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9-10-17 20:43 |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9年10月17日 06 版 | 查看:15730次
馬逢武(右三)在北京參加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期間和各族代表在一起。受訪者供圖
“新中國70華誕,自己作為少數(shù)民族代表在北京參加活動,真是做夢都沒想過,感恩新時代、感謝偉大祖國!”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現(xiàn)場聆聽了習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幾天后參加國慶閱兵觀禮,53歲的馬逢武最近一直沉浸在喜悅中。
馬逢武是甘肅岷縣人,現(xiàn)任甘肅省定西市政協(xié)委員、岷縣政協(xié)常委、岷縣民族民俗博物館館長。多年來,馬逢武積極參與民族團結各項事務,先后多次被市縣兩級黨委、政府表彰獎勵,贏得了社會各界一致好評。
從小跟隨家人下放農(nóng)村,從十幾歲起,馬逢武就負擔起了全家生活。家庭責任使他逐漸成熟起來,吃苦、受累、碰壁……艱難歲月中,馬逢武常常思考,既然無緣踏進學校,就要以社會、人生為課堂,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伴隨著改革開放,馬逢武全家回到了城里。他將家人安置在租借的房子后,開始做一些小買賣養(yǎng)家糊口。后來,馬逢武到北京琉璃廠打工。
打工的3年里,他觀察了許多文物,學習到許多關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知識,開闊視野、增長閱歷、積累經(jīng)驗,深深感悟到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那些恒久不變的、閃耀著中華民族智慧光芒的傳統(tǒng)文化,應該堅守和弘揚?!睉阎@樣的認知,加之家庭的牽掛,馬逢武回到了家鄉(xiāng),從事古玩經(jīng)營。經(jīng)過幾年努力,馬逢武經(jīng)營著一家賓館和一家古玩店,事業(yè)蒸蒸日上。
“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睔v經(jīng)多年磨練,馬逢武深刻地認識到,知識是人的立根之基,行善是人的做人之本。按照這種思路,他不斷實踐和進步。
國家允許成人高考、自學考試后,馬逢武利用閑暇時間開始自學,經(jīng)過努力,拿到了大專文憑。
不僅自己要進步,也要讓別人進步,這是馬逢武一直的態(tài)度。走鄉(xiāng)串村途中,他逢人就宣講熱愛文物、保護文物的必要性,同時積極宣傳民族團結重要意義,鼓勵年輕人勤奮學習、牢記歷史,把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東西傳承下去。
這些年來,馬逢武同多名農(nóng)村閑散青年做朋友、做師徒,把自己所學的東西傳授給他們,指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他們有一技之長,走上了穩(wěn)定的生存之道。
“在別人遇到困難時,盡最大能力伸出援手,就是人性中的至善和博愛?!弊鳛橐幻刈迦罕?,馬逢武在打理自己的生意之余,積極主動參與各種社會事務,多次配合政府化解糾紛。
“我們身邊出現(xiàn)的糾紛很多都是缺乏文化、視野狹窄、思維僵化造成的,都需要在全社會營造崇尚學習、重視文化的氛圍。”結合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和平時參與的社會事務,馬逢武深有感觸。
近些年來,為了提高回族群眾對文化知識的認識,引導男女老少積極投身學習,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高為人處世能力,馬逢武積極行動,作為岷縣團結學校特約嘉賓,經(jīng)常前往學校培訓家長。
“剛去學校講課時,很多人都不認可,也不怎么愛聽,但我還是堅持下來了?!逼鸪酰芏嗳藢︸R逢武頗有微詞,他的家長課堂上認真聽講的并不多,身邊的生意伙伴覺得他這樣做“掙不了一分錢,是多管閑事”。
馬逢武沒有氣餒,堅持去做,想辦法做好。他結合自己從事文物行業(yè)的經(jīng)歷,著力發(fā)掘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回族文化中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內容,在家長課堂分享心得。
“我們共同成長在這片土地上,很多的道理和事例都能理解?!痹隈R逢武的堅持和努力下,他的家長培訓班越來越火,很多家長都慕名參加培訓班,大伙兒都覺得馬逢武的話契合實際、富有啟發(fā),在生活中很有幫助。
“沒文化是落后的根源,文化水平提高了,接人待物都有了章法,各方面就有了改觀?!蹦陱鸵荒?,馬逢武將這件事作為自己的事業(yè),用心用力去做。經(jīng)過多年努力,如今,岷縣團結學校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有力支持,辦學水平逐步提高,一大批學子考上了大學,回族群眾對文化的認知逐漸提高,逐漸形成了尊重文化、重視教育的局面。
與此同時,馬逢武積極參與社會捐助,在抗擊自然災害時奉獻一份愛心。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和2010年舟曲泥石流災害發(fā)生后,馬逢武先后捐款捐物4萬多元;2012年岷縣“5·10”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災害發(fā)生后,馬逢武第一時間捐助現(xiàn)金1萬元,無償支援一輛大巴車運送救災人員和物資,并號召帶領回族群眾投入到搶險救災當中;2013年岷縣“7·22”地震發(fā)生后,馬逢武拿出兩萬元購買了草莓罐頭、大豆、饅頭,來到梅川鎮(zhèn)、中寨鎮(zhèn)等重災區(qū),送給抗震救災一線的廣大救援官兵。
因在搶險救災中表現(xiàn)突出,馬逢武被定西市委、市政府評為“岷縣‘5·10’搶險救災先進個人”,被岷縣縣委、縣政府評為“‘7·22’抗震救災先進個人”,2017年馬逢武被市委宣傳部、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市民宗委評為“全市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示范家庭”。
茶馬古道上的岷縣自古以來就是漢、回、藏、羌等多民族長期融居的地方。源遠流長的歷史、繁華的商貿(mào)、多民族長期依存和諧發(fā)展的現(xiàn)實和1936年紅軍長征“岷州會議”的召開,孕育出岷縣璀璨的民族文化、紅色文化、花兒文化和洮硯文化,歷史遺物復雜多樣、數(shù)量龐大、特色鮮明,在全省獨樹一幟。
在岷縣縣委、縣政府和市縣宣傳、文化、統(tǒng)戰(zhàn)、民族部門的支持下,馬逢武自籌資金400萬元建成了“岷縣民族民俗博物館”,并得到了省文物局的備案批準。近年來,他將自己30多年收藏的近千件紅色文化、地方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藏品和資料向社會免費展出,充分展示了岷縣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和豐富多彩的自然人文資源。
自2016年開館以來,馬逢武的民俗博物館已接待4萬多人(次),起到了繁榮地方文化、增進民族團結、促進社會和諧的作用,受到了社會各界的熱烈歡迎,成為全縣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的生動課堂。
岷縣民族民俗博物館2016年被甘肅省文物局評選為甘肅省文化遺產(chǎn)“歷史再現(xiàn)”工程首批示范性博物館,并入選國家文物局公布的全國博物館名錄,2017年被定西市委宣傳部、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市民宗委命名為“全市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
“我深愛著我的家鄉(xiāng),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家鄉(xiāng)的發(fā)展日新月異,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在有限的生命里能為民族團結、社會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瘪R逢武說。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wǎng)記者 馬富春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