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9-09-13 19:26 |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9年09月11日 02 版 | 查看:806次
研究生支教團堅持赴廣西龍州支教
10時58分,由南京南開往南寧東的G1503次高鐵緩緩駛入金華站,齊昕提著行李登上了列車,前往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崇左市龍州縣。齊昕是浙江師范大學第二十一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將到龍州縣進行為期一年的支教。
前幾天,浙師大第二十屆研究生支教團剛剛完成在龍州一年的支教回到金華。這場愛心接力,浙師大已經做了20年。20年來,奮戰(zhàn)在教學第一線的浙師大研支團,成為點燃龍州教育的火種。
自1999年團中央、教育部發(fā)起組織優(yōu)秀青年志愿者到中西部地區(qū)開展為期一年的扶貧支教工作后,浙師大已有200余名志愿者響應號召,奔赴廣西龍州縣參與扶貧支教。
龍州縣高級中學(以下簡稱“龍高”)辦公室主任農漢興是這段時光的見證者。20年來的每一名支教隊員,他都印象深刻。
在他的記憶里,龍高在2000年年初才配備電腦,在那個狹小破舊的閱覽室里,浙師大研支團成員手把手教當?shù)亟處熓褂秒娔X?!澳鞘俏覀兤缴谝淮谓佑|電腦?!鞭r漢興說。
在地處邊陲、教學設備落后的龍州縣,教師資源也十分匱乏,單龍高就有二三十個教師崗位空缺。支教團的到來為窘迫的龍州教育帶來了新的生機,年輕的師資力量、嶄新的教學理念推動了邊陲小鎮(zhèn)的教育發(fā)展。
龍高學生盧雯雯去年如愿考進了浙師大,她說:“支教教師和普通的教師不一樣,他們會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樣和我們聊天談心,是良師也是益友?!?/p>
第十七屆研支團成員項雨崢正是這樣一位“兄弟般”的支教教師,和學生更是無話不談。但歡談間,也會有刺痛研支團成員的心和顛覆他們認知的時刻。
“你們的愿望是什么,想上哪讀大學?”
“老師,你想多啦,才不上大學呢,還不如早點去打工!”
“是啊,老師,你還不知道吧,這兩年去廣東打工真的特別賺錢!”
項雨崢沒有想到,“去廣東打工”會是班上多數(shù)學生的夢想,這與他心中設想的答案都背道而馳?!霸谒麄冄壑校蚬な莿?chuàng)造財富最簡單、直接的方式?!表椨陯樥f。
項雨崢開始意識到,龍州真正的貧窮是知識的貧瘠、觀念的落后。此后,他總會在教室里多坐一會兒,和班上的同學講述一些用知識改變命運的故事?!熬枚弥_始有學生來詢問大學的學習生活,也有學生加倍努力學習,去廣東打工的愿望也慢慢變成了去大城市讀書?!?/p>
事實上,這也是浙師大研支團每一名成員在做的。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綿薄之力拓寬學生的視野,讓他們的人生擁有更多的可能。
第十九屆研支團成員雷佳凝來到龍高后,堅持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帶學生練聲、練形體,為參加藝考作準備?!昂芏鄬W生資質很不錯,而藝考培訓費用實在太高,我們就為他們開設一些基礎培訓課程?!崩准涯f。
在龍高,對于一些文化課成績較差的學生,藝考是一條蹊徑。在研支團成員的努力下,龍高第一次建起了包括聲樂、表演、繪畫等藝考培訓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藝考訓練,不少學生找到了興趣所在,“一些學生不再自卑,當聚光燈打亮在他們身上時,這些孩子也能熠熠生輝?!崩准涯f。
研支團成員的周末,依舊充滿干勁與活力。早上天剛蒙蒙亮,幾名男生會轉幾趟公交車去邊境市場買水果,“價格低、質量好,易保存和運輸”是他們挑選水果的標準。選好后,他們聯(lián)系老板把水果送到學校。
為了和當?shù)刎毨W生建立長期的結對模式,第十七屆研支團創(chuàng)辦了越南特產公益微店,售賣特色水果與零食。一年下來,營業(yè)額達3萬余元,研支團把60%的利潤捐助給了龍州縣貧困學生,40%用作下鄉(xiāng)經費,幫助鄉(xiāng)鎮(zhèn)家庭困難的學生。
如今,微店已被第十九屆研支團經營得有聲有色,除了不斷開拓的業(yè)務,還有相應的研支團成員負責銷售運營、進貨以及快遞。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在短暫的一年時光里發(fā)光發(fā)熱?!闭銕煷髨F委書記王淑娉對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說。
2016年9月,在靠近中越邊境的雙棒希望小學,通過遠程教學系統(tǒng),當?shù)睾⒆由狭巳松牡谝惶糜⒄Z課。遠在金華的浙師大外教通過視頻與孩子們展開互動,讓同學們體驗到正宗的英語口語。孩子們看著視頻中的外教,個個興奮不已。
在他們的努力下,廣西成功搭建了首個在線希望小學實踐基地。借助“互聯(lián)網+”遠程教學系統(tǒng),讓遠在1200公里外的浙師大教師給龍州的孩子們授課,將學習內容以圖文、視頻、音樂的形式呈現(xiàn),與學生視頻交流,答疑解惑。
“每次登上回來的大巴,都會有孩子跟著車子跑出好遠好遠?!贝髮W期間,胡馨文有過3次短期的支教,但她內心依然充滿了愧疚,“短期支教只有半個月,雖然開心,但并沒有給孩子帶來多大的改變?!?/p>
在第二十屆研支團招募時,胡馨文又毅然交上了報名表。她說,盡管一年的時間依舊太短,一個人的力量依舊微薄,但一群人薪火相傳,將會產生巨大的能量。
今年8月,第二十一屆研支團成員順利從第二十屆研支團手里接過這場“支教馬拉松接力跑”的“接力棒”。今年,浙師大研支團將打造特色課堂,推進教學改革,以龍州一中試點教學班為培養(yǎng)對象,打造第一屆“浙師班”。
“‘浙師班’主課教師全部由研支團成員擔任,并將示范型、特色型、創(chuàng)新型課堂帶入班級,為龍州的孩子開發(fā)更多的潛能。”第二十一屆研支團成員齊昕說,希望孩子們高中畢業(yè)后的一紙文憑不再意味著學業(yè)生涯的結束,而是走向高等教育的“入場券”。
20年來,浙師大研支團成員的腳印遍及這座邊陲小城:在八角鄉(xiāng)中心小學建立邊境愛心圖書館;去熱作小學送學下鄉(xiāng);為貧困學子捐贈學費……團隊中也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優(yōu)秀學子,包括帶上媽媽去支教的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屠佳、團十五大代表張妮佳、“中國優(yōu)秀青年志愿者個人”姜哲挺等,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用行動踐行他們的誓言——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
“不忘志愿初心,胸懷鴻鵠之志,腳踏南疆熱土,站穩(wěn)三尺講臺?!边@是浙師大校長鄭孟狀對研支團的寄語。在這份勉勵之下,一代又一代浙師大青年學子也在支教中貢獻青春,收獲成長。
實習生 孔曉睿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董碧水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