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9-12-29 20:38 | 來源:文匯網 2019-03-24 21:37:06 | 查看:1628次
21年前,1998年的3月23日凌晨,
四川成都溫江機場,
數(shù)輛軍用吉普駛進機場重地……
5分鐘后,一隊士兵出現(xiàn),
壓低的說話聲、
控制了速度的車輪聲、
以及許多軍用膠鞋快速窸窣的腳步聲,
預示著這里,即將發(fā)生一件大事……
數(shù)個小時后,一架代號為001的絕密戰(zhàn)機一飛沖天,
這架震驚世界的“利刃”,
在整整8年之后才正式向世界展露真容,
它,就是殲-10戰(zhàn)機!
3月23日,殲-10戰(zhàn)機21歲的生日。
而這把大國利刃的背后,
卻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奉獻,
和足以讓14億中國人肅然起敬的——犧牲!
NO.1貌不驚人的001號震驚世界!
時間回到1998年3月23日凌晨,
這天的天氣不太好,
警戒線、哨兵圍起了多層的安全帶……
機場上往常??康乃酗w機
在一夜間,消失得干干凈凈,
因為有霧,在跑道的盡頭,
人們隱約能看到一架未涂裝的流線體飛機,
和機身上寥寥但醒目的紅字:
001 號
而這架看起來灰頭土臉的飛機,
是中國的一項絕密工程!
機場靜得讓人忐忑不安。
有一個人,心跳得像敲鼓,
他的臉瞬時變得通紅,
脖子上的青筋不停跳動,心率飆到152。
他叫雷強,中國首席試飛員,
飛行二十年,
他從來沒有如此劇烈的生理反應!
平靜了片刻,雷強向著這架飛機走去!
“飛機準備好了,就看你的了!”
說話的老人叫宋文驄,
他一頭白發(fā)被風吹得凌亂!
雷強一邊戴上頭盔,一邊說:
“您放心,只要發(fā)動機還在,
就是摔,我也要摔在跑道上,
把飛機給您帶回來!”
14時28分,兩發(fā)綠色的信號彈升空,
隨著一陣巨大的轟鳴聲,
機頭昂起,巨大的機身離地,快速攀升,
現(xiàn)場終于爆發(fā)出歡呼和掌聲。
總設計師宋文驄沒有鼓掌,
他連眼都不敢眨,
心已經提到嗓子眼兒上,
他知道,戰(zhàn)機順利飛起來只是開始,
能安全著陸才算成功……
17分鐘后,飛機穿云而下,
落地、降落、減速傘打開!
對中國而言,這是歷史性的一刻!
當飛行員雷強從戰(zhàn)機中走出,
這位從未怕過死的飛行英雄,
哭得抬不起頭來。
宋文驄第一個沖上去,
他緊緊擁抱雷強,
這位頭發(fā)花白的68歲老人,
眼睛里全部都是淚水……
雷強接過宋文驄送上來的鮮花,
這位飛過落后的殲-7、殲-8,
也飛過美國F-16、法國幻影2000的優(yōu)秀飛行員
哭著說:宋老,這才是真正的戰(zhàn)斗機??!
當時,已經是1998年,
美軍早在1978年就列裝了先進的F-16,
1984年,法國的幻影2000驚艷世界,
可保衛(wèi)中國領空的,
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水平的落后飛機!
這驚心動魄的17分鐘,
讓中國一躍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夠自主研制第三代戰(zhàn)機的國家!
那一天,現(xiàn)場的所有人,
都是哭了笑,笑了又哭。
為了這17分鐘,
為了這一架戰(zhàn)機,
他們從黑發(fā)到白發(fā)……
還有很多人,
甚至都沒能等來這一刻……
宋文驄則激動地說:
3天后是我的生日,
但從今天起,我的生日就是3月23日!
又到一年的2019年3月23日,
殲-10戰(zhàn)機21歲了,
宋文驄卻再也沒有機會與他的殲-10一起過生日了……
三年前,在殲-10
即將18歲生日的前一天,
2016年3月22日,
為殲-10付出一生心血的宋文驄走了,
他沒能再看他的孩子一眼,
沒能再說一句:
生日快樂,孩子……
NO.2他只用了15分鐘改變了中國航空發(fā)展史!
