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1-05-07 20:29 | 來源:光明日報 2021年05月07日 03版 | 查看:1068次
?
南部戰(zhàn)區(qū)陸軍某基地組織開展“學黨史、學英模,做新時代奮斗者”主題黨日活動,杜富國受邀與戰(zhàn)友們面對面交流,分享成長故事。段江山攝/光明圖片
【道德模范光明禮贊】
他的眼睛看到這個世界的最后一幕,是爆炸發(fā)出的火光。
2018年10月11日,云南省麻栗坡縣老山雷場“轟”的一聲巨響傳來,一枚手榴彈突然爆炸,他下意識地為戰(zhàn)友遮擋了爆炸沖擊波和彈片,自己卻永遠失去了雙手和雙眼。
他就是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戰(zhàn)士杜富國,一個以血肉之軀為戰(zhàn)友擋住危險,負傷后依舊向陽而生的90后排雷英雄。
現(xiàn)在,除了“排雷英雄戰(zhàn)士”之外,杜富國還有一個身份——軍隊廣播節(jié)目“南陸之聲”的播音員?!把劬κス饷?,心里升起太陽”,因為眼睛看不見,杜富國需要花大量時間背誦稿件、精心磨合,之后才能開始錄音?!埃ü?jié)目)成功播出后我覺得挺開心的,也很知足。”杜富國堅定地說,“我的新長征路才剛啟程,請大家放心,我會永葆黨員初心、軍人本色,永遠以戰(zhàn)斗的姿態(tài)追夢圓夢!”
“到雷場去戰(zhàn)斗”
“我思索著,怎樣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衡量的唯一標準是真正為國家做了些什么,為百姓做了些什么……我感到這就是我的使命,一個聲音告訴我:我要去掃雷!”2015年,當駐守邊防的杜富國得知上級組建掃雷大隊的消息后,第一時間在申請書中寫下這樣一段話。
那時,身邊有人勸他:“地雷不認人,何必去冒這個險?”杜富國鏗鏘有力地回應:“怕死就不來當兵了,我要到雷場去戰(zhàn)斗!”
剛到掃雷大隊時,上級準備安排杜富國到炊事班,但他堅持到一線去排雷。經(jīng)歷了數(shù)月集訓后,杜富國和來自不同單位的400余名戰(zhàn)友,義無反顧奔赴掃雷戰(zhàn)場。
在搜排4號洞雷場一片不足3平方米的區(qū)域時,當?shù)卮迕穸颊f在這里踩踏過多次,“肯定沒雷”。戰(zhàn)士們向下清理了近半米也都是生活垃圾,可杜富國執(zhí)意不忽視任何死角:“如果我們遺漏一個角落、遺留一枚地雷,老百姓踩到可能就沒命了?!彼鲃訋ь^利用半天完成清理任務,最終在周邊搜排出爆炸物10余枚。
杜富國當時的隊長龍泉至今記得杜富國申請入黨時說過的話:“我入了黨,就有責任帶頭干、挑擔子?!饼埲f,走上雷場不到一年,杜富國就成了大隊組建發(fā)展的第一批黨員。
在掃雷作業(yè)中,杜富國常常第一個進雷場、第一個設置炸藥、第一個引爆,大家都稱他是“雷大膽”。負傷后,杜富國仍然希望能“裝一雙智能手繼續(xù)去排雷、去戰(zhàn)斗”。
從“戍邊尖兵”到“掃雷能手”
“不是天賦異稟,而是百煉成鋼”,這是杜富國的成長秘訣。
新兵下連,杜富國面臨專業(yè)跟不上、體能不出眾、動作不協(xié)調等難題,他暗自發(fā)誓:“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空隙時間啃教材、午睡時間勤加練習、每天早晚堅持負重跑……不懈的努力最終讓杜富國在連隊中脫穎而出。
中老33號界碑是全團公認最難走、最艱險的,按慣例不讓列兵參加。但杜富國打破了這個慣例,他下連一個月后就主動申請,成了當時唯一一個到達33號界碑的列兵。令全團官兵更加刮目相看的是,不斷超越自我的杜富國還是列兵時,就被破格推薦參加預提指揮士官集訓,在上等兵期間就擔任了副班長,是公認的“戍邊尖兵”。
“一名優(yōu)秀的戰(zhàn)士,不是天生具備的,而是在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創(chuàng)新及實踐中,通過不斷總結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才能形成的?!比胛檫@些年,杜富國從事過4個專崗,他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
置身生死雷場,杜富國深知“跟死神打交道,沒有真本事不行”。剛到掃雷隊時,他學習掃雷理論十分吃力,首次理論摸底考試成績只有32分,這讓他下了奮起直追的決心。杜富國的父親記得,兒子的掃雷教材,滿是圈圈點點的筆跡。漸漸地,杜富國的理論成績一次比一次高。
探雷器是掃雷兵的“手中槍”,“學會5分鐘,學精要5年”。為把笨拙的探雷器練成自己的“第三只手”,杜富國將鐵釘、石塊、彈片等混合埋設,并使用斜放、混合、覆蓋等方法增加難度。為了練就探雷針的手感,他把連隊的草坪扎了個遍。3個月的訓練期還沒結束,杜富國就熟練掌握了10余種地雷的排除方法,做到探雷器一探就能準確辨別地雷埋設位置、知曉地雷種類,分辨出是金屬殘片還是雷管引信,還探索出“田字切割法”,設計出多功能卡口沙箱。
