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1-04-10 11:51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21年3月22日 | 查看:1227次
人物故事:
人物簡介:嚴明友,男,1929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定遠縣朱灣鎮(zhèn)朱灣中學退休教師,助人為樂好人。
事跡簡介:他是一名普通的新四軍老戰(zhàn)士,一個平凡的鄉(xiāng)村老教師;他是群眾心中“最美鄉(xiāng)村教師”,是百姓口中的“活雷鋒”。他幾十年如一日濟困助人、退休后義務教學30年。他用一生堅守信仰,用丹心書寫忠誠,以無私奉獻播撒信仰的種子,傳承紅色基因。他就是朱灣中學退休教師嚴明友。
仁心濟困:深植靈魂的無私
“對他人無私助人”與“對自己嚴苛摳門”的兩極人生是嚴明友老師一生的真實寫照。他對學生、對群眾、對他人總是無私幫助、關愛有加、一往情深。即使在自己被錯劃為“右派”、處境極端困難時,仍傾囊而出,接濟群眾。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他的非農(nóng)業(yè)糧食定量供應本就像一個暖心的火種,總是在那些缺衣少糧的家庭傳遞,就是很少留在自己手上。有了糧票,沒錢買糧,嚴明友還得搭上自己微薄的工資。每每如此,嚴明友也成了真正的“月光族”。 鄰居宋運動,父親殘疾,又不幸意外過世,母親帶著4個孩子,生活拮據(jù),艱難度日。在他結婚時,嚴老師送了他一塊卡其布布料做衣服。如今已是鎮(zhèn)干部的宋運動仍念念不忘。
嚴明友對別人大方,對自己卻極其苛刻,生活簡樸到難以想象。幾十年來,一間不到20平方的瓦房就是他的家,除了各類書籍和報紙,最值錢的就是這架他視為生命依托的鋼琴。一張桌子、一臺煤氣灶頭、一口鍋,就是他簡陋的廚具;一碗面條、一盤青菜,常常就是他的一日三餐;一身藍色中山裝、一雙布鞋,就是他的常年衣著。在偏遠村小教學時,嚴明友中午就在教室休息、吃自帶的干糧、喝點白開水,從不麻煩學校,更不用學校為他準備的飯卡。
“位卑未敢忘憂國”。他把牙縫里省下來的錢一分不留地捐給了1998年長江流域洪災區(qū)、汶川和玉樹地震災區(qū),捐給了那些偏遠的鄉(xiāng)村學校,捐給了貧困家庭的孩子。幾十年捐出多少錢,嚴明友自己也記不清。嚴老師和孩子們最親。每年“六一”,他除了買來果品、書籍等,與孩子們一起歡度節(jié)日外,還要自掏腰包給學校舉辦活動、購買器材、添置設備,從未間斷。2019年“六一”,他捐出僅有的5000多元。2020年1月,他把省委書記李錦斌看望他的慰問費全部捐出外,自己又拿出500元,捐給了學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還將身上僅有的1000元作為特殊黨費上繳,“我的錢都是黨和人民給的,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我要把我這點錢捐出去?!眹鴳c節(jié)前夕,嚴明友再次拿出5000元,他說:“人民子弟兵保家衛(wèi)國,流血流汗,我希望這筆錢能用在他們身上,我們要多關心他們?!?/p>
“散盡家財助教育人,仁心濟困堪為世范”。他把自己的積蓄、精力和愛心都無償捐給了孩子們。
義教助學:燦爛奪目的晚霞
以愛傳遞愛,愛心永存;以無私點亮童心,無私不息。91歲高齡、退休30年,始終堅守三尺講臺,步行往返10多公里,在鄉(xiāng)村學校間巡回教學,每周教授10余節(jié)音樂課,不要學校一分錢報酬。他用大愛教育孩子“扣好人生第一??圩印?,他用無私引導孩子走好人生第一步,他用鐘愛的音樂旋律與孩子進行心靈對話,他把晚年獻給偏遠鄉(xiāng)村那些渴望真善美的孩子們。
80歲時,嚴明友感覺自己年紀大了,怕唱歌不好聽,不打算繼續(xù)教音樂了。一天,兩名學生跑來哭著說:“嚴老師,我們快小學畢業(yè)了,多么希望您再多教我們幾堂音樂課?。 眹烂饔严耄骸昂⒆觽兿矏垡魳罚也荒芾淞撕⒆觽兊男陌。 ?/p>
