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6-13 21:11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7-04-28 | 查看:868次
人物故事:
楊伊麗,女,1955年生,和平區(qū)五大道街育文坊社區(qū)居民。
王鳳英曾在楊伊麗家中當保姆十余年,二人結(jié)下了深厚的感情。三十多年前,當?shù)弥貘P英的老伴和孩子相繼離開人世后,楊伊麗便將孤身一人的王鳳英接回家中,承擔起了照顧她的責任。多年來,楊伊麗不僅悉心照顧王鳳英的飲食起居,更給予她無微不至的關懷。即便自己已年過花甲,楊伊麗依然堅持照顧著這位沒有血緣關系的“母親”直至2015年老人去世。
楊伊麗,一個普通人的名字,在和平區(qū)五大道育文坊社區(qū)居民的心中卻有著強烈的震撼作用,這種震撼不是來自“轟轟烈烈”的壯舉,而是來自楊伊麗數(shù)十年如一日,照顧臥病在床的王鳳英直至103歲高齡。而王鳳英并不是楊伊麗的親姨娘,而是家中曾經(jīng)的“保姆”。
多年前的一個冬天,楊伊麗的母親懷孕準備生下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因為夫妻倆工作都很忙,于是決定請一個保姆,35歲的王鳳英由此來到楊家。父母當時工作繁忙,沒時間照管孩子,從此王鳳英照顧楊家一家大小。自從進到這個家,王鳳英就勤勤懇懇的照顧這一大家子人。除了照顧全家人的生活起居,還給孩子們講故事,陪他們做游戲。從來不分主仆,不分彼此。雖說是保姆,但王鳳英卻把楊家兒女當成自己的親生孩子對待。楊伊麗是家中最小的女兒,直到讀初中,王姨才離開楊家回家生活。
隨著時間的流逝,王鳳英的老伴和孩子一一離開人世,對當時已經(jīng)65歲的她來說這就像天塌了一樣。王鳳英沒有收入,也沒有任何房產(chǎn)。楊伊麗一家聞訊后立即來到老人身邊,對老人許諾說,“王姨,以后你就跟著我們,只要有我們一口飯,就有你一口。那一年,他們把王鳳英接回家,一起住進現(xiàn)在的房子里。為了讓老人開心,那年過年,經(jīng)濟困難的她們帶老人去照相館花了100元照了一張全家福。
從此,楊家人與王鳳英同住一套房子,同一張桌吃飯。楊伊麗父親去世的早,母親與王鳳英一起生活,也算互相做伴,兩人從沒有紅臉的時候。通常,每天晚飯后,兩位老人一起坐在客廳的沙發(fā)上看電視。由于王鳳英沒讀過書,對一些國內(nèi)外的事弄不太明白,楊伊麗母親就一邊看,一邊耐心地給她講解。其情其景,其樂融融。經(jīng)過幾年努力,楊伊麗夫婦倆終于完成老人的另一個心愿,把王鳳英的戶口落到自己家里來,讓老人真真正正的成為了楊家人。多年來在楊伊麗精心的照顧、關心下,王鳳英的被褥整天干干凈凈的,從頭到腳都是干凈、整潔的,每天王鳳英看到不是女兒勝似親生女兒