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6-27 22:31 | 來源:中國文明網 2016-12-27 | 查看:918次
人物故事:
張自平,男,漢族,1977年10月生,中共黨員,西安市戶縣五竹鎮(zhèn)東牙道村村民。
張自平1997年高中畢業(yè)后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北京一所重點軍事學院錄取,成為了一名軍人,見習期間,正趕上1998年長江流域發(fā)生特大洪災,他主動請纓參加抗洪搶險,扛麻袋、壘壩堤。因表現(xiàn)突出,光榮入黨。畢業(yè)后,他被分配到軍事研究單位工作,兢兢業(yè)業(yè),恪盡職守,深受領導和同志們的好評。
2005年,張自平退役后,回到西安。他自主創(chuàng)業(yè),到上海自籌資金白手起家,經過7年的打拼,開辦公司,事業(yè)有成。這時,他開始把目光轉向慈善和公益事業(yè),創(chuàng)辦了公益網站,為留守兒童、貧困兒童募捐講課,廣泛開展“手拉手”公益活動,足跡遍及長江三角地區(qū)。
張自平一直有一個心愿,就是幫當?shù)氐暮⒆觽兏嗟亓私馔饷娴氖澜?。?014年開始,他將愛心延伸到四川甘孜藏區(qū)兒童,為他們籌資募捐,購買學習用品,資助貧困學生實現(xiàn)他們的求學夢。在張自平的聯(lián)系和組織下,2014年,第一批援助物資,包括課桌等設施在內,拉了滿滿一大卡車送往了塔須小學。到了第二年,張自平增派了幾位同學隨車前往,面對面與塔須小學的孩子們進行心理交流與互動。張自平多次參加過助學活動,每次愛心募捐他都是愛心團體的主要策劃者、組織者、倡導者和積極參與者。本來這次去藏區(qū)按分工讓他留守大本營,可他從網上獲得藏族兒童上學讀書的困境,非要到現(xiàn)場,并想以此獲得更多人的愛心捐助。
2016年6月8日6時,張自平和12位志愿者相約,從上海乘飛機到成都,用網上募捐和自己捐贈的善款為四川甘孜藏族學生購買了價值7萬多元的桌椅、黑板、學習機、籃球等學習用具。再用租來的客貨兩用車送往四川甘孜州石渠縣塔須藏族小學。兩輛滿載著課桌椅、學習用品的商務車從成都出發(fā),目的地是四川省甘孜州石渠縣的塔須小學。兩輛車上共乘坐了13人,他們都是一個培訓班的同學,要為甘孜這所學校做一次援助活動,組織者就是張自平。一路上都很順利,途中,當車輛從康巴行駛到道孚縣海拔約4300米的山路時,張自平說他感覺有些不舒服,胸口發(fā)悶、臉色發(fā)白,同行的人就意識到是高原反應。就在這時,前邊發(fā)生車禍,一輛小轎車跌下路基。司機被倒扣在車底,一貫熱心助人的張自平不顧同伴勸阻,和12名志愿者用盡全力抬起車體將被困司機救了出來,然后,他們繼續(xù)前行。這時,張自平突然感到胸悶氣短,呼氣困難。旁邊的同伴急忙用自帶的氧氣瓶給他輸氧,僅僅幾分鐘,自平已經不能呼吸了。終于在晚上9時許趕到道孚縣,在當?shù)亟痪龑?,一路直奔縣人民醫(yī)院。并迅速把他送到道孚縣人民醫(yī)院搶救,但大夫無奈地搖頭,張自平在進醫(yī)院前心跳就已經停止。終因“呼吸道衰竭”不治身亡。年僅39歲的生命在青藏高原上畫上句號。
張自平在家也是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兒子。這么多年,無論工作、環(huán)境怎么變化,他都時刻牽掛著父母。為了盡孝心,他年年都會接父母到上海檢查身體,游玩觀光。張振江老人至今還記得第一次到上??赐麅鹤訒r的情形,兒子叮嚀父母先別忙著出門,要熟悉周圍的環(huán)境,不要走太遠……到了周末假日,還陪著父母去上海外灘、世紀公園、城隍廟去逛。近年來,帶著兩位老人“自駕游”去過杭州、廈門、北京等地、讓沒有出過遠門的父母大開眼界。由于今年春節(jié)公司公務繁忙,張自平沒有回老家和父母團聚。到了三月份,他專程開車到西安戶縣把父母接到上海浦東自己的家中,和在南京工作的哥哥張自強一家人團聚。臨走時,他開車把父母送到火車上,依依不舍。不料這一別竟成了永別。
6月12日,根據(jù)其父母的意愿,愛心人士張自平的骨灰,在他老家安葬,而關于這個成功人士孝敬父母、幫助他人、愛心奉獻的故事不脛而走,四處傳揚……
來源:陜西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