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9-01 18:20 | 來源:中國文明網 2018年8月 | 查看:850次
?
人物故事:
張益芳,女,1973年10月出生,浙醫(yī)二院長興院區(qū)婦產科副主任醫(yī)師。
6月14日,世界獻血者日,今年的主題是“為他人著想,捐獻熱血,分享生命”。這個特殊的日子,不僅是為了感謝那些拯救數百萬人生命的自愿無償獻血者,更是為了鼓勵更多的人加入無償獻血者的隊伍。
浙醫(yī)二院長興院區(qū)每年都會在夏季、冬季這兩個血源緊張的的季節(jié),組織醫(yī)務工作者參加無償獻血。2017年,醫(yī)院參加無償獻血152人,獻血總量達40100毫升。
張益芳,浙醫(yī)二院長興院區(qū)婦產科醫(yī)生,醫(yī)院無償獻血者之一。
在門診診間見到她時,她正寬慰著前來就診的患者:“沒關系,不用太緊張,檢查都好的,過兩個禮拜再來復查?!睆堃娣颊f話的聲音不大,語速也不急,輕柔的語調讓人覺得安心。46歲的她留一頭齊肩長發(fā),棱角分明的臉龐上架著一副黑框眼鏡,整個人看起來有些清瘦。
她說自己的體重連續(xù)多年維持在56公斤左右,沒有太大變化。誰也看不出來,這樣一名看似瘦弱的普通醫(yī)生已經堅持參與無償獻血14個年頭,總共5200ml的獻血量是目前醫(yī)院無償獻血最多的人。
說起第一次無償獻血,張益芳依稀記得是在2004年,那是在火車南站的一輛流動獻血車上,至于獻血的初衷,她說并沒有什么特別的理由?!熬褪乔『糜龅?,看到宣傳,自然而然就開始了第一次。”
也許是作為醫(yī)務人員,常常見到人性脆弱的那一面,她知道對于危急重癥患者而言,每一次無償獻血的背后可能就是一次生的希望。自打有了第一次,獻血成了張益芳的習慣。每當醫(yī)院號召醫(yī)務人員獻血的時候,總能見到她的身影。
一次,張益芳接到湖州市中心血站打來的電話,因為血小板不足,希望她可以參與捐獻?!熬热艘幻鼊僭炱呒壐⊥缆?!”張益芳笑說沒多想就自己趕到湖州去了。
臨床上某些病人,并不是因為全血的缺乏而需要輸血,只是因為血液中缺乏某種成分。例如血小板減少的病人,只需要輸注血小板,而不需要其他成分。單采一袋血小板,需要12.5份的全血。
張益芳到了湖州才發(fā)現(xiàn),原來單采血小板和平時獻全血還是挺不一樣的。通常,一次全血捐獻僅需5到6分鐘,而一次血小板捐獻的時間需要兩個小時左右。從一只手臂入針,血液流入分離機內,一面分離出所需要的血小板,一面將其它血液成分輸還給獻血者。這么多年獻血下來,這是張益芳印象最深刻的一次。
雖然已經記不清每次獻血的細節(jié),但是只要想到2014年去湖州參加表彰大會的情景,她的心里總是充滿感動。那次,張益芳榮獲2012~2013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銅獎。近千人的現(xiàn)場,被表彰的對象都是無償獻血隊伍中的突出貢獻者?!矮I血的人那么多,我的獻血量真的是微不足道。”張益芳說,那次表彰上,有一戶家庭,一家三口獻血5萬多毫升,這才是真的了不起。
張益芳連續(xù)多年無償獻血的事,醫(yī)院里鮮少人知。這次采訪,還是因為身邊親近的同事透了底?!?00ml、400ml、400ml……”14年來,張益芳已經攢下了四本無償獻血證。這些數字背后,是她給予陌生人最大的善意。
張益芳的愛心,不是外在的裝飾,沒有一絲虛假。她的愛心是從內心開出的花朵,時時給予他人芬芳。除了堅持無償獻血,她還熱衷公益事業(yè),把愛分享給更多有需要的人。
2012年,她在電視上看到與貧困兒童結對的活動倡議。清貧的家庭環(huán)境中,一張張稚嫩的小臉透露著堅強,言語中流露的是對學習的渴望。張益芳被深深觸動,特地趕往杭州參加結對活動。最終,她幫助一名衢州的陳姓女孩,從小學四年級到六年級,一次性資助了三年學費。
在張益芳看來,如果力所能及的幫助可以解他人燃眉之急,這都是應該做的。近年來,公益眾籌網絡平臺成為一些困難家庭的求助途徑,張益芳索性開通了儲值賬戶,時時充值,由平臺定時扣款捐助?,F(xiàn)實生活中,她還帶動18歲的女兒經常參加公益活動,每年前往福利院看望那里的孤寡老人和特殊孩子。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睆堃娣颊f,這句廣為流傳的歌詞最能代表她的初衷。
來源:浙江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