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9-09-04 14:26 | 來源:遼寧日報 2019年09月04日 11版 | 查看:1669次
9月1日,徐素蘭(前排右一)和5個兒女在哈達鎮(zhèn)九年一貫制學校教學樓前合影。(采訪對象提供)
本報記者 曲 宏 核心提示 在撫順市東洲區(qū)哈達鎮(zhèn),有一個遠近聞名的教師之家,徐素蘭和丈夫佟貴林都當過民辦教師,在他們潛移默化的影響下,5個兒女也先后走上教師工作崗位,扎根鄉(xiāng)村教學一線,為教育事業(yè)奉獻青春與熱血。如今,大女兒已有36年教齡,最小的女兒也有23年教齡。一家人以從事教育工作為榮,兢兢業(yè)業(yè),恭德慎行,恪盡職守,在當地被傳為佳話。2019年,徐素蘭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在撫順市東洲區(qū)章黨鎮(zhèn)的一個居民小區(qū),佟克儉家的兩室住房寬敞整潔,住在同一小區(qū)的還有他的姐姐和小妹。 秋季開學前,76歲的徐素蘭和4個女兒一起,聚到兒子佟克儉家里。這樣的聚會,這個大家庭一年要有十多次。徐素蘭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大家圍在她身邊,一邊聊著家常,一邊說起新學期要做好的各項工作。 徐素蘭、佟貴林都是撫順市東洲區(qū)哈達鎮(zhèn)人。兩人從小學習成績優(yōu)秀,初中畢業(yè)時一起考上撫順市四方高級中學。徐素蘭是鎮(zhèn)里那屆初中考上高中的12人中唯一的女生,但由于家庭生活困難,沒能完成高中學業(yè)。輟學后,她回到哈達鎮(zhèn),在富爾哈村當上民辦教師。 徐素蘭、佟貴林兩人于1965年結婚,并在哈達鎮(zhèn)安家,當了3年民辦教師的徐素蘭因此失去了教師身份,成為一名家庭主婦。佟貴林高中畢業(yè)后,在鎮(zhèn)中學當了7年民辦教師,后被選調到鎮(zhèn)農機站工作。 夫妻二人共生育5個孩子,分別是佟克勤、佟克儉、佟克范、佟克榮、佟克武。佟克儉是5個孩子中唯一的男孩。 1983年,大女兒佟克勤高考失利,征求父母意見后,回鄉(xiāng)當上了民辦教師。在哈達鎮(zhèn)中心小學校當了幾年教師后,1989年,她考上撫順市師范學校(1993年更名為撫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民師中師班,取得了專業(yè)教師資格。因為表現優(yōu)秀,她先后被抽調到章黨實驗學校、德才中學任教。佟克勤現為德才中學歷史教師,教齡已達36年。 作為佟家唯一的男孩,佟克儉在1982年以撫順縣第一名的成績考上撫順市師范學校,1985年9月以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畢業(yè)。當時班主任曾有意把他留在市里工作,而佟克儉把老師的想法告訴父母后,父母都希望佟家唯一的兒子回到家鄉(xiāng)工作。從1985年起,佟克儉一直在鄉(xiāng)村教育一線工作,如今是哈達鎮(zhèn)九年一貫制學校校長,已有34年教齡。 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三的佟克范直言“哥哥姐姐的職業(yè)選擇對她影響很大”。她小學時學習成績非常優(yōu)秀,小升初時全鎮(zhèn)考第一。那時,哥哥考上了中師,姐姐也成為民辦教師,左鄰右舍對哥哥姐姐的稱贊,讓她在心里默默下定決心,也要努力考上師范學校,當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說起她的名字,還有個小故事。父母給她起的名字叫佟克繁,由于立志要上師范學校,她小學五年級時正趕上全國人口普查,她沒有和父母商量,就向到家里做普查的工作人員要求,把自己名字的“繁”字改為師范的“范”字,工作人員問其原因,她說自己的志向就是考師范學校。