這些歌她倆不合適唱,她們主要走高亢大氣的晚會路線,而《紅太陽》還是偏民歌小調的風格。而且她們當時腕太大了,來唱聯唱,我們有所顧忌。當時所能提供的酬勞也不多,才幾百塊一首”。經過再三商榷,李玲玉、孫國慶、屠洪剛、范琳琳等10人入選?!八麄儽徽襾頃r也是稀里糊涂的,但跟現在的歌手不一樣,他們那代歌手的適應性很強,功底也比較好。拿到樂譜,經過制作人員的指導,很快就找準感覺,而且能唱出自己的味道。”
1993年,《紅太陽》制作完成上市,立刻引發(fā)熱潮。
不可思議的盛況
起初,楊圣良與他的同事們對這張專輯并沒有太大野心,所以推廣活動并沒有在全國鋪開。但是,很快他們發(fā)現反響出乎意料的好,于是開始著手更大范圍的推動,包括去全國各地的一些電臺零星做些推介節(jié)目。但此時他們還是沒有意識到高潮的來臨,銷量到40萬的時候,有媒體問楊圣良對最終銷量的預計,他回答也就幾十萬吧。沒想到很快就突破了100萬。
驚人盛況出現了,推出3個月的時候,《紅太陽》銷量攀升到300多萬。在上海中唱的發(fā)售點、生產車間門口,每天等著提貨的卡車隊伍從早排到晚。發(fā)出的貨,拿出去就搶購一空,而等在門口的車往往都拿不到現貨。隨后,市場上出現很多模仿品,創(chuàng)意、歌曲選擇、專輯名稱都很近似。中唱總公司和上海公司這才意識到,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傳奇。隨即在東北、北京、武漢、廣州等地增設生產加工點,公司的業(yè)務員駐扎到當地去,以便隨時向附近地區(qū)發(fā)貨。
本來要看客戶臉色的業(yè)務員,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各地商家搶著請吃飯以爭取貨源?!邦A先只是覺得這個選題有點創(chuàng)意,但是它的實際效果能達到如此地步,絕對沒想到。上海中唱也靠這個創(chuàng)紀錄的成績翻本了?!睏钍チ夹χf,“這還是靠毛主席的福,我們當時稿酬也開給了毛澤東,按我們的標準算出稿酬寄到了毛澤東辦公室?!?/P>
上海中唱隨后專門成立了“紅太陽音樂工作室”,一鼓作氣推出了五輯,但銷量一個不如一個。楊圣良認為這很正常,“這不是有計劃的系列工程,做第一輯,就已經把所有最精華的都往里放了。比如最好聽的歌,一輯就有30首。再接著做,肯定是越往后越有限了”。
沒有爆炸的黑子
《紅太陽》從策劃到創(chuàng)作,除了些微顧慮外,倒沒什么壓力。但隨著專輯的火爆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出現了。
除了作曲家的稿酬糾紛,此外一些社會輿論也帶來壓力。“專輯火了以后,大批國際媒體介入評論,他們從另外的角度解讀,在鄧小平的時代大唱毛澤東頌歌,是什么意思?”楊圣良說。
好在這個問題并沒有形成什么影響,政府官方沒有表態(tài),也沒有出面干涉。
但這么大規(guī)模的傳統(tǒng)革命歌曲,用流行、略帶搖滾風格的方式演繹是否不夠嚴肅?這在當時國內音樂界引起了一些爭論,部分老作曲家不太能接受這種處理方式,有些甚至直接指責自己的作品被歪曲了。為此,楊圣良特地去了北京,到中國音協找這些老作曲家開座談會,認真溝通后取得共識。
紅太陽為什么這么紅
《紅太陽》和隨后掀起的“紅太陽熱”很快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和社會現象。從那以后,每年的央視春節(jié)聯歡晚會都有這種老歌聯唱。直到今天,很多歌舞廳、公園晨練,放的都是《紅太陽》。
楊圣良不愿給“紅太陽現象”輕易定義?!拔覀兡贻p時接受這些歌曲,是一種精神需要。從單一的藝術角度去分析,它是個不動產。但到《紅太陽》出來的時候,很多人的欣賞角度不一樣了,完全是本著這歌的好聽以及懷舊心態(tài)。懷舊是永遠的主題,但在一個新的時代,懷舊的同時還需要創(chuàng)新。如果能跟現代社會某些方面相溝通,那你就是一個保留原有精華的新東西?!?/P>
“紅太陽”暴紅的原因,楊圣良認為,“一個關鍵因素,是創(chuàng)新:新的專題、新的配器、新的演奏形式,加上新的態(tài)度。那時候,中國社會已經在快速發(fā)展,人們的耳朵需要聽到新的東西?!?/P>
“但第一因素肯定是作品本身的經典,這些歌曲曾經影響了一代中國人。當時媒體先行、包裝炒作、打榜這些都沒有,完全是靠歌曲本身的傳播。這些歌曲是經典的,它跟現在快餐文化下的作品是不一樣的,再過10年、20年還是受歡迎的,經得起時間考驗。”
同時,他認為這跟毛澤東本人的魅力有關系,“作曲家創(chuàng)作這些作品時,他不是在做一件拍馬屁的事,或者背負政治任務而寫,他們只是寫所想表達的,寫出最投入,最有感覺的部分。這些歌曲偉大之處在于,內容是政府的,旋律是中國的。這個很了不起,因為旋律中所提煉出來的感情是真實的。也許現在很多人不喜歡聽這些歌了,心境變得浮躁。等將來心態(tài)能平靜下來的時候,他們還是會愿意聽這樣的歌?!?nbsp;
(責任編輯:孫賓)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第1樓 德國2012-02-27 09:04:49 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