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7-02 19:30 | 來源:中國文明網 2017年12月 | 查看:1400次
人物故事:
白志軍,男,1966年6月出生在涇源縣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至今已走上社會工作30年有余。平常社會生活中,他始終堅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強、自愛的生活態(tài)度,熱愛本職工作,時時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他膝下一兒三女,父親母親及姑媽健在,夫妻舉案齊眉,家庭其樂融融。
“家庭是船,事業(yè)是帆,船兒揚起風帆” 。提起白志軍,不管是認識他的親戚、朋友還是社區(qū)群眾都會流露出羨慕的眼神。因為他有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白志軍今年50歲,長期以來堅持自己創(chuàng)業(yè),先后赴新疆、銀川多地打工為生,1999年起經營電焊生意、鋁合金門窗加工。結婚多年以來,夫妻恩愛、孝敬老人、關懷子女、熱心助人、鄰里和睦,他們用工作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點點滴滴的情詮釋了家與愛的真諦,深受群眾的好評。
一、尊老愛幼,家庭和睦
夫妻結婚多年來相敬如賓,恩愛有加,孝敬父母,善待岳父母,最令親朋好友稱贊的是他27年如一日贍養(yǎng)重度殘疾的姑媽。27年前爺爺奶奶的撒手人寰,留給父輩們的是一雙重度殘疾的姑媽,面對家族無人照看的窘境,面對年邁的父母無望的眼神,志軍主動站出來承擔起了姑媽的贍養(yǎng)義務。同時,在兄弟姐妹多達7人的情況下,為了使得父母的晚年生活能夠更加安逸,他主動將父母的贍養(yǎng)問題承擔過來,一堅持就是二十幾年。姑媽屬于精神、身體雙重殘疾,眼睛看不見、耳朵也聽不見,每天都會將衣服撕碎,經常睡到半夜就出去。他經常半夜起來將姑媽安頓入睡后才能繼續(xù)睡覺。他除了伺候殘疾姑媽,上面還有一80多歲的老父親和79歲的老母親,因為父母也已經年老,需要更多的照顧,所以他曾想把姑媽送到養(yǎng)老院,都已經看好了地方,最終因為怕80多歲的老父親寒心,更因為舍不得已經伺候了20多年的姑媽,繼續(xù)留在了身邊盡心盡力去照顧。由于夫妻平時工作都很忙,但無論哪一方在家都能及時搶挑重擔,任勞任怨。他堅信只有父子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子女之間都能團結和睦、互相幫助,才是形成一個和睦大家庭的前提和必然。即使有時由于夫妻二人某一方忙于工作不能很好的照顧孩子或老人,對方也會積極地支持另一方的工作。這樣和睦的家庭經常被鄰里掛在嘴邊稱贊。
二、敬業(yè)愛崗,互相促進
白志軍在工作中總是勇于吃苦,樂于奉獻,具有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對待每一項工作都能嚴肅認真、精益求精。有時工作忙,他經常加班很晚而打亂了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但他從無怨言。因為他的人生座右銘就是“因人事小誤人事大”。
三、夫妻恩愛,同舟共濟
白志軍夫妻倆恩愛和睦,一起承載工作、生活的重壓。他們都有自己的生意,工作繁重,但他們能互相理解、尊重、關心、支持。生活上能同舟共濟,共同承擔家務勞動。他們夫妻倆停業(yè)回家后分工合作做家務,邊做家務邊交流生意中遇到問題、商量生活事情,溝通感情,如果誰的工作任務重,對方就主動做好家務,減輕對方的工作負擔。因此,他們們從來沒有因生活瑣事而吵架。
四、廉潔奉公,和睦共處
白志軍只讀過小學,但是他熱愛學習,積極進取,努力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待人熱情有禮。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嚴格遵紀守法,依法行使和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身邊居民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幫忙,他們都熱心幫助。下水道堵塞,他們去疏通;街道骯臟,他們常打掃;鄰居家忘了帶鑰匙出門不能進家,他們就請進來坐或打電話,等家人回來。由于這樣,鄰居住戶能團結友愛、守望相助,關系非常融洽。
五、崇尚科學,倡導文明
他們的家庭生活方式文明科學,能夠勤儉持家,科學理財,合理消費。注重環(huán)保,能自覺凈化、綠化、美化生活環(huán)境。家人根據自己的年齡、愛好、時間參加各種健康的文體活動。
他們夫妻二人常說一個家庭,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依靠共同經營。這種經營不僅是指物質上的,更多的還是強調精神上的,培養(yǎng)共同的興趣、愛好,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等等。家可以不是奢華的,但一定是溫馨的。還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尊老愛幼、坦誠相待等等?!凹液腿f事興”,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他們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
來源:寧夏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