宋文驄最早與飛機的結緣,
并不是美好的記憶。
1930年,宋文驄在云南出生。
童年時代,防空警報和硝煙戰(zhàn)火,
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
宋文驄扼腕:一個國家如果落后,
那挨打起來是沒完的。
我們一定要有很好的飛機。
1951年5月,21歲的宋文驄作為機械師
站在了抗美援朝的戰(zhàn)場上。
中國飛機比美國人的差太多了!
很多經宋文驄維護過的飛機,
出完任務回來都變得破爛不堪,
有的甚至根本就開不回來了……
回國后第二年,
他考入了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
開始了飛機設計生涯。
1960年春,蘇聯(lián)派出一組專家來華。
開會討論中,一位蘇聯(lián)專家掏出一個小本子,
一位同志無意識地湊過頭去,
結果這位專家對“湊過去看的一眼”,
小題大做地提出了抗議。
這件事讓宋文驄很受刺激,
從那時起,他就悟出一個道理,
啃別人嚼過的冷饅頭,
就只能永遠當個可憐的乞丐,
中國必須要靠自己研發(fā)戰(zhàn)機。
1970年,宋文驄帶著研發(fā)戰(zhàn)機的夢想,
與300多航空設計師從沈陽搬至成都。
當時的他們,
只有一個代號,611所,
帶著一個很明確的目標,
研發(fā)能跟世界航空強國戰(zhàn)機抗衡的殲-9!
可與之對應的,卻是極端簡陋的條件:
連住的房子都沒有,
當時包括宋文驄在內的所有飛機設計人員
帶著造先進戰(zhàn)斗機的夢想,
不得不先開始自己蓋房子,
種水稻、種油菜,
甚至還要挑糞施肥……
就是在這樣的艱苦環(huán)境下,
宋文驄和他的團隊從空白的圖紙上,
一步步將殲-9設計出來。
計算機?根本不存在。
他們僅有一個計算尺……
想要造一架領先世界的飛機,這根本就是空想!
但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
第一套帶鴨翼的設計模型
開始進行高速風洞試驗,
試驗現(xiàn)場氣溫很低,寒氣逼人,
宋文驄親自進駐現(xiàn)場,實行三班倒,
邊試驗,邊畫曲線,邊分析,邊修改。
殲9經過3次上馬3次下馬,
最后還是宣告失敗,
但,鴨翼布局方案的研究成果
用在了殲-10設計上。
如今,我們還能借由這小小殲9模型,
來想像宋文驄們當時的壯志凌云!
這些不服輸?shù)摹疤觳艂儭睕]有停下腳步,
他們在懸而未決的未來面前,
期待著有一天,厚積而薄發(fā)。
而這一天,很快來了!
1981年,鄧小平同志同意中國
開始搞新一代殲擊機,
當時主要討論沈飛601所殲-13方案。
宋文驄也來參會,
但任務只是去“幫助參謀,完善方案”。
或許為了做到優(yōu)中選優(yōu),
會議“意外地”決定給他們一個機會,
在第二天評審會休息的間隙,
用15分鐘介紹方案。
沒有飛機模型,沒有圖樣資料,
手里有的只是連夜趕制出來的幾張幻燈片,
在評審會休息的15分鐘間歇里,
宋文驄從未來戰(zhàn)爭的形態(tài)和需求入手,
提出新殲要強調機動性,敏捷性,
要有中距攔射,要有電子對抗等等…
這個方案贏得全場熱烈鼓掌,
在座所有人都對他提出的“鴨翼布局”方案驚艷不已。
最終,宋文驄15分鐘提出的10號方案
勝過了沈飛的殲-13方案。
而這個10號方案,
改變了中國戰(zhàn)斗機發(fā)展的方向,
影響中國航空發(fā)展歷史的
“十號工程”——
高度機密的殲-10戰(zhàn)機!
