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0-11-08 20:16 | 來源:理論周刊 2020-11-06 12:31 | 查看:1045次
在黨史研究領域,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有一些學者用當時檔案開放的難得機會撰寫了一批嚴謹之作。但毋庸諱言,因為慣性使然,那些成果還帶有較濃厚的傳統(tǒng)黨史編撰色彩,存在著史料單一、人云亦云、不夠深入等不足。
還有許多黨史著述僅是簡單羅列中央文件和領導人講話,缺少普通黨員和民眾的身影,看不到基層組織的活動,只有宏大敘事,缺乏歷史細節(jié),只有上層決策,未見下層互動,結(jié)果往往將一部本來生動豐富的中共歷史畫卷寫成了枯燥無味的八股。
所幸的是,這種狀況如今有了很大改觀,黨史研究漸呈一種復興之勢。近年在學界頗具影響力的學者,大多與黨史有關。正是他們的奮力耕耘,才使黨史研究有了新的突破與發(fā)展。
近年來黨史研究為何能取得突破?我以為,黨史從來都是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門話題,因而擁有廣大的閱讀市場。而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nèi)找嫘枰私庹鎸嵉臍v史,這就為黨史研究的進步提供了驅(qū)動力。
這些年,一些學者開始嘗試用實證的史學方法來研究中共黨史。他們分析注重細節(jié),論斷強調(diào)證據(jù),力圖通過對歷史細節(jié)的豐富展現(xiàn),還原被遮蔽的歷史真相,接續(xù)斷裂的歷史鏈條,為學術界呈獻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極具功力之作,產(chǎn)生了很大反響。這種努力及其取得的成績本身就預示著,只有用純粹的實證史學方法,黨史研究才能有所突破和深化;同時也只有把歷史細節(jié)告訴讀者,才能真正有說服力和生命力,形成廣泛的影響。
《歷史的細節(jié)與主流》,盧毅、羅平漢著,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綜觀這些成功之作,最大的特點就是注重對歷史細節(jié)的發(fā)掘。既能滿足讀者渴望了解真相的需求、擴大受眾群體,同時更深入細致地來看,其實也有利于人們進一步深刻理解中共成功的來之不易。正如有論者所言:“殊不知,曲折的歷史、充滿坎坷的歷史,才是最為打動人的歷史。”在傳統(tǒng)的黨史著述中,中共與民眾之間似乎是“揮手”和“跟隨”的關系,將復雜的歷史進程簡單化,忽略了革命動員的艱難性。只有擺脫以往那種“政策—效果”的單向思維,把革命的復雜性和曲折性講全、講深、講透,才能真正打動人。
當然,還需要注意黨史研究中的另外一種傾向,即一味渲染一些負面現(xiàn)象。如今有些人打著“恢復歷史真相”的旗號,以挖掘歷史細節(jié)為名,摭拾個別材料,攻其一點,不及其余,甚至故意編造謠言,片面夸大革命和建設中的失誤。
實際上,這種只關注歷史某些支流和局部的研究,與事實相去甚遠,不僅無法從全局和趨勢上解釋中共革命和建設的成功,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偏離了歷史的主流。
正如列寧所指出:“在社會現(xiàn)象方面,沒有比胡亂抽出一些個別事實和玩弄實例更普遍更站不住的方法了。羅列一般例子是毫不費勁的,但這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或者完全起相反的作用,因為在具體的歷史情況下,一切事情都有它們個別的情況?!绻皇菑娜靠偤汀⒉皇菑穆?lián)系中去掌握事實,而是片斷的和隨便挑出來的,那么事實只能是一種兒戲,或者甚至連兒戲都不如?!边@就要求我們在研究黨史時,必須著重把握歷史發(fā)展的主流,否則極易陷入某種支流不可自拔。
況且,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chǎn)黨最鮮明的品格,也是最大的優(yōu)勢。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敢于承認失誤并善于糾正錯誤,具有很強的自我修復能力。
因此,黨史研究既不能回避失誤,把艱難曲折的歷程直線化,又不能以偏概全,必須在充分展現(xiàn)歷史細節(jié)的同時不偏離歷史主流,不僅要看到歷史上的某些失誤,更要看到黨糾正錯誤并最終走向勝利的這一趨向。唯有如此,才能不斷推出有說服力、廣大讀者愿意看的成果,也才能把黨史做成真學問。
[作者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本文根據(jù)《歷史的細節(jié)與主流》的結(jié)語編輯]
來源:北京日報理論周刊微信公眾號 作者:盧毅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