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9-02 12:42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8年8月 | 查看:16403次
?
人物故事:
人物簡介:王雅靜,女,1992年8月出生,阜陽市潁州區(qū)文峰街道阜紡社區(qū)人,安徽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安徽省青年聯(lián)合會委員。
事跡簡介:王雅靜罹患先天性小兒腦癱,一級殘疾,脖頸以下嚴重癱瘓,但她卻用不屈的斗志和聰穎的智慧同命運抗爭到底。2008年,她嘗試用下巴操作鼠標,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 8年來,她克服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創(chuàng)作了千余首(篇)詩歌、散文、童話,2012年出版了詩集 《路過心的風景》,2015年發(fā)表童話 《她是阿莉爾》,2016年再次出版詩集《愛的仰望》。近年來,坐在輪椅上的王雅靜走進青少年舉辦“奮斗的青春最美麗”等事跡報告會40余場。她還開通微博、雅靜勵志信箱、微信公眾號,在網(wǎng)上積極傳播充滿詩意的正能量。曾獲第20屆五四青年獎章。
王雅靜,今年二十六歲,因為意外早產(chǎn),患上了嚴重的腦癱,病情蔓延至今,全身上下只有頭部可以自控,但即使是這樣,她仍然要每天坐在電腦旁用下巴堅持創(chuàng)作文字,其間也借助網(wǎng)絡結識好友,開導他人,當朋友們的傾訴對象,分擔他們的憂愁。她說:“我是一根火柴,要讓他人感覺到溫暖與光明?!?/p>
殘疾的命運養(yǎng)育頑強的種子
幼年時期的王雅靜,在貧寒但充滿了愛的家庭成長,媽媽為了照顧她而放棄工作,帶著體弱多病的小雅靜四處奔波看病,備受煎熬。不看病的時候,就教小雅靜認字,手寫的字卡一摞一摞,每天都要溫習。媽媽說:“咱的身體雖然有疾病,但咱們不能成為一個文盲,生而為人,要有用?!边@話小雅靜記在了心里,從此,她學習的時候更加認真,不久,就能獨立閱讀一本書了,那時小雅靜六歲。
很快,小雅靜就不想單純的閱讀了,她想要寫字,那時雖說她的病癥還沒那么嚴重,但四肢也是不能控制的,她就讓家人把她坐的椅子和小桌子用塑料繩捆在一起,這樣即使腿碰到桌下的橫梁也不會把桌子踢遠。
就這樣,她趴在桌子上,用整個身體壓住唯一好用的左手,手腕的力量控制若不好,筆尖就會把紙刺破,可她依舊這樣堅持著,每一畫都異常吃力,就在她終于寫出了自己的名字的時候,腿青了、手麻了、汗?jié)窳恕撬齾s笑了。
王雅靜,這三個字歪歪扭扭出現(xiàn)在紙上,展現(xiàn)的是命運最初的頑強。
奉獻的精神扎根年少的心靈
王雅靜從小就喜歡看書,夢想著自己也能成為寫故事的人,自從確立了夢想的方向,王雅靜始終沒有放棄追夢的腳步,她在閱讀中積累文字功底,加深思考的深度,在寫作中揮灑汗水和熱情,漸漸的她從個人寫作的模式,將目光轉向了社會。
但在這個過程中,王雅靜的病情也在逐漸惡化,由艱難的寫字,變成了打字,到后來連打字都不能打了,不能控制的四肢把鍵盤弄壞了。起初她很苦惱,然而,當她想到“生而為人,要有用”這句話的時候,還是把放棄的念頭趕走了。她選擇趴在桌子上,用下巴操縱鼠標在屏幕鍵盤上打字,用下巴翻書,甚至用嘴唇用觸屏手機。就這樣她憑借頑強的毅力,堅持寫下詩歌、散文、童話、小說萬余篇(目前為止),加入了阜陽市作家協(xié)會、安徽省作家協(xié)會,出版了詩集《愛的仰望》。
