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6-28 22:36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7年11月 | 查看:1646次
?
人物故事:
張秀珍,女,1971年參加工作,1975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她從入黨以來,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黨的女兒,黨徽佩戴胸前跟隨她走過了42年。她無論走到哪里,在任何一個單位,都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用黨章嚴格要求自己特別是在尊老孝親美德方面,她被群眾稱為“敬老院里的好女兒”、“孤寡老人的貼心人”、“和睦家庭的好兒媳”、“日間照料中心的知心人”。
她對每一位老人真心呵護,踐行著尊老孝親的美德。她就是多次被省、市、縣評為“先進工作者”、“模范共產(chǎn)黨員”、“尊老敬老好兒女”、“五一勞動獎”、“忻州市好人”、“五臺縣第十三次黨代表”、忻州市第四屆人民代表、五臺縣居民辦事處西米市社區(qū)黨支部書記張秀珍同志。
她是敬老院里的“好女兒”。1996年,張秀珍在茹村下鄉(xiāng)時,發(fā)現(xiàn)茹村敬老院的八位老人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她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決心改變老人們的生活條件。在她每月86元工資的條件下,自費為八位老人購買了被褥、被罩、床單、枕頭等8套床上用品和8身軍用絨衣絨褲,并改善了入廁和居住環(huán)境,并把自己家唯一的一臺18寸的電視機送給老人們解悶,冬天又送去了一大車煤。從此她愈發(fā)關注著敬老院里老人們的生活。在近幾年,每逢節(jié)日她都為豆村敬老院、神西敬老院的多位老人多次送去白面、大米、水果等慰問品,并組織文藝隊表演節(jié)目和邀請博愛醫(yī)院大夫為這些老人檢查身體,自費為他們購買藥品。使老人們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和女兒般的體貼照料。
她是孤寡空巢老人的“貼心人”。她擔任西米市社區(qū)黨支部書記以來,她更是把社區(qū)58名殘疾人、56名空巢老人、6位孤寡老人當作自己的親人。如有一位78歲的老人叫劉蓮芝,老伴、兒子、兒媳相繼去世,家中只有老人和19歲的孫兒,去年當孫兒考上了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高昂的學費使老人急得不知所措,怎樣交學費、怎樣入學,從哪里給孩子找學費,眼看快要開學了,孩子看看病在炕上的奶奶簡直就要崩潰了,當秀珍聽說情況后,馬上去他家安撫老人和孩子,并把她評為“山西省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的五千元獎金送給孩子交了學費,并又聯(lián)系了一位愛心人士從大學一直供到研究生畢業(yè)。
她是和睦家庭的“好兒媳”。她不僅對社會上的老人關心照顧,而對自己的婆婆和父母更是關心倍至,82歲婆婆患病在床已經(jīng)跟她居住32年,她向女兒一樣照顧著婆婆,婆婆感動的告訴別人“我這兒媳婦就是我的親閨女”,她的父親86歲,母親84歲,她每天下班后給父母做飯、洗衣、操勞家務等,晚上直到給父母洗完腳,安撫入睡,她才安心回到自己家中,她就是這樣一個孝親敬老的人,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人活著要對的起他人,對得起父母,更要對的起自己的良心。”
她是“日間照料中心”的“知心人”。2016年3月她終于實現(xiàn)了多年的愿望,她四處奔跑,多方努力,在五臺縣城臺中路租200平米的二層樓房,辦起了“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老干部活動中心”、“托養(yǎng)服務中心”、“陽光服務中心”“老年大學分?!钡然顒訄鏊?,活動場所不僅提供了老人們白天的食宿,還開設了休息室、圖書室、娛樂室、康復訓練室、書法繪畫室,同時配置了電視機、錄音機、象棋、圍棋、撲克、麻將等娛樂器材,乒乓球、羽毛球等體育器材。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供了優(yōu)雅的環(huán)境和良好的便利條件,使老人們真正感受到了“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托”。
張秀珍同志40多年來默默地幫助著無數(shù)個無依無靠的老人們,她無論走到哪里,只要她遇見需要她幫助的人她就會伸出溫暖的手盡力去幫。幾年來,她幫助孤寡空巢老人8600余人,幫助殘疾人3800余人,照顧貧困戶268戶,救助孤兒學生28人,為孤寡老人、特困戶捐贈衣服58000余件。
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她以博大的情懷,高尚的品格,書寫著愛崗敬業(yè)的美德,她的動人故事數(shù)不勝數(shù),她被士人稱為五臺山下的“活菩薩”。
來源:山西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