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11-06 21:34 | 來源:人民日報 2018年11月05日 13 版 | 查看:1385次
本報記者 孟海鷹
圖為伊學義(左)坐在村民梁書平家新房的熱炕上拉家常。本報記者 孟海鷹攝
2017年7月,在稅務系統(tǒng)工作多年的伊學義,有了一個新身份——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天平村第一書記。短短一年間,昔日的深度貧困村換新顏。伊學義滿懷赤誠之心,夙興夜寐辛苦付出,以不脫貧不離村的豪情,以強有效的工作方法,帶領百姓走上打好脫貧攻堅戰(zhàn)之路。
村子新了,日子富了,他卻累老了
初冬的天平村,天欲雪,平野闊。
望著悠閑自在覓食的雞,72歲的村民李兆滿笑著回憶一年前:“那可都是2斤重的大雞雛哇,我們回去現(xiàn)借的三輪車拉回家的?!蹦菚r,這個小個子的中年漢子剛到村里任駐村書記,為帶領大家脫貧致富,挨家挨戶介紹“扶貧雞”項目,免費為貧困戶發(fā)雞雛,他負責按市價賣。
還有這好事兒?太平村有村民228戶792人,其中貧困戶92戶144人,連年告狀上訪最多,誰來誰頭疼。伊學義磨破嘴皮子,全村只有9戶報名。
“雞雛成活率特別低,成功才能提高致富熱情?!币翆W義說。
4個月后。伊學義每天凌晨4點起床,冒著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嚴寒,扛著編織袋往城里送雞?!?20元一只,散養(yǎng)的笨雞,微信群里城里人爭著要?!币翆W義說。
“6000多元啊,大新票子,點起來咔咔的?!崩钫诐M笑著對伊學義說,“他們都笑我看錢的眼神,伊書記說得對,那是對致富的渴望,我這么大歲數(shù),是第一次這么痛快地掙到這一大摞錢。”2018年,“扶貧雞”項目在全村順利鋪開,大家爭著養(yǎng)。
一年多來,村里的道路修整了、路燈亮了,平價超市和藥店開業(yè)了,新村部投入使用,村民樂隊建起來,上訪的也“不告了”。松針雞項目、榨油廠項目、菌包項目等更是全線贏利。2017年,全村扶貧項目實現(xiàn)紅利33.7萬元,148名貧困人員平均每人分紅2280元,全村95%貧困家庭收入超過3500元貧困線,當年18戶30人實現(xiàn)脫貧。
“村子新了,日子富了,書記可累‘舊’嘍!”64歲的呂貴榮大娘感慨,“我們伊書記今年才51歲,這一年多頭發(fā)掉成老頭了。我從小生長在這個村,哪能想到會發(fā)生這樣天翻地覆的變化?”
“一年當10年過?!币翆W義不好意思地摸摸頭發(fā),“大伙脫貧致富是我最大的幸福,看到老百姓的笑臉,再苦再累都值了?!?br/>
挨家挨戶摸清情況,扶貧幫扶招招有效
時間回到一年前的6月,國家稅務總局延邊州稅務局正頭疼派誰去天平村扶貧。伊學義找到局長田驊毛遂自薦——“做點事”,理由就三個字。
7月1日,伊學義赴任,擔任天平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長。從那天起,伊學義就過上了“腳打后腦勺”的忙碌日子,天天早上4點半起床,晚上10點以后睡,有時電話打得腦袋都疼。
履新伊始,伊學義在村民代表大會上表態(tài):我在天平村一無親二無故,做事一定會公平公正。
“挨家挨戶摸情況的過程,也是理順老百姓心氣的過程?!币翆W義的訣竅是耐心和傾聽。
“一嘮半宿,陳芝麻爛谷子的事兒你就聽吧,可他那態(tài)度叫一個好,老百姓咋磨唧他都不生氣,提出的事兒那是頭拱地地去辦?!币淹诵莸内w志云被伊學義稱為扶貧隊友,對伊學義打心眼里佩服。
除了態(tài)度好,關鍵是要有招。
過去,村民最怵寫老百姓家庭年收入報表,經(jīng)常折騰夠嗆也填不對?!拔一藘蓚€月時間,編寫出計算機‘一鍵輸出’建檔立卡報表數(shù)據(jù)系統(tǒng),通過這套智能系統(tǒng)輸出的報表,貧困戶的收入數(shù)據(jù)分毫不差,又快又方便?!币翆W義曾是計算機工程師。
為將黨的惠民政策及時通知到每家每戶,伊學義以村小隊為單位,在貧困戶中選出5位群眾信得過的扶貧聯(lián)絡員,建立了包保責任人、貧困戶及子女的微信群,讓好政策不落一戶,不落一人。
“能不能脫貧,主要看項目,沒有產(chǎn)業(yè)項目掙不到錢。”但每上一個項目,伊學義都要扒一層皮,嘴上起大泡。有次為了上一個種植項目,他翻山越嶺實地考察,最后得出結論:這項目是賣樹苗,不托底。上榨油項目,伊學義把這個行業(yè)摸得門清,為一個設備到處跑,最后終于在黑龍江省找到了。
伊學義還將瀕臨貧困線的群體也全部納入幫扶范圍。村民唐元君本來日子過得不錯,誰料一場大水沖光了木耳,幾乎傾家蕩產(chǎn)。伊學義推薦他承包村里的農(nóng)機,去年掙了兩萬元。
把老百姓看成親人,得了5000元獎金全花到貧困戶身上了
窗外下起大雪,寒意襲人,村民梁書平家卻溫暖明亮,燈籠花開得正好?!岸嗵澮習洠屛覀兿硎艿胶谜?,住進了新房?!绷簳浇衲?0歲,回憶起過去,“晚上蓋兩床被,壓得上不來氣兒,早上起來,鍋碗瓢盆都是冰?!薄艾F(xiàn)在老暖和了,心情好,我還養(yǎng)了13盆花?!绷捍竽镄χf。
“人心凝聚起來了,百姓家里的大事小情都來找我,村黨支部的戰(zhàn)斗力也大大加強?!币翆W義說。
貧困戶李大哥身患癌癥,兒子小李大學畢業(yè)后,受不了家庭變故的打擊,得了抑郁癥,3年沒出家門。伊學義不厭其煩,一次次上門做思想工作。慢慢的,小李精神好了起來,3年來第一次出門就是去找伊學義談心。伊學義又把他送到省里參加學習培訓,后又找到工作,月入8000元。老李逢人便說,是伊書記救了這個家。
“把每個老百姓都看成親人,就有責任心了?!币翆W義說。
伊學義駐村,愛人姜玉杰也跟來了。不僅義務為駐村工作隊做飯,還經(jīng)常為貧困戶做吃的。
伊學義得了5000元獎金,兩人一商量,全部都花到貧困戶身上了。夫妻倆平日節(jié)儉,從頭到腳加起來也不超過300元。讀研究生的兒子假期回來,也到村里義務幫工。78歲的老母親在醫(yī)院搶救,伊學義飛奔過去,老人家醒來,第一句話就是:“你咋回來了,不是在村里扶貧嗎?”他的眼淚唰唰往下掉。
伊學義的不易村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0多歲的時景發(fā)老夫婦,冒著風雪走了三里多的冰雪路只為給我送豆包;村民吳學柱騎著摩托車滿街追我,非要送我小河魚;貧困戶祝瑞英在春節(jié)前就要送給我一只烏雞,我不要,結果他把這只雞從春節(jié)一直養(yǎng)到了6月……”說起村民對自己的好,伊學義的眼眶紅了,“扶貧會讓你的精神世界充實起來?!?/span>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