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0-03-07 12:38 | 來源:光明日報 2020年03月07日 11版 | 查看:588次
新冠肺炎疫情猛然襲來,不同地區(qū)、領域和系統(tǒng)的志愿者投身于應急志愿服務,展現出高度的奉獻精神和專業(yè)態(tài)度。
與常態(tài)下的志愿者有所不同,應急志愿者是指在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地應急管理機構統(tǒng)一指揮、安排和管理下開展或自發(fā)開展應急志愿服務活動的人員,他們是與政府職業(yè)應急救援隊伍并肩前行的同盟軍、生力軍。應急志愿者和志愿服務具有緊急性、特殊性和風險性等特征。依法防控疫情的要義之一,就是要依法保障應急志愿者的合法權益,積極發(fā)揮應急志愿服務的作用。
各類應急志愿者的特殊風險
在這次疫情防控斗爭中,從各類應急志愿者行為特點、身處環(huán)境和社會關系來看,應急志愿者面臨的特殊風險和責任壓力不可忽視。
醫(yī)療救助類志愿者在醫(yī)院、隔離點等直接參與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的救助或隔離對象的醫(yī)療護理、臨床輔助、衛(wèi)生防疫、清潔衛(wèi)生等工作,他們的特殊風險主要來自與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的直接接觸、近距離接觸。
應急物流類志愿者參與應急物資的接收、暫存、儲運和發(fā)放等工作,他們的特殊風險來自應急物流過程,每天大量收發(fā)處理那些廣泛暴露和經過無數人員接觸過的轉運物品。
交通協理類志愿者參與道路交通疏導、交通秩序維護、安全宣傳提示等工作。他們的特殊風險來源于交通秩序維護過程中的許多不確定因素,例如規(guī)避、逃避疫情和安全檢查的車輛、人員。
社區(qū)治理類志愿者參與社區(qū)秩序維護、便民服務提供、老幼孤殘照顧、疾病知識宣傳等工作。他們的特殊風險來自社區(qū)秩序維護過程中的許多不確定因素。
心理輔導類志愿者參與疫情相關人群的心理危機干預、心理輔導幫助工作,其特殊風險來自心理疏導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
除了以上應急志愿者外,還有關愛幫扶類、行政綜合類、物資供給類等志愿者,他們在疫情防控應急志愿服務中的特殊風險如何辨識、預防、化解也應受到足夠重視。
應急志愿者特殊風險化解之策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一些應急志愿者平添風險、權益受損或遭遇歧視,個別的還因過度勞累、遭遇不測等導致傷亡,加強應急志愿者特殊風險的防控化解措施刻不容緩。
完善招募機制。對于不同類型應急志愿者的招募,應明確相應的招募條件,包括設計出簡明完善的招募登記表格,明晰志愿服務的報名條件,對志愿者的專業(yè)技能及身體健康狀況作出門檻規(guī)定。應當遵循已有的程序法治要求,通過簽訂志愿者招募協議等,明確權利義務。
完善培訓機制??山梃b一些其他國家的經驗,分為專業(yè)類培訓和一般類培訓。一是專業(yè)應急志愿的救援培訓,包括抓好技能培訓課程和教材,嚴格培訓時間、培訓師資和培訓演練,完善專業(yè)應急救援能力認定。二是一般應急志愿的救援培訓,結合不同類型應急志愿的風險特點,形成一般性、通用性培訓內容。
完善市場分擔風險機制。一是建立健全志愿者保護專項基金。根據不同類型應急志愿者特殊風險保障要求,設立專門的志愿者保護基金或專門賬戶,以分擔特殊風險。二是完善應急志愿服務保險機制。對于從事特定活動的應急志愿者,應完善相應的志愿服務保險機制,通過商業(yè)保險、社會專項捐助等市場機制(同時伴以政策補貼、政府購買、政府兜底等行政機制),分擔、轉移和降低志愿者應急活動中的特殊風險與損失。
完善特別激勵保障機制。一是完善應急志愿獎勵機制。通過對先進志愿者進行表彰,例如對其授予榮譽獎章,弘揚其先進事跡。二是完善應急志愿事后保障機制。對于因疫受傷、因服務受害的應急志愿者,可考慮按照國家傷殘相關規(guī)定,保障其工傷認定、醫(yī)療救助、傷殘補助等相應待遇;對因疫死亡的應急志愿者,可考慮給予烈士待遇,授予榮譽稱號,保障其家庭如未成年子女同等條件優(yōu)先入學等待遇。
完善應急法律保障機制。一是健全應急志愿服務相關立法。在《志愿服務條例》的基礎上盡快出臺志愿服務法,通過“立改廢釋”并舉,完善志愿服務法律規(guī)范以及應急預案體系。二是完善應急志愿政府柔性指導機制。政府和主管部門積極運用行政指導、專業(yè)輔導、示范引導等方式,增強引導幫助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的力度。三是完善應急志愿司法保障機制,降低應急志愿者從事志愿服務活動的法律風險。
(作者:莫于川、梅帥,分別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