1986年,她如愿考上撫順市師范學校,并于1990年畢業(yè)回鄉(xiāng)成為一名教師,現為哈達鎮(zhèn)幼兒園園長,已有29年教齡。 排行老四的佟克榮,在二姐畢業(yè)回鄉(xiāng)當教師的同一年考上撫順市師范學校,1994年畢業(yè)回鄉(xiāng)成為一名小學教師,如今在哈達鎮(zhèn)九年一貫制學校工作,已有25年教齡。 排行老五的佟克武,雖然起的是個男孩名字,卻是個女孩。她追隨哥哥姐姐的腳步,于1993年考上撫順市師范學校,1996年畢業(yè)后回鄉(xiāng)當了一名小學教師,如今在哈達鎮(zhèn)九年一貫制學校工作,已有23年教齡。 佟貴林、徐素蘭夫妻倆雖然只當了幾年民辦教師,但他們注重言傳身教,佟家逐漸形成了勤勞、節(jié)儉、上進的良好家風。 說起父親佟貴林,5個兒女的一致評價是“嚴”。佟貴林特別注重孩子們日常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發(fā)現孩子有什么不良行為習慣,就及時糾正。有時別人家的孩子犯了錯誤,他馬上召開家庭會議,告誡自己的孩子,這樣的事咱佟家人不能做。 在父母的言傳身教影響下,5個孩子從不睡懶覺。佟克儉清楚地記得,在他上小學四五年級時,父母為了增加家庭收入決定養(yǎng)羊。此后,每當夏季來臨,早晨不到5點他就要起來,把羊趕到山坡上放。羊在山上吃草,他就拿出課本復習功課,6點多鐘再回家吃飯、上學。他的姐姐妹妹也像他一樣,每天早起打豬草、鵝草,放學后還要幫助父母干各種家務活兒。 佟家的每個人都很勤勞。1983年時分產到戶,佟家分到0.7公頃田地,全家人一起種玉米、大豆。由于懂得科學種田,他們家的糧食產量總比別人家多,收入也多。 1978年,徐素蘭重新工作,在鎮(zhèn)里的一個加油站當臨時工。當時家里不僅有5個孩子需要照顧,還有老人需要贍養(yǎng)。徐素蘭每天下班回到家就不停地做家務,經常一干就干到夜里10點多,但不管多忙碌,夫妻倆從不放松對孩子們學習上的要求。徐素蘭一邊洗衣服,一邊和孩子們背課文的情景,至今刻印在每個孩子的記憶深處。 佟克榮記得,每當學校發(fā)新教材,父親都會和他們一起包書皮;不管家里多么困難,孩子們需要的字典、練習本等,父親都會早早給準備好。 佟家要求自己的孩子勤儉節(jié)約,可對待別人卻從不吝嗇。有一年快過春節(jié)了,徐素蘭本想給每個孩子買一雙新襪子,但手里的錢實在打點不開,只好把穿壞的大襪子改成小襪子,用布頭把腳尖那個地方補好給孩子們穿。在這樣的窘境下,徐素蘭卻給叔伯家的3個孩子每人買了一雙新鞋和一雙新襪子。說起這件事,佟克范眼中泛起淚花,她說當時挺不理解的,可現在明白了,她的叔叔36歲去世,嬸嬸一個人帶著3個孩子生活更不容易。 良好的家風家教,讓佟家的5個孩子茁壯成長。上學時,孩子們一心撲在學習上,每個人都是學習成績優(yōu)秀、行為規(guī)范的好學生;參加工作后,個個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業(yè)務精良,各種榮譽加身。先后當上鄉(xiāng)村教師后,兄弟姐妹5個時常給困難學生墊付學雜費,在生活和學習上幫助需要幫助的學生。 這個教師之家有個微信群,群名是佟克武取的“相親相愛一家人”。 佟家的5個孩子都能吃苦。當時哈達鎮(zhèn)有14所小學和5個下伸點,他們5人分在不同的學校工作,但都是業(yè)務骨干。并校后,佟克儉、佟克范、佟克榮、佟克武四兄妹都在哈達鎮(zhèn)九年一貫制學校工作。佟克儉先后任副校長、校長,佟克范當上了普惠制幼兒園園長,兩個妹妹都是班主任。 這些年來,為了讓孩子們安心工作,佟貴林、徐素蘭老兩口從不牽扯5個兒女的精力,就連去沈陽看病也不告訴他們,而是自己去。佟貴林2009年因病去世,沒能多陪伴他,成了5個兒女心中難以撫平的痛。 