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11-01 22:05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8年10月 | 查看:1037次
人物故事:
人物簡介:陳偉華,男,漢族, 1963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淮北市市政工程管理處排水泵站職工。
事跡簡介:2018年7月25日,陳偉華在上班途中發(fā)現(xiàn)車窗外背著兒童低頭趕路的男子形跡可疑,他立即把車停在路邊,并攔下了該男子。經(jīng)確認,該男子正是誘騙兒童的嫌疑人。陳偉華把孩子奪了過來,并死死抓住想溜走的嫌疑人,直到熱心路人和孩子的親戚趕到。2018年7月,陳偉華獲評“安徽好人”。
“吱!”汽車往右前方滑行了五六米,準確地定在了路牙石一旁。來不及將車輛熄火,打開駕駛室車門,陳偉華疾步跑向人行道,對著一個穿著大褲頭正馱著小孩匆匆趕路的男子大聲喝道:“別慌走!有人在找小孩,你和她什么關(guān)系?”
眼前的一幕發(fā)生得太突然,男子愣了一下而且眼神恍惚。赤日炎炎,室外溫度達到三十八九度,可陳偉華心中一寒……
事情發(fā)生在2018年7月25日下午1 點多。55歲的陳偉華像往常一樣,從濉溪縣城出發(fā)開車去淮北上班,行至銘城花園小區(qū)對面的加油站加油時,聽到車外傳來焦急的詢問聲。兩名女同志正向加油站工作人員打聽,“有沒有看到一個四十多歲的男子,穿著大褲頭,抱著一個三四歲的孩子從附近經(jīng)過?!薄皼]有看到?!惫ぷ魅藛T邊搖頭邊說??吹絻擅蛹贝掖译x開,陳偉華嘆了口氣:“孩子丟了,這家人得多著急呀?!?/p>
加完油的陳偉華繼續(xù)沿著淮海路往市區(qū)方向行駛。接近2 點,當車開到相山區(qū)消防大隊正對面時,右側(cè)車窗外的一幕讓他猛地打了一個激靈:一個穿著大褲頭的男子抱著一個小孩正低著頭趕路。
“男人、大褲頭、小孩……”陳偉華腦袋里飛速運轉(zhuǎn)的三個詞讓他下意識地踩住了剎車,隨后便出現(xiàn)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見男子支支吾吾不說話,也不正面回應,而且拉著架勢急于離開,陳偉華更加疑惑,一邊用手攔著,一邊繼續(xù)追問其身份。男子見狀只好咕噥了幾句,但一句話也沒讓人聽懂。陳偉華眼神一轉(zhuǎn),拍了拍腦袋耷拉在男子肩上的小孩,是個小姑娘,年齡和丟的孩子差不多,而且臉色蒼白,沒有精神。趁男子愣神的功夫,陳偉華把孩子奪了過來:“小朋友,你認識這個人嗎?你媽媽在找你?!币宦犨@話,孩子哇哇地哭了起來。
正在這時,男子突然想溜。陳偉華一把抓住,再次喝道:“不要動!事情搞清楚之前你別想走。”說完,把孩子拉到自己的身后,并死死抓住男子的褂頭。就這樣,兩人一直僵持了三五分鐘。
爭吵聲引來了路人,也引來了孩子的親戚。原來,當天中午12點半,濉河派出所接到一位母親的報警電話,稱孩子不見了。經(jīng)過調(diào)取監(jiān)控視頻發(fā)現(xiàn),小姑娘在11點35分被一名男子誘騙走,該男子大約四十多歲,穿著大褲頭。抱走孩子的地點在閘河路與虎山路交叉口附近,小姑娘的家人、鄰居凡是能出動的都順著主干道沿街商鋪一一尋找,陳偉華和男子糾纏之時,在北邊這條線路上尋找的親戚正巧趕到。
“偷小孩可惡至極!”“這個人拐賣小孩,大家都來幫忙!”“快報警??!”……趕來的親戚和熱心市民越聚越多,眾人合力將男子按倒在地。見其拼命掙扎,一位收廢品的師傅又從板車上拿出幾根繩子。大伙在男子身上纏了一圈又一圈,直到動彈不得。而此時,陳偉華才算緩了口氣,在征求家人的同意后,把小姑娘抱到車上吹吹涼風,又接過一位好心市民遞來的礦泉水,孩子咕咚咕咚一口氣喝了大半瓶?!爸x謝!謝謝!謝謝!”見到恩人,孩子的媽媽已經(jīng)激動地想不到用別的詞來表達感激之情,緊緊抱著女兒哭成一團。派出所民警趕到,孩子找到媽媽,壞人也被逮住,陳偉華又開著一直沒有熄火的車上班去了。
“叮鈴鈴……”在市政工程管理處排水泵站上班的陳偉華,到單位還沒有半小時,手機陸陸續(xù)續(xù)響個不停?!板∠裉煊腥斯招『?,我見你擱視頻里,到底咋回事?”“老陳你出名了,做了好人好事,已經(jīng)有人把你和你的車牌號傳到網(wǎng)上了?!薄艾F(xiàn)場得有上百人吧,場面控制住么,你有沒有受傷?”親戚、朋友甚至連多年不見的老同學都打來關(guān)切和稱贊的電話。而陳偉華卻說:“真沒有什么,咱淮北人遇到這事都會出手。只不過巧了,要是沒在加油站聽到那句話,要是開車時沒往路邊掃一眼,也許就是另外一個結(jié)果。”
在事發(fā)過后的十多天里,孩子的父母多次給陳偉華打電話,一定要親自上門拜訪。陳偉華一次次謝絕了好意:“年輕家長一定要看好孩子,你們是做生意的,從今往后誠信經(jīng)營、不賣假貨,就是對我的最大感謝?!敝鲃哟騺黼娫挼倪€有各大媒體記者,不過這些采訪都被陳偉華婉拒了,最多也只是簡單聊上三兩句。因為在他看來,眾多熱心市民抓捕嫌犯,他們才是“好樣的”,他們才是“大英雄”。
來源:安徽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