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8-29 08:23 |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8年08月29日 10 版 | 查看:1707次
拿破侖時代的傳令兵
克格勃出身的安德羅波夫并不信任軍事信使
信使們的座駕之一:伏爾加轎車
令兩名信使遭遇空難的安-24飛機
從沙俄到蘇聯(lián)再到俄羅斯,機要信使局數(shù)百年如一日地執(zhí)行著最重要的“快遞”任務。軍事信使們超然的地位與優(yōu)厚的待遇背后,是無比苛刻的要求和永遠緊繃的神經(jīng),目的在于確保權力中樞的意志及時、準確、安全地傳遞到這個龐大國家的每個角落。
克里姆林宮的主人簽署了一份文件,按動電鈴,一名軍官隨即入內(nèi),敬禮后取走文件,轉(zhuǎn)身離去。這名軍官不屬于蘇聯(lián)或俄羅斯領導人的衛(wèi)隊,也不是來自國家安全委員會或聯(lián)邦安全總局,而是隸屬于世界上最強悍的“快遞公司”——機要信使局。
各國都有專為政府傳遞機密文件的“隱形”部門。俄《莫斯科共青團員報》近日刊發(fā)的一篇文章,將這層神秘面紗掀開了少許,讓世人了解到這個龐大國家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運轉(zhuǎn)情況。
兩百年來只有半個月賦閑
機要信使局是俄羅斯最古老的強力部門之一。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96年,前身是沙皇保羅一世建立的特別信使團。作為學習拿破侖法國官方信使制度的產(chǎn)物,沙皇的信使騎馬或乘馬車奔馳在廣袤的大地上,負責傳遞皇室的口諭、政府機要文件,順帶承擔護運大宗錢幣和珠寶、押送要犯等特殊任務。時至今日,這些任務仍在繼續(xù)。
軍事信使是位居權力中樞者的心腹。經(jīng)歷了200多年風風雨雨,目睹了一場又一場政權更迭,機要信使局屹立不倒。1917年“二月革命”后,帝國信使團只是把帽檐上的徽章?lián)Q了一下,就開始為臨時政府遞送文件。十月革命后,信使們開始為蘇維埃效勞。
令人驚訝的是,在斯大林時代的“大清洗”中,軍事信使團無人受牽連,日后更成為唯一一個平安度過蘇聯(lián)時期所有重大政治風波的機構(gòu)。
兩個多世紀以來,該機構(gòu)只有一次被裁撤。那是赫魯曉夫上臺后,蘇聯(lián)政府推行“節(jié)約路線”,嘗試將遞送文件的任務交給民間郵政部門??墒?,未經(jīng)專業(yè)訓練的郵差們難堪重任,大批文件或延誤、或送錯,甚至不知所蹤,其中包括最高級的部長會議決議。不到半個月,克里姆林宮就撐不下去了,只好匆匆恢復了機要信使局。
蘇聯(lián)解體也沒有讓軍事信使們的工作內(nèi)容發(fā)生重大變化。根據(jù)現(xiàn)行法律,俄羅斯機要信使局負責傳遞俄聯(lián)邦總統(tǒng)、聯(lián)邦各部門和國家杜馬的機密文件,獨聯(lián)體各國總統(tǒng)和國家機關的機密文件也歸他們負責。
信使們的任務不限于在政府大樓間穿梭。執(zhí)行國家間軍事技術合作協(xié)定所需的文件和樣品也經(jīng)由這條渠道送到國外。越南戰(zhàn)爭時期,軍事信使們曾向北越運送新型防空導彈,并將美國戰(zhàn)機的殘骸運回蘇聯(lián)。不少信使不止一次冒著轟炸深入戰(zhàn)區(qū),因此獲得勛章。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期間,信使們負責向?qū)嶒炇疫f送運動員的尿樣,供興奮劑檢測使用。1977年,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通過蘇聯(lián)軍事信使給勃列日涅夫送了一箱朗姆酒。
每年,俄羅斯軍事信使遞送的機密文件有1400萬份之多,其他重要物品還未計入。目前,機要信使局的編制只有4000人,足見其任務之艱巨。
當軍事信使須“過關斬將”
有志成為軍事信使的人必須面對重重考驗。新手要先接受為期一個月的訓練,內(nèi)容包括射擊、駕駛和特種格斗術。雖然信使們很少有機會和劫匪肉搏,但“戰(zhàn)斗民族”顯然不能允許自己的“機要守護神”是弱不禁風、手無縛雞之力之輩。此外,信使們還得學習禮儀常識,畢竟整天和大人物打交道,不拘小節(jié)會被認為缺乏教養(yǎng),比如,走近首長的辦公桌時,不能讓對方覺得你想窺視桌上的文件。
訓練雖然沒有正規(guī)部隊嚴格,但該有的一點兒也不含糊。機要信使局擁有自己的基地和教官,有時也委托其他強力部門幫忙。信使們畢業(yè)后仍要定期返回基地接受封閉培訓,夏天跑步、投擲手雷,冬天苦練越野滑雪,靶場和摔跤場也是必經(jīng)之地。信使局規(guī)定,每名信使每年要進行兩次體能測試,還得考核摔跤和射擊成績,門檻相當高。