NO.3缺錢缺技術殲10差點胎死腹中!
10號工程正式上馬之后,
宋文驄心里也沒有底,
這架飛機究竟能達到什么水平,
誰都說不準。
殲-10研制的難度更是超乎想象。
上下兩張動圖形成鮮明對比,
上圖是同時期的西方先進戰(zhàn)斗機,
霸氣凌人、傲世寰宇,
下圖是宋文驄正帶著團隊,
幾乎用最原始的方式研發(fā)戰(zhàn)斗機!
那時,我國的航空工業(yè)剛剛起步,
航空很多領域還處于空白,
宋文驄的團隊連一臺計算機都沒有,
因為需要嚴格保密,
共和國的航空飛機設計師們,
在攝氏40度高溫的倉庫里,
吹著搖頭電扇、穿著背心褲衩,
生生手畫了6.7萬張設計圖紙?。?/span>
資料視頻里,
我們竟然還能看到縫紉機……
宋文驄的團隊、
這個誓言要制造堪比西方先進戰(zhàn)機的團隊,
簡直比他的對手,
落后了不止一個世紀!
除掉技術上的困難,
還有就是嚴重缺錢!
可對于宋文驄來說,
比沒錢沒技術更可怕的是,
他擔心中國軍方失去對殲-10的信心!
1989年中央軍委軍事代表團,
前往前蘇聯(lián)考察、訪問,
蘇-27SK新銳戰(zhàn)斗機
給中國空軍的印象是無比震撼,
對當時的中國空軍而言,驚為天人!
于是,要27!要更多的27 !
幾乎成為空軍上下一致的的想法。
殲-10研究了快10年了,
連影子都看不到!
當大家都快泄氣時,
宋文驄堅持說:
不要指望外國人會幫忙,
我們要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
讓殲-10飛機流著我們自己的血液。
1987年,宋文驄向劉華清匯報殲-10方案。
當時是殲-10項目最困難時期,
更是中國整個軍工行業(yè)最困難的時期。
對于殲-10,
劉華清始終給予了大力支持,
他對很多空軍將領說:
蘇-27 再好,也是別人家的孩子,
殲-10 無論如何,就是再困難,也要搞下去!
劉華清曾問宋文驄,
你這里每個人的工資有多少?
宋文驄笑著回答:
如果沒有科研崗位補貼,
其實工資只有200塊。
宋文驄沒好意思說的是:
一度因為家里經濟困窘,
他下班后要靠擺攤賣面條維持生計……
就在我們現(xiàn)在看來不可思議的條件下,
宋文驄帶領著一批年輕技術骨干,
一分錢掰成兩半花,
一次又一次攻克技術難關。
用幾千個不眠不休的日夜,
邁出了艱難跋涉的腳步……
NO.4殲-10會摔機嗎?國外的實驗無一例外!
1997年10月,
第一架殲-10飛機終于組裝完成,
一直關注著殲-10的劉華清
親自來到現(xiàn)場,
參加殲-10首架飛機的出庫儀式,
那一天,劉華清出席了殲-10出庫剪彩,
當時已經是81歲的劉華清,
激動地說:太好了。
這位為中國國防嘔心瀝血了一輩子的老人家,
使勁為殲-10鼓掌,
他的眼眶里,含著淚花!
1998年3月23日,
殲-10終于做好了所有的試飛準備,
這時候的宋文驄心里明白,
在國外,第三代戰(zhàn)機在試飛階段,
都無一例外發(fā)生過墜機事故。
這就像是一個魔咒:這種飛機,沒有不摔的!
宋文驄的壓力很大,
他能做的就是
反反復復把每一個工作都做到位。
3月23日早上,殲-10緩緩駛出機庫,
宋文驄緩緩地在后面跟隨著,
就像是送自己的孩子走向考場!
他一直就這樣走著,
直到把殲-10送到了起飛線!
14時28分,殲-10點火、滑出、加速、拉桿,
飛機躍出地平線,刺向藍天。
當殲-10平穩(wěn)降落在跑道上,
整個機場一片沸騰,
所有人都激動痛哭!