為了讓自己的教學能更好的適應現(xiàn)在的孩子,2006年至2008年,嚴明友利用暑假自費赴北京參加中央音樂學院樂器培訓班學習。培訓班老師對當時已經(jīng)70多歲高齡的他自費學習鋼琴不理解,認為“是不是學習鋼琴彈奏后,回家教學賺大錢?”當她得知嚴老師學鋼琴是為了更好地義務教農(nóng)村孩子們時,深受感動,她說:“您這么大年紀還來與小孩子一起學鋼琴,真了不起!”。他把自己對人生的感悟融入音樂,他把人間大愛注入課堂,塑造人生的旋律在孩子們心間流淌,引導孩子們走向光明的未來。
初心不改:一生一世的堅守
嚴明友一生安貧樂道、淡泊名利、豁達開朗,源于他少年時代心中已埋下信仰的種子。他13歲時,一支新四軍隊伍駐扎在家里,耳聞目睹革命隊伍的豪邁熱情、犧牲精神,他毅然決然報名參軍,成為新四軍二師的一名文藝兵,后因新四軍精兵簡政回鄉(xiāng)讀書,然而“要成為一個兵”的夢想始終在閃耀,1949年7月他再次參軍。1952年秋天,轉業(yè)到盱眙縣文教科當會計。他不貪圖舒適安逸的機關工作,強烈要求到艱苦學校去教書。在當了63天會計后,他打起背包,高高興興地到偏遠的盱眙縣大廟小學教書。從此,走上了教書育人之路。這條艱苦的鄉(xiāng)村教育之路,他一走就是40年。退休時,組織上讓他填表辦離休手續(xù),他卻說:“想想那些為革命犧牲的烈士們,他們沒有享受到新中國的幸福生活,和他們比,我幸運多了。黨培養(yǎng)我這么多年,我不應該向組織伸手要待遇、要福利了”。最終他還是執(zhí)拗地放棄了離休待遇。
“崗位如同哨位”。70年來,無論是在職,還是退休,嚴明友始終沒有忘記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職責,歷經(jīng)磨難初心不改。70年的音樂課,《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歌唱祖國》《新四軍軍歌》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始終是唱響鄉(xiāng)村校園的主旋律;“光榮北伐,武昌城下,血染著我們的姓名……”“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一直是縈繞孩子心靈的主題曲。他說:“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革命的未來要從小立大志,長大了才能精忠報國,我要利用三尺講臺這塊陣地,播下愛國主義的種子?!眹览蠋煱迅锩袢谌胍魳方逃?jīng)常給學生講解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故事;講述老紅軍、八路軍、新四軍和解放軍的戰(zhàn)斗故事,講解董存瑞、劉胡蘭、江姐、黃繼光、邱少云、雷鋒和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英雄模范事跡。紅色種子在孩子們幼小心靈扎下了根。
2020年初,黨和政府考慮嚴老年事已高,將他安排到光榮院居養(yǎng)。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并沒有改變他作為一名老共產(chǎn)黨員、老教育工作者應有的堅守,在光榮院,嚴明友義務為大家教授音樂課。他加入“老兵故事宣講團”,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qū)開展紅色故事宣講。新冠肺炎疫情最嚴峻時期,嚴明友為光榮院全體黨員、職工上了一節(jié)特殊黨課,鼓勵大家要在黨的領導下,同心抗疫。
一名普通的新四軍老戰(zhàn)士,一個平凡的鄉(xiāng)村老教師,90多年的人生旅程,用無私譜寫人間大愛,用堅守高擎信仰之火,用音樂為鄉(xiāng)村學校注入夢之甘泉。嚴明友老師,是平凡的,也是偉大的。
來源:安徽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