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0-04-17 10:51 | 來源: | 查看:840次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是我對新疆最初的想象。大巴扎,椒麻雞,如今我已愛上這片熱土?!?018級遼寧大學研究生支教團(以下簡稱“遼大研支團”)成員趙曉彤的支教感悟,道出了成員們共同的心聲。從遼寧沈陽到3600公里外的新疆庫爾勒市英下鄉(xiāng),遼大研支團完成了一次飽含理想與情懷的青春穿越。
過去14年間,123名遼大研支團成員分14批次接力奔赴新疆支教,在庫爾勒市第二中學、實驗中學、第六小學留下青春足跡。
正在支教期的遼大研支團隊長薛航負責庫爾勒市實驗中學高一、高二年級的英語教學。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身在遼寧的薛航一周要上18節(jié)網(wǎng)課,需要集體備課兩次,每天平均批改作業(yè)130份。在他看來,帶著熱愛和責任堅持下去,才能實現(xiàn)人生價值。
雖然年紀輕輕,但遼大研支團成員董碩凡被學生親切地稱為“董媽”。2016年9月,她來到庫爾勒市第二中學支教,這里大多是維吾爾族學生。除了教七年級學生英語,她還在周末擔任舞蹈特長班教師。
在眾多學生中,董碩凡注意到,學生小紅(化名)經(jīng)常不寫作業(yè),還喜歡在課上搗亂。通過了解,她得知,小紅從小就不在母親身邊,她之所以在董老師面前肆無忌憚,是想引起董老師的關注,讓她跟自己多說幾句話。
董碩凡得知情況后心里酸酸的,也把更多精力花在小紅身上,經(jīng)常利用課余時間和她交流,耐心輔導她的功課。小紅的英語成績因此有了很大提升。
每逢周末,她總會去找董碩凡。“董媽,你周末放假去哪?。课彝砩峡梢匀フ夷阃鎲??”“大學的生活是什么樣的,會很好玩嗎?”
“我是您的學生,也是您的女兒,我們都不太擅長道別,我愛您媽媽……”董碩凡支教期滿后,收到小紅寫給她的信:“雖然我沒有媽媽,卻因為您懂得了母愛的偉大,我多想叫您一聲媽媽。”
像董碩凡一樣,遼大研支團成員李姝儀也憑借自己對學生的負責與擔當,贏得了學生的信任。
李姝儀在庫爾勒市第二中學初中雙語班支教,負責教維吾爾族學生漢語。這項工作讓李姝儀既興奮又緊張。她上課前設想了許多可能遇到的困難,但現(xiàn)實情況還是讓她措手不及,“有的學生一點兒漢語都不會,學生的知識水平差距也比較極大?!?/p>
李姝儀決定從最基礎的拼音教起,帶著學生反復誦讀,一點點解釋詞語含義。從發(fā)音到誦讀,再到書寫;從朗讀課文到了解詞句意思,再到分析作者觀點;從簡單的句子到白話文,再到古詩……看著學生們從聽不懂課、一臉茫然,到能夠跟上學習進度、完成作業(yè),李姝儀很是自豪。
她和學生的距離也在一步步拉近,越來越多的學生常來辦公室找她談心。“支教真的是一次寶貴的人生經(jīng)歷”。李姝儀說。
事實上,支教不僅使研支團成員收獲了一次寶貴的人生經(jīng)歷,也改變了一些孩子的人生軌跡。
遼大研支團成員李芊芊2017年在庫爾勒市第六小學支教。“第一天上課我就注意到一個三年級的少數(shù)民族孩子小明(化名),孩子瘦弱、駝背,短短的頭發(fā)、黝黑的皮膚,穿著臟兮兮的衣服,而且性格內向,上課做游戲也不敢參與?!?/p>
經(jīng)了解,李芊芊得知孩子的父親長期酗酒,導致小明從小缺乏安全感。
一天下課,李芊芊發(fā)現(xiàn)小明穿著不合腳的涼鞋,10個腳趾伸出鞋踩在地面上。于是,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李芊芊將小明領進鞋店,想為孩子挑選一雙運動鞋。當小明選了一雙粉色的運動鞋時,李芊芊才知道,小明竟然是個女孩。
上課時,李芊芊發(fā)現(xiàn)小明的文化水平其實連一年級都不到,還不會寫字。于是李芊芊買了字帖一筆一畫地教她,而且會要求她在科學課上參與實驗活動。
李芊芊告訴小明,每個人都要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其他人才能了解你。慢慢地,小明的性格變得開朗起來,還會主動到辦公室找李芊芊說心里話。
李芊芊感嘆,孩子就像一張白紙,要多鼓勵,引導他們做一個善良、有正能量的人。
離別時,研支團成員寫下寄語:“同學們,老師的離開不是結束,你們要牢記老師平日對你們的教誨,努力做一個快樂、善良、正直、優(yōu)秀的人,愿你們童真永在,擁有幸福人生?!?/p>
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王晨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