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1-06-29 18:12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21年6月24日 | 查看:845次
人物故事:
“孝”字上為老,下為子,上一代與下一代融為一體,是為孝。
在過去20年的每一天里,蔡慶潮和董林妹夫妻的生活都在不足30平米的房子里圍繞老母親展開。蔡慶潮的母親丁玉芬今年90歲,離休后不久患上了阿茲海默癥,離不開人照顧。
蔡慶潮回憶說母親原本是工作能力很強的人,退休后還返聘工作了5年。父母都是較早參加革命工作的南下干部,來自書香門第,寫的一手好字。母親發(fā)病以后,父親的身體也不好,蔡慶潮先是請了兩個保姆。但是家里地方小,加上母親逐漸病重,外人照顧起來不方便,于是開服裝店的愛人董林妹便決定把店關(guān)了,回家照顧兩位老人。
2004年,父親過世,母親已經(jīng)是植物人狀態(tài),愛人一個人搬不動婆婆。蔡慶潮就和廠里商議買斷工齡回家伺候母親。從此后的20年,夫婦倆就沒有留過母親單獨在家一分鐘。他們沒有出過遠門,更沒有坐過高鐵、飛機,連上海世博會也是兩個人分頭去的。
蔡慶潮夫妻每天要從床上到躺椅抱上抱下母親四次,還要捶背,幫她理順肺氣,便于氣血順暢。母親的每餐都會根據(jù)營養(yǎng)配比來準備。還有一點咀嚼功能的時候,早餐是稀飯加肉松和蛋白粉,午餐是蒸雞蛋糕加上一小塊饅頭泡軟吃;晚餐就把蝦、魚刺剔掉剁碎,把青菜切碎拌上碎饅頭在鍋里炒成半流汁飯。每頓餐,都要一口一口慢慢喂,基本都要花半小時到40分鐘。而夫妻倆自己吃飯則簡單的多。
一般老人臥床久了,難免會有褥瘡。而因為蔡慶潮夫婦的用心,丁玉芬從來沒生過。除了白天時刻注意,他們每晚都要起來2-3次幫母親翻身和換尿布,有時還需要夜起吸痰。為了方便照顧,夫妻倆的床鋪就靠在母親床旁邊,一有動靜馬上就會驚醒。長期下來,形成了習慣,半夜12點和4點,他們都會自然醒過來。
后來母親自理能力越來越衰退,自己無法正常排便。需要算好時間,第一天給她服排便的藥,第二天先給她從肛門注入開塞露,然后戴上手套,用手指一點點挖,同時要揉她的肚子促使腸道運動。由于糞便在腸道里時間長非常臭,戴口罩也擋不住臭味鉆到鼻子里。排便過程很慢,往往要耗費一個小時。
成為植物人20年后,蔡慶潮的母親現(xiàn)在依然膚色白皙紅潤,呼吸平穩(wěn)。醫(yī)生說:這么多年的植物人還能保持這種狀態(tài),簡直是個奇跡。
對于守著媽媽的生活,蔡師傅沒有什么遺憾和怨氣。他覺得作為子女贍養(yǎng)老人,是天經(jīng)地義的。誰都不希望家人患病,但是既然遇到了,就必須去承擔。他唯一感覺對不住的是自己的愛人,他說大部分照顧母親的工作,都是愛人承擔的,這讓他很感激。他說,這輩子最幸運就是遇到這個老婆。
就是懷著這樣樸素的情感,蔡師傅夫婦將20年的每一天,過成了同一天。
來源:上海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