佟克儉在小學工作3年后,1988年轉到中學工作。1990年,他到撫順教育學院進修,經過3年學習,獲得大專文憑。后來他又到沈陽師范大學學習,獲得本科學歷。 像佟克儉一樣,佟家四姐妹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也都在繼續(xù)深造學習。從農村到市里,交通不便,孩子又小,她們經常要帶著三四歲的孩子上學。為了防止孩子擾亂課堂紀律,她們總是帶著書本的同時,也帶著玩具、零食。 佟克范還記得當時一個月的工資是四五百元,而一年的學習費用是一千六七百元。她們四姐妹克服了各種困難,先后用6年時間,各自完成了大專、本科課程的學習,全都拿到本科文憑。 在哈達鎮(zhèn)九年一貫制學校,佟家三姐妹都工作在一線,不但不借當校長哥哥的光,還自覺多干活兒。“你在做,別人在看,我們不能給哥哥丟臉,更要對得起自己的學生?!辟】朔墩f。 兄弟姐妹5個不論是不是在同一所學校,總是互相幫助,比著上進。 佟克武最晚參加工作,每當遇到教學難點,她都能獲得哥哥姐姐的幫助。剛開始她教小學一年級,有的孩子拼音怎么教都學不會,她很苦惱。姐姐們就用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她,只要多督促,反復強化,就能讓孩子學會。 兄弟姐妹經常在一起探討工作,互相借鑒工作經驗。有誰要上公開課了,大家就聚在一起出謀劃策,模擬練習。佟克范說,在她準備上122工程評優(yōu)課時,小妹佟克武幫她手畫幻燈片,極大地增強了授課效果。 補記 驕傲 徐素蘭告訴記者:“當初讓孩子們考中師是我的決定,一是因為當時家里生活困難,二是感到教師很受尊重,也彌補了自己只當了3年教師的遺憾。這么多年來,我對當初的決定從未后悔過?!?/p> “各級政府一直非常重視教育工作,我們老兩口因為各自原因,沒能一直當老師,孩子們學有所成后,當然要回報家鄉(xiāng)?!毙焖靥m說。 佟家5個兒女學習成績都很優(yōu)秀,中師畢業(yè)時都有機會離開農村去城里工作,但他們最終都選擇回到家鄉(xiāng),扎根鄉(xiāng)村教學一線。他們說,農村現在有不少是留守兒童或家庭困難的學生,他們更需要我們。幫助這些孩子健康成長,是每一名鄉(xiāng)村教師的驕傲。 佟克榮曾教過一個叫張玉星的學生。張玉星的父母離異后都在外地打工,他一直與奶奶一起生活。剛上小學一年級時,佟克榮發(fā)現他上課時總是影響其他同學,就利用午休時間找他談話,給他帶學習和生活用品,給他買他喜歡的零食和玩具,看到他指甲長了就給他剪指甲,頭發(fā)長了就帶他去理發(fā)……張玉星漸漸和她親近起來,佟克榮說的話他終于能聽進去了。張玉星上小學二年級時,紀律性明顯增強,也有了學習積極性。佟克榮發(fā)現他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就每天抽時間與他聊天,陪他讀課文。到小學畢業(yè)時,張玉星的學習能力和自信心都有了明顯提高。 佟克范說,教師的驕傲還來自于社會的尊重。這些年,尊師重教的氛圍越來越濃,鄉(xiāng)村教師的地位也一年比一年提高。在哈達鎮(zhèn)街上,兄弟姐妹常常聽到親切的問候,有的是曾經的學生,有的是曾經的學生家長。從這些問候里,兄弟姐妹讀出了社會的那份尊重與羨慕。 2017年,佟克儉獲得教育部和人社部聯合頒發(fā)的從事鄉(xiāng)村教育工作滿30年榮譽證書,3個妹妹獲得滿20年榮譽證書。2019年,這個名副其實的教師之家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國家認可我們,孩子需要我們,我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辟】朔厄湴恋卣f。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