最終在臨戰(zhàn)訓練綜合性考核中,杜富國的所有科目被評為優(yōu)秀,成功拿到了掃雷“入場券”。在此后3年多的時間里,杜富國累計進出雷區(qū)1000余次,排出各類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實現(xiàn)了從“戍邊尖兵”到“掃雷能手”的完美轉變。
“軍人即使倒下,也要倒向沖鋒的方向”
中越邊境云南段第三次大掃雷,雷場地勢險要、自然環(huán)境復雜、布雷密度高、雷障種類多,很多情況下只能人工搜排。人工排雷是密切配合、生死相依的團體戰(zhàn),杜富國總是主動把危險留給自己,把戰(zhàn)友護在身后。
杜富國的班長劉貴濤記得,在八里河東山某雷場,他探到1枚罕見而危險的拋撒雷,沒等自己命令,杜富國說著“班長,這種小事,讓我來就行了”,就匍匐到地雷前開始作業(yè)?!八褪沁@樣,不管與上級還是下級同組作業(yè)都爭著上,他其實是不想讓別人冒險,‘讓我來’已成了他的習慣?!眲①F濤說。
2018年10月11日下午,杜富國和戰(zhàn)友艾巖在麻栗坡縣猛硐鄉(xiāng)老山西側雷場進行掃雷作業(yè),發(fā)現(xiàn)一個少部分露于地表的彈體,初步判斷是一顆當量大、危險性高的加重手榴彈,接到“查明有無詭計設置”的指令后,杜富國對艾巖說:“你退后,讓我來。”就在他按照作業(yè)規(guī)程小心翼翼上前清理浮土時,“轟”的一聲巨響傳來,手榴彈突然爆炸,他下意識地倒向艾巖一側,為戰(zhàn)友筑起了一道生命的“擋墻”,自己失去了雙手雙眼。
“軍人即使倒下,也要倒向沖鋒的方向?!比缃瘢貞浧鹉谴伪?,杜富國表示從沒后悔過,“我們是以命相托的兄弟,換了誰,都會這么做?!?/p>
杜富國負傷后的堅強,讓主治醫(yī)生陳雪松都深感欽佩和震撼:“我們當醫(yī)生的見多了傷殘生死,但從來沒有遇到這么堅強的戰(zhàn)士。只要部隊領導過來探望,即使蒙著雙眼、纏著繃帶,他都響亮答‘到’?!?/p>
2018年11月24日中午,一場特殊的一等功授勛儀式在病房中舉行。杜富國用殘缺右臂敬禮的照片令網(wǎng)友動容不已:“哪有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
“我只是換了一種生活方式的正常人?!闭劶昂芏嗳硕加谩坝⑿邸眮硇稳葑约?,杜富國笑著說:“我不是什么‘英雄’,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事?!?/p>
在生活的“戰(zhàn)場”上,杜富國依然是強者。負傷后,杜富國從走路跑步、穿衣吃飯等最基本生活技能開始,每天積極投入康復訓練,練體能、練寫字、學播音……逐步找到了新的生活價值和生活方向?!八纫郧案鼝坌Γ_朗了,想嘗試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了。”杜富國的妻子王靜說。
前不久,南部戰(zhàn)區(qū)陸軍組織開展“穿越時空的對話”新老英模訪談,有官兵提問“是什么給了你不懈奮斗的勇氣”,杜富國回答:“只有經(jīng)受住傷殘所帶來的考驗,不斷挑戰(zhàn)自己、戰(zhàn)勝自己,才是身為一名軍人該有的樣子!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將在不同的戰(zhàn)位上繼續(xù)為強軍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讓今后的人生更加出彩。”
?。ū緢笥浾?nbsp;章文)
用生命擔當使命的新時代英雄戰(zhàn)士
【短評】
“雷區(qū)”是英雄的陣地,“逆行”是英雄的擔當。杜富國面對危險,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血肉之軀擋住了手榴彈爆炸的彈片,守護了戰(zhàn)友的平安,詮釋了新時代軍人堅決聽黨指揮、勇于獻身使命的錚錚鐵骨,展示了新時代戰(zhàn)士為祖國為人民敢于犧牲、樂于奉獻的時代風采。
祖國無戰(zhàn)事,軍人有犧牲。為了來之不易的“歲月靜好”,多少軍人前赴后繼。英雄壯舉并非與生俱來,而是建立在鋼鐵般的意志精神和過硬的能力素質上。他們不是沒有想過犧牲的可能,但每一次選擇的背后,都充盈著舍生忘死的膽識氣魄。心有所畏亦篤行,更顯其英雄本色。
時代造就英雄,英雄引領時代。杜富國是深入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奮力推進新時代強軍事業(yè)中涌現(xiàn)出來的先進典型,是用生命擔當使命的新時代英雄戰(zhàn)士。今天,我們學習杜富國,就要像他那樣對黨忠誠,勇于擔當作為,面對困難奮力拼搏,書寫精彩人生。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