首飛成功后,
這位全世界最優(yōu)秀的飛行員,
這位第一次開中國人自主研制的第三代高性能戰(zhàn)機飛上天的漢子哽咽地說:
宋老,這才是真正的戰(zhàn)斗機呀!
是啊,這才是一把中國該有的利劍,
這才是一個大國該有的戰(zhàn)機,
這才是能真正守衛(wèi)中國領空的雄鷹!
雖然它誕生的時間晚了一些,
但千辛萬苦,我們總算有了!
殲-10的首飛就像一個嬰兒剛呱呱墜地,
宋文驄深知,這只是一個好的開始,
離殲-10成長、成熟到列裝中國空軍,
真正飛上藍天、守衛(wèi)祖國領空,
還有一段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殲-10首飛成功僅一年后,
中國駐南聯(lián)盟大使館被美軍轟炸,
更讓宋文驄和所有中國人痛心疾首的是,
兩年后的2001年4月1日,
美國一架偵察機侵犯我南海領空,
美軍飛機撞毀了我們的飛機。
王偉犧牲前最后的鏡頭
編號81192飛行員王偉壯烈犧牲。
而他駕駛的飛機,
正是相對比較落后的二代機殲-8!
殲10雖已飛上藍天,
但此時卻只能摩拳擦掌!
首飛成了,
接下來是通過最危險的試飛工作,
殲-10試飛最為危險的科目
就是“低空大表速”
一旦越過臨界點就會導致
飛機瞬間解體。
2003年12月1日,
李中華駕駛殲-10向
“低空大表速”極限值發(fā)出挑戰(zhàn)。
他從萬米高空以向下25度角度,
全加力、超音速狀態(tài)向下俯沖。
中國飛機最快低空飛行速度被李中華刷新,
但他還不滿足,
繼續(xù)駕駛戰(zhàn)機加速急劇俯沖,
地面監(jiān)控人員驚得汗毛都豎了起來,
這樣的速度,一旦控住不住,
殲-10會直接插向地面。
就在最后的1秒,
李中華迅速拉平戰(zhàn)機,
他用傾盡生命的代價,
驗證了殲-10戰(zhàn)機的優(yōu)秀性能和極高的品質!
人們激動地慶祝之后才發(fā)現(xiàn),
因為低空高度實在太低,
飛機大速度俯沖產生的強大震蕩波,
竟然把方圓十里所有的建筑玻璃全擊碎了!
至此,殲-10戰(zhàn)機全部試飛科目勝利完成,
此時的殲-10,也已經實現(xiàn)了
空中啟動和空中對接加油!
2006年12月29日,
殲10首次對外曝光外型圖片,
中國制造升華為了中國力量。
中國向世界宣布:
“由中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殲-10戰(zhàn)斗機,
已成建制裝備部隊、形成作戰(zhàn)能力。
這對加快我軍武器裝備現(xiàn)代化建設、
鞏固國防具有重大意義?!?br data-filtered="filtered" style="outline: none; box-sizing: border-box;"/>
從1998年第一次試飛,
到2006年正式對外曝光,
歷時8年,
當年的001號工程,
才終于掀開神秘面紗!
2006年,宋文驄已經76歲了,
離他受命為殲-10總設計師之時,
已經過去了20年。
宋文驄動情地說:
“從1986年的第一張草圖,
整整20年啦,
今天殲-10終于噴上‘八一’軍徽,
長大參軍!
NO.5向中國航空人,致敬!致敬!
這張照片,足以感動中國!
這張照片上,
兩位頭發(fā)花白的老人肩靠著肩,
左為殲-10總設計師宋文驄,右為總工程師薛熾壽,
他們正觀看空軍新生力量測試
新一代的殲-10系列!
他們把一生獻給殲-10,
現(xiàn)在殲-10長大了,
而他們,也真的老了!