王雅靜為像她這樣的殘疾朋友創(chuàng)作了《蘋果新娘與木瓜新郎》《她是阿莉爾》《阿鬼》等童話作品,想讓更多的朋友燃起生命深處的美好渴望,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作《國王的哨聲》《月光下的樹精》,想給他們帶去快樂與祝福,還在兩個公眾號上開設了專欄【雅說靜聽】與【雅靜悟語】。談起初衷,她說:“不為別的,只是希望讓更多的人讀到有益的故事與文字,感覺到這個時代的美好?!?/p>
從2012年開始,王雅靜的故事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她也開始走出家門,到學校里,到青少年朋友中去,先后做勵志報告“奮斗的青春最美麗”四十余場,分享自己的成長過程,鼓勵同學們積極向上,珍惜學習的機會。將近一萬字的演講稿,王雅靜用一個星期磨了下來,每一場報告會都必須有所改動,寫新的感悟和經(jīng)歷,她把這叫做負責。
因為身體的原因,她一緊張,全身上下就痙攣了起來,不得已,雙腿甚至是手都要被綁在輪椅上,嚴重了連話都說不出來,于是她就想了一個緩解的辦法,喝白酒。每次上場前,王雅靜都要喝三兩白酒,有時酒的辛辣流入喉嚨,嗆得她直咳嗽,很痛苦,但一想到可以很自然的和大家見面,可以流利的說話,她就閉著眼把酒咽了下去。
當她看見大家含著淚的笑臉,聽見大家暴雨般的掌聲,她笑著說:“我愿意陪伴大家,一起迎接以后無數(shù)個陽光燦爛的明天!”
收獲榮譽卻還是原來的自己
經(jīng)過長久的努力奮斗,王雅靜得到了大家的贊賞和政府關懷,被殘聯(lián)的叔叔推薦并鼓勵,參加了第二屆“靜安杯”殘疾人讀書演講比賽,竟然拿了一等獎,那是二零一五年,同年,她還榮獲了第十八屆安徽省五四青年獎章,那時的王雅靜非常自豪,但她沒有驕傲,而是充滿感恩,也覺得肩頭更沉重了,榮譽只能讓她感覺自己做的很少。
2016年,王雅靜的故事上了人民日報的官微,點贊、轉發(fā)、瀏覽近十多萬,一夜之間,她竟然成了網(wǎng)紅,她的微博、QQ、郵箱,信息多到死機,很多網(wǎng)友被她的精神感動,其中也有找她傾訴的人,訴說心中的煩惱與困惑,王雅靜看到了總是會認真的回復,盡管家里人說:“別太累了,一一回復對你來說很不好。”而她卻始終沒有直起身子,她說:“我就是普普通通的人,他們能來找我,我得感謝,他們有煩惱,如果我能解答并鼓勵,我也會很高興。”
2016年,王雅靜獲得了第二十屆中國五四青年獎章,這個屬于中國青年的最高榮譽,是對她最大的肯定,到北京領獎,時任國家副主席的李源潮對她說:“你身殘志堅,是殘疾青年的榜樣啊,以后希望你多多創(chuàng)作好的作品?!?從這之后的王雅靜,更加積極的創(chuàng)作,并且參與公益,加入阜陽義工聯(lián)合會,成為了榮譽會員,開通有聲網(wǎng)絡音頻電臺,把所得的金額拿出,捐獻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她說:“雖然金額不多,但愛心都一樣。”
二十五歲生日之際,王雅靜給自己準備了一份生日禮物,她簽了安徽紅十字會的遺體捐獻書,自愿在離開這個世界后,無償把器官給需要的人,也為醫(yī)療事業(yè)做些貢獻。她說:“我能做的不多,只為在這個世界留下痕跡。”2017年,王雅靜又獲得了“2016年度中國殘疾人事業(yè)十大新聞人物”專家特別提名的稱號。在北京領獎的時候,王雅靜做了動情的發(fā)言:“殘疾人不殘疾,因為我們已把力量融入了精神里?!?
如今,王雅靜還是像以前一樣天天寫作,遇到需要幫助的朋友也會認真的幫忙。她說自己還是原來的自己,沒有忘記初心,依然熱愛世界,歌頌善良。
來源:安徽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