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7-13 21:20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4年7月 | 查看:1191次
人物故事:
“如果用電有困難,找王邦玲準行?!痹诮K宿遷市郊井頭鎮(zhèn)提起這位全市農(nóng)電系統(tǒng)唯一的女所長王邦玲,幾乎無人不識。參加工作30年來,王邦玲總是扎根基層,視客戶為親人,幗不讓須眉,盡心履職,30年如一日,用行動踐行“你用電,我用心”服務理念,用柔情譜寫了一曲鏘鏗玫瑰奉獻勞動之歌。
服務經(jīng)濟“電保姆”
2008年初,王邦玲調(diào)任宿遷市北郊的井頭供電所所長后,隨著地方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前來井頭鎮(zhèn)投資的客商與日俱增。電網(wǎng)建設、線路清障、居民搬遷、電費收繳等,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難度。
2010年,宿遷市委市政府投資180億,在駱馬湖畔的井頭鎮(zhèn)新建一座占地近20000畝的運河文化城。由于項目多、投資大、時間緊、任務重,涉及到克先、新窯、陸莊等5個行政村的3680戶居民電力設施拆遷安裝。如何保質(zhì)按時完成這項任務?為此,王邦玲吃不安、睡不寧。“再難也要干!就是不吃飯,不睡覺也要完成這項任務,讓政府滿意!讓客商用上電!”面對拆遷工程用電事項,她精心制訂保電方案,并帶領幾名骨干技術員配合拆遷辦現(xiàn)場跟蹤服務,保證了拆遷戶安全用電。
當年6月中旬,在克先村架設低壓線路,一戶村民阻止施工人員立桿,施工人員同他商量,他卻毫不理睬。當施工人員把桿坑挖好,他隨手就給填上,施工人員再挖,他就跳進桿坑里,死活不讓立桿,村里干部們也束手無策,眼看著工程進度受到嚴重影響。王邦玲知道后,每天多次來到該村民家中,一遍又一遍和他拉家常,講道理。時間長了,終于打動了該村民,使他愉快地支持拆遷工作。后來該村民逢人就說:“俺老漢活了這幾十年,還沒遇到像這樣知情達理的女所長,俺真服了?!?/p>
危急關頭沖在前
“客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如果不能讓我的客戶用上及時電、舒心電我就對不起這份工作,良心上更地過不去!”每逢節(jié)假日、冬夏用電高峰時,就是王邦玲和她的同事最忙碌的時候。去年8月7日上午,王邦玲帶領同事們更換陸莊小區(qū)境內(nèi)一臺因過負荷出現(xiàn)故障的變電箱,看到盼著來電的居民站在樹蔭下不停流汗,她心里十分著急。在40度的高溫下,從早上8點一直搶修到中午,連口水都沒空喝,終于在最短時間內(nèi)排除了故障,但王邦玲也因過度勞累加上中暑暈倒了,醫(yī)生建議她住院治療,可她掛完水就返回了工作崗位。
親臨一線的工作作風并不是偶然的,多年的艱苦工作中,王邦玲練就了自己的工作風格。每當遇到艱難險阻,重苦臟活時,她總是沖在最前。2003年非典疫情襲擊皂河鎮(zhèn),時任皂河鎮(zhèn)供電所長的王邦玲干脆就卷起鋪蓋,住在所里,日夜守在抗非和抗洪一線,哪里有危情,哪里就有她忙碌的身影。當年5月12日下午3時10分,王邦玲接到鎮(zhèn)政府緊急通知,要求在7點鐘之前,整改好鎮(zhèn)敬老院里用電設備,當時還有6名已從北京疫區(qū)返鄉(xiāng)的疑似非典病人在院中治療。接到這個任務時,所里員工心頭一驚,萬一被傳染上非典怎么辦?正當大家猶豫之時,王邦玲站出來說道:“大家不要多想,非常時期,更需要我們,黨員、團員的先跟我走!”隨后她帶領5名同志,10分鐘內(nèi)趕到敬老院,并在3個小時內(nèi)順利完工,保證了防治中心及時用電。
地處宿遷境內(nèi)駱馬湖中的戴場島,四面環(huán)水,這里的150多戶漁民祖祖輩輩過著靠油燈生活,幾乎與現(xiàn)代生活隔絕,成為江蘇江蘇省最后一個無電村。2008年,王邦玲上任第二天,就駕著小木船來到戴場島。當她看到在昏暗的煤油燈下,漁家孩子臉上被油煙熏得黑乎乎的,她心里酸酸的。88歲的王張氏老太太拉住王邦玲的手說:“閨女,俺嫁到漁島上60多年,從來沒有見過電燈是什么樣的。”面對此情景,一向堅強的王邦玲流淚了。她緊緊地握住張大娘的手堅定地說:“大娘,您老放心,我們一定想辦法讓您亮亮堂堂過大年?!?/p>
那一年,駱馬湖出現(xiàn)百年不遇的大旱,湖底現(xiàn)灘。王邦玲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遇,當晚就召開全所人員會議,精心制訂出戴場島通電方案。在上級支持下,幾天后她就帶著扶貧架電突擊隊上島了。到了隆冬時節(jié),寒風刺骨,湖面結冰,施工難度相當大。為讓漁民們早日用上電,王邦玲和10多名電工自帶干糧,吃住在孤島上,開水、咸菜、煎餅成了他們每天就餐的“三大件”。施工中運桿、挖塘、拉線,樣樣重活王邦玲都搶著干。由于過度的勞累她終于病倒了,大家多次勸她回所休息,她卻說:“眼下正是架電緊要關頭,我怎能忍心退下去呢?”16個日日夜夜的辛勤勞作,終于趕在春節(jié)前把光明送到了島上。
舍小家為大家
貧寒的家境,磨練了王邦玲的剛毅性格,可誰能知道如此堅強的她,每當提起家庭,她總是黯然傷神地說“父母親和女兒是我今生今世最對不起的3個人”。
命運總是刁難著她。1994年,女兒不滿周歲時,由于夫妻感情不和而導致家庭破裂。要強的她帶著幼小的女兒奔波于娘家和供電所之間。她也曾一度陷入痛苦的深淵而不能自拔。然而經(jīng)過一番思想的折磨之后,她又重新振作起來,顯得更加堅強。好好照顧家人、女兒,沒日沒夜地工作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在女兒的眼里,王邦玲是個“狠心”的媽媽,常常在她最需要媽媽的時候卻找不到媽媽。她記得,有一次因為腮腺炎,女兒發(fā)燒得很厲害,渾身上下每一個地方都難受,特別想媽媽,可媽媽在外面工作,很晚了都沒有回來,直到自己迷迷糊糊地睡著了。那天,王邦玲從所里回到家里,已是晚上9點多鐘了。當她看到女兒被燒得紅紅的小臉蛋,觸摸到女兒滾燙的小身體,一向堅強的她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眼淚……。
2001年剛把他們姐妹拉扯大沒享一天福的老母親被確診肺癌晚期,由于地方醫(yī)院不能治療,自身工作忙,她湊了1萬元錢,讓63歲的父親帶著老母親長途跋涉到上海去治療,時隔不久,母親去世給她留下了永遠的痛。
盡心履職、忘我工作。王邦玲先后28次被省市供電公司評為“優(yōu)質(zhì)服務標兵”、“十佳供電所長”、“巾幗建功標兵”,并連續(xù)四屆當選為宿豫區(qū)人大代表;2011年榮獲江蘇省電力公司“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稱號, 2012年被宿遷市政府受予“五一勞動”獎章;并獲2013年度“感動宿遷”十大人物。
【進入網(wǎng)友互動】
來源:江蘇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