2016年3月22日,
殲-7C飛機、殲-10飛機總設計師,
愛笑也愛哭的“老頭兒”宋文驄走了,
享年86歲。遺憾的是,
第二天,就是殲-10戰(zhàn)機18歲生日……
殲-10戰(zhàn)機的18年研制,
有幾萬人付出了青春和心血,
更有不少人在奮斗中犧牲!
當年首飛的現(xiàn)場總指揮楊寶樹,
為研制殲-10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最后他身患肺癌,首飛成功后第二年
60歲的他英年早逝!
總設計師宋文驄、行政總指揮劉高倬、現(xiàn)場總指揮楊寶樹
還有負責工藝的副總工程師許德,
在殲-10轉場西線基地試飛時,
他同時又擔任了試飛現(xiàn)場副總指揮。
在此之前,許德已感到身體不適,
但他還是堅持去了西線。
在現(xiàn)場,他開始便血,
回到成都,一檢查是直腸癌。
治療一段出院后,
他還在為殲-10堅持著工作,
直至最后獻出了生命。
遺憾的是,
可能當時出于保密的需要,
我們至今都很難在網上找到楊寶樹、許德的個人照片……
還有一位航空英雄,
我們不能忘記他,
如果不是因為犧牲,
或許,我們至今都不知道他叫羅陽!
羅陽與起飛的殲15
這張抓拍的照片,竟成他最后的遺照!
2012年11月23日,
專為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研制的
艦載機殲-15成功著艦、滑躍起飛!
這一刻舉國歡慶,起飛style火遍中國!
幾天不眠不休的現(xiàn)場總指揮羅陽,
終于長松了一口氣,
所有人開始熱烈地擁抱、慶祝,
而羅陽面色淡然,
他只與同事一 一握手。
這不是因為他不激動,
更不是因為他擺官架子……
這張羅陽微笑著握手的動圖,
是我們看到的他生命中最后的畫面,
這個鏡頭之后,
他就捂住自己劇痛的胸口,
突發(fā)急性心肌梗死倒下了……
在基地和醫(yī)院短短5分鐘車程的路上,
他沒能挺過來。
羅陽只活了51歲,
他的同事哽咽地說:
我們知道羅陽是為戰(zhàn)機而生的,
但沒有想到,
他最后為戰(zhàn)機而死!
是的,中國人從來沒有放棄過對新型戰(zhàn)機的研制。
我們絕不能忘記,
我們是用了怎樣的艱辛與悲壯,
才讓殲-10飛上天,
中國空軍才從對西方強國的望塵莫及終于可以望其項背!
而從殲-10到殲-20,
終于可以揚眉吐氣地與世界最先進戰(zhàn)機,
并駕齊驅!
2011年1月11日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來華訪問,
他對全球媒體放言:
中國空軍,2025年都造不出隱身戰(zhàn)機。
恰恰就在這一天的12時50分,
殲-20隱形戰(zhàn)斗機一飛沖天!
殲-20首飛取得圓滿成功,
震驚世界!
2017年9月30日,
殲-20正式列裝中國部隊,
開始服役!
一代代戰(zhàn)機橫空出世,
中國空軍越飛越高,越來越強!
正是無數(shù)英雄的流血犧牲,
無數(shù)研發(fā)工作者幾十年夜以繼日地拼搏,
才換來今天中國空軍空前的發(fā)展!
防空反導、戰(zhàn)略投送、空中打擊、綜合保障……
中國空軍功能越來越強大!
今天,中國空軍已經不再弱小稚嫩,
中國空軍不畏懼任何敵人!
這支佇立在東半球巔峰上的雄鷹,
正以俾睨天下的氣勢,
一飛沖天,
傲視環(huán)宇!
有今天的揚眉吐氣,
我們不該忘記那些默默奉獻的人。
在殲-10戰(zhàn)機21歲生日這天,
請讓我們心懷崇敬之心,
向宋文驄、羅陽等所有為大國鑄造利劍、裝備先進戰(zhàn)斗力、拋灑青春、汗水,乃至獻出生命的中國航空工作者們致敬!
編輯:衛(wèi)中 王磊
責任編輯:王磊
來源:北洋之家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