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6-22 20:39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7年7月 | 查看:1160次
?
人物故事:
張青葉,男,今年53周歲,現(xiàn)任哈爾濱鐵路局牡丹江機務段綏芬河運用車間汽車司機職務,是一名退伍老兵。
復原后的張青葉一直義務為駐在山里的官兵服務,接送探親家屬、幫助巡邏官兵處置車輛突發(fā)情況,為山里部隊戰(zhàn)士購買、取送火車票、接送站,先后為老部隊官兵購票3萬余張,接送來隊家屬1200余次,自購汽車在邊防線上跑了8萬多公里。他的故事先后被中央電視臺、《生活報》、黑龍江電視臺等多家媒體相繼報道。
張青葉1984年入伍,1988年復員。復員后的一天他原來服役哨所的戰(zhàn)友聽說他在鐵路工作,誤以為他是售票員,希望他能幫忙買票。邊防連隊駐地偏遠,每年僅有一次的探親假,官兵都倍加珍惜,恨不得下山就坐上返鄉(xiāng)的列車。經(jīng)歷過邊防生活的他,對此感同身受,他決定要為戰(zhàn)友們做點啥。于是他找到了他當兵時的老指導員王春凱,委托王指導員把自己單位的電話告訴了各連官兵。其實,老張買票和別人沒啥區(qū)別,大部分的時候也是去窗口排隊。打電話找老張幫忙的戰(zhàn)友,他大都不認識,但只要說是邊防官兵,二話不說就去買票。2002年,老戰(zhàn)友在綏芬河聚會,他為了等一個素未謀面的小戰(zhàn)士取票,讓老戰(zhàn)友們等了他4個多小時,把票交到戰(zhàn)士手里后,他匆忙趕到餐廳,卻發(fā)現(xiàn)戰(zhàn)友們一口菜都沒動,一進屋,所有的人都起立給他敬了一個久違的軍禮。
老張雖然樂于助人,但是臉皮兒薄,在單位20多年,從沒為自己的事兒張過口,但為邊防官兵他可沒少求人。2001年,七連戰(zhàn)士王玉柱母親病危,半夜到車站沒買到票,眼瞅著火車就快開了,把電話打到老張家里,他披上衣服就往車站趕,一手拉著王玉柱,一手拿著工作證,硬著頭皮去找了列車長,求了半天才把小王“塞”上車。老張總說:“我求人辦的都是光明正大的事,底氣足?!弊疃嗟臅r候,老張一天手里攥著30多張車票,在車站等著戰(zhàn)士認領,趕上臨時有事延誤休假,退票費老張也執(zhí)意不要戰(zhàn)士掏。
購票之余,老張也閑不住,沒事總愛往連隊跑,老張說:“到了連隊,就像回了家,心里踏實?!?000年,部隊六連靶場改造,因工程太小,幾次跟地方建筑公司都沒談攏,連隊又沒有大型設備。老張知道后,主動協(xié)調單位的鏟車,自己當司機,到連隊幫忙。工程正干得熱火朝天,一天晚上七點多鐘單位同事開車到連隊把他拽走了,一路上老張問啥事,同事們都不說話,到家后才知道,自己10歲的兒子溺水身亡了。老張的妻子在百貨公司上班,兩人忙都沒顧上放假在家的孩子,孩子偷偷跑到城邊水庫游泳,不小心溺水,公安局在接到另一起溺水事件的報警后,才發(fā)現(xiàn)老張的兒子。喪子之痛讓夫妻倆悲痛欲絕,老張只好求單位同事去連隊開鏟車,自己料理后事。事發(fā)之后,妻子和家人死活也不同意老張再沾部隊的事。
老張當兵時,服役在六連的三號洞哨所,哨所的水井被人們稱為“兒子泉”,說來也巧,凡是在哨所當過兵的,結婚后家里生的都是兒子。老張的兒子去世后,雖然大家都是知道“兒子泉”是個巧合,可哨所的戰(zhàn)士們卻每天都會下山為老張家送泉水。戰(zhàn)士們的天真和質樸感動了老張的妻子和父母,他們體會到了邊防官兵與老張血濃于水的親情,再也沒反對過老張為部隊做事兒。
這些年,老張一向溫柔的妻子總共因為兩件事和他鬧翻過,一個是痛失愛子,一個是買車的事。結婚后,老張兩口一直住在單位分的50多平米的小房子里,隨著小兒子張曉軍逐漸長大,老張的妻子決定用積蓄換個大房子。而此時,老張的那臺老獵豹也需要更換了,兩口子在換房還是換車的問題上發(fā)生了爭執(zhí),最后老張說服了妻子:“房子小,擠一擠,咱一家也能住,萬一戰(zhàn)友們有啥急事找咱,沒了車耽誤的可是多少官兵的事兒。”說起老張的車,從1998年買的第一輛二手212吉普車開始,這些年已經(jīng)換過三輛了,三輛車儀表盤的公里數(shù)一半都是在邊防線上記錄下的。1997年,八連士官李洪祝妻子第一次到邊防看他,大雪封山,連隊沒越野車下不了山,老張找了幾個朋友,都對滾豬嶺的大坡望而生畏,結果小李的妻子在山下住了一周后,連丈夫都沒見上一面就無奈地回了家。這件事深深地觸動了老張,他想,官兵們守衛(wèi)著國,我得幫他們圓好自己的家,買車!從那以后,接送探親家屬、為駐勤官兵補充給養(yǎng)、幫助巡邏官兵處置車輛突發(fā)情況,都能看到老張忙碌的身影。
29年來,老張被人問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圖個啥?”老張也總是這樣回答:“圖的就是對得起自己穿過的那身軍裝,圖的就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樂。”每逢春節(jié),上千個來自全國各地祝福電話就是老張擁軍情懷的最好見證,也是他助人為樂的回報。
來源:黑龍江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