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9-10-21 21:51 | 來源:人民日報 2019-10-16 01版 | 查看:997次
——寫在南開大學建校一百周年之際
本報記者 富子梅 朱 虹 趙婀娜
百年南開園,秋日朗照,滿目光明。
中心花園內,嚴修與張伯苓的塑像坐擁一片綠蔭,身上灑滿溫暖的光;馬蹄湖水映照著周恩來塑像,一句“我是愛南開的”,穿越時空久久回響;還有新開湖、老校鐘,映照出的,是思想潮汐的綿綿不歇,是幾代中國人自力圖強、興辦現代大學的光輝歷程。
10月17日,南開大學將迎來百歲華誕。
1919年,五四運動大潮之中,國家危難之際,嚴修、張伯苓選擇了教育救國之路,創(chuàng)建了南開大學。這樣的肇始與發(fā)端,鑄就了百年南開強烈的愛國魂、報國志。
201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開大學考察調研時指出,南開大學具有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這是南開的魂。
南開園內,每一座建筑、每一方草木都飽經歲月,記錄著救亡圖存、“興學強國”的歷史,織就出一幅豐厚的人文畫卷?!盀閲肄k教育,辦以國家為最高目的教育”“以中國歷史、中國社會為學術背景,以解決中國問題為教育目標的大學”“知中國,服務中國”等思想,鼓勵一代代南開人矢志不渝,愛國奮斗。
世紀滄桑 巍巍蕩蕩
廣義言之,學校則教之為人。何以為人?則第一當知愛國
“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愿意中國好嗎?”
2019年南開大學本科新生開學典禮,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重溫老校長張伯苓1935年在開學典禮上的“愛國三問”。這是歷史之問,更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
“是!”“愛!”“愿意!”“愿祖國繁榮富強!”4000余名新生言語鏗鏘。
“建校百年來,學校在學科建設、學術發(fā)展、人才培育等方面,一以貫之地秉持鮮明的愛國主義導向,使愛國主義的光榮傳統(tǒng)成為南開之魂?!蹦祥_大學黨委書記楊慶山說。
是的,愛國是南開的底色。校史館內,一張張老照片是最好的印證——
19世紀末,見證了甲午戰(zhàn)敗的嚴修和張伯苓意識到,“自強之道,端在教育”,于是,秉持“創(chuàng)辦新教育,造就新人才”之理想,開始興辦現代學校的探索,也開啟了一條南開與國家民族命運休戚與共的愛國奮斗之路。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南開學生將國恥“銘諸心坎”。1934年,第十八屆華北運動會上,南開學生揮動旗幟,組成“毋忘國恥”“收復失地”等標語,全場幾萬名觀眾報以“狂風驟雨般的掌聲”。1937年,抗日救亡運動中的南開大學,慘遭侵華日軍野蠻轟炸。南開師生群情激昂,“被毀者為南開之物質,而南開之精神,將因此挫折而愈益奮勵。”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南開與清華、北大一道,書寫西南聯大“剛毅堅卓”的8年歷史,創(chuàng)造出戰(zhàn)時高等教育的奇跡,成為中國現代教育史和文化史的驕傲……
走出校史館,全國各地趕回來的校友們心潮澎湃:“南開百年的歷史,是一部知識分子救亡圖存的歷史,是一部現代教育體系銳意探索的歷史,更是一部無數青年與祖國共命運的愛國歷史?!?/span>
一百年來,一批批南開青年奔向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他們中,有的投筆從戎,有的到西部支教,有的投身“三農”事業(yè),有的到街道或鄉(xiāng)鎮(zhèn)工作。2017年,8名南開學子參軍入伍并致信習近平總書記匯報心聲,總書記回信肯定:“自古以來,我國文人志士多有投筆從戎的家國情懷??箲?zhàn)時期,許多南開學子就主動奔赴沙場,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愛國、奉獻的精神內涵。如今,你們響應祖國召喚參軍入伍,把愛國之心化為報國之行,為廣大有志青年樹立了新的榜樣。”
回望,是為更好地前行。站在百年的歷史門檻,那些厚重的歷史回聲,穿越時空,在南開園回響。
允公允能 日新月異
“允公”,是大公,而不是小公?!霸誓堋?,是要做到最能,要建設現代化國家
每年金秋時節(jié),接到南開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新生,第一眼所見便是熠熠生輝的八字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
在老校長張伯苓看來,“允公”,是大公,而不是小公,惟其允公,才能高瞻遠矚,正己教人,發(fā)揚集體的愛國思想?!霸誓堋?,是要做到最能,要建設現代化國家,要有現代化的科學才能。“日新月異”,是每個人不但要能接受新事物,而且要能成為新事物的創(chuàng)造者;不但要能趕上新時代,而且要走在時代的前列。
本著這樣的思考,南開大學辦學之初便向社會敞開大門。開辦暑期學校,“改善國內教育氣象”。開風氣之先,設置東北研究會、經濟研究所、應用化學研究所等直接為社會服務的系科和研究機構,“為社會謀進步,為公共謀幸?!?。
教育思想上愛國報國,辦學理念上“知中國、服務中國”,教學、科研、社會服務、文化傳播便有了大格局——
開國繼興,農業(yè)生產面臨嚴重病蟲害,楊石先教授響應“勇于承擔國家任務”的號召,毅然放棄深耕幾十年的藥物化學研究,轉入農藥化學等國家迫切需要的領域,取得“敵百蟲”等一系列重要成果。
從1956年開始,何炳林教授主持試制離子交換樹脂,為我國原子能事業(yè)發(fā)展和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作出重大貢獻,被譽為“中國離子交換樹脂之父”。
改革開放新時期,主動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增設一批新專業(yè)和研究機構,形成教學與科研兩個中心。
1981年,率先在國內高校設立社會學專業(yè)班,1982年成立社會學系。
1983年,率先與加拿大約克大學聯合培養(yǎng)研究生,創(chuàng)造“南開—約克模式”,為國家培養(yǎng)大批高層次管理人才。
2002年,參與組建中國APEC研究院,連續(xù)多年為中國參與APEC會議提供咨詢報告。
2018年4月,成立全國首家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研究中心。
2019年9月,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簽署合作框架協(xié)議,共建南開大學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歷經百年所積淀的南開精神和南開品格,已經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滲透于南開人為學做事之中,鼓舞著南開人為民族復興不懈奮斗。
進入新時代,“公能教育”煥發(fā)出新的時代光彩。
學校把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積極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實施特色“公能”素質教育,以課堂教學、校園文化、社會實踐“三位一體”的育人模式為載體,把校訓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