對軍事信使心馳神往者大有人在。蘇聯(lián)時代,當上軍事信使對普通人來說算得上偉大的成就。新人一上崗就是軍官,軍銜通常為少尉,而且由于整天和高官大員接觸,晉升得格外快,福利待遇也非常優(yōu)厚。相比其他強力部門,機要信使局的軍官們能多拿三成到五成工資,入局兩年后就能在莫斯科分到房子,購買汽車時也有優(yōu)先權。
和很多保密部門一樣,機要信使局的大門不是對所有人都敞開的。時至今日,想成為一名軍事信使還得靠老信使介紹,信使局認為這樣招進來的人更可靠。有關系的年輕人也得符合一定的體貌標準,且只有男性才能應征。信使局會組織家訪,以了解應征者的家庭情況、有無不安定因素,這關一般會“刷”下不少人。政審合格后便是體檢,接下來還得和心理醫(yī)生和精神病專家談話,以確定候選人是否有過硬的心理素質(zhì)。
機要文件比生命更重要
沙俄時代的軍事信使往往由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騎兵擔任,他們不時要深入戰(zhàn)場,向部隊傳遞命令。21世紀的信使雖然不用再冒著槍林彈雨,但他們在送信途中遭遇的意外一點兒也不少,必須時刻保持注意力集中,冷靜判斷,及時采取大膽果斷的措施。
軍事信使在執(zhí)行任務時隨身攜帶槍支?!榜R卡洛夫”手槍是標配,各式?jīng)_鋒槍及大名鼎鼎的AK-47步槍往往會帶幾支,信使局還會采購罕見的特種槍械。按規(guī)定,信使們在出任務途中要盡量少步行,如果必須走路,一定得空出一只手,準備隨時掏槍。
執(zhí)行任務時,信使們會使用各種交通工具。信使局有自己的車輛,其中一部分經(jīng)過特殊改裝,擁有防爆輪胎。乘坐小轎車時,信使一般坐在后座,盡量確保安全。如果攜帶的文件不太占地方,通常就裝在皮包里,否則必須使用專用的旅行箱。
民用車站、港口和機場都辟有獨立通道,信使們出入時不與普通旅客在一起。上了火車和輪船后,軍事信使會立刻把自己反鎖在安排好的房間中,再也不出房門一步,食品飲料全部自己攜帶,睡覺輪流進行,不能讓機密文件哪怕一秒鐘沒人照看。
文件對信使來說重于生命,他們必須不惜代價阻止其受損、毀壞或落入外人之手。1994年9月,軍事信使奧列寧大尉遭遇車禍,他的汽車以每小時90公里的速度撞上了莫斯科街頭的燈柱。急救車和警察趕到后,只見奧列寧血流不止,卻始終不許任何人靠近一步,緊緊地把裝有機密文件的皮包抱在懷里,直到局里接到通知后派人將其回收。
1994年3月,兩名軍事信使在前往伊爾庫茨克途中遭遇空難。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阿納托利和伊戈爾大尉想到的是盡量保全負責遞送的文件。后來,人們在飛機殘骸中發(fā)現(xiàn),他們將裝有機密文件的皮包捆扎得結(jié)結(jié)實實,使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按規(guī)定,軍事信使不能介入任何沖突,1983年7月5日,拉斯切索夫和祖博維奇少尉卻違反了規(guī)定。當天,二人從莫斯科飛往塔林遞送文件,途中有匪徒試圖劫機,兩名信使挺身而出,當場將嫌犯制服,飛機有驚無險地在塔林著陸。機要信使局表彰了這兩位英雄——如果他們不及時出手,機密文件很可能和飛機一起被劫往國外。
最大的困難是自己人制造的
新上崗的“菜鳥”只能在城里執(zhí)行比較簡單的任務,最初的一兩次由經(jīng)驗豐富的老手帶領,等到新人慢慢有了經(jīng)驗,才能放“單飛”。至于最優(yōu)秀的“老鳥”們,顯然要為最重要的人準備著:在信使們心目中,最體面的工作無疑是為最高領導人服務,給克里姆林宮還有國家杜馬遞送信件。從勃列日涅夫時代開始,國家一把手要配3至4名信使并24小時值班,因為勃氏一度很喜歡在夜里批閱文件,他的口令和便條也要隨時傳達。
出入國家重地的信使們都會獲頒特別通行證。單憑證件,他們就可以在各部委、電視臺和報社等處暢行無阻。機要信使局同俄聯(lián)邦內(nèi)務部、聯(lián)邦安全局等部門簽有協(xié)議,請后者保證信使順利履職;如果有急件要送,交管部門也會開辟綠色通道。
然而,不同部門之間的齟齬和摩擦從來不曾消失。斯大林不時讓自己的警衛(wèi)員代勞傳話,不那么喜歡軍事信使。勃列日涅夫熱衷于調(diào)動信使們跑來跑去。安德羅波夫在成為總書記之前是克格勃的領導人,因此更信任自己的舊部,而非自成一體的機要信使局。國防部的元帥和將軍們也始終不太信賴這些特立獨行的軍官。
信使們執(zhí)行具體任務時會遇到各種難以預料的麻煩。一些單位的安保人員堅持要求他們交出武器才肯放行,另一些門衛(wèi)只同意轉(zhuǎn)交,不同意信使進入,但按規(guī)矩,軍事信使必須將文件親手、單獨交給收件人,而且要拿到收件人親手簽收的憑條。
還有些任務打擊了機要信使局的士氣。有時,新當選的國家杜馬代表會交給信使們一大疊封好的信封,送到后,收件人當面拆開,取出來的竟是一張張賀卡!這是新當選的議員們想在熟人面前炫耀,遂動用軍事信使送賀卡,倒也是件“有面子”的事兒。
摘自《青年參考》報2018年7月26日04版
《青年參考》特約撰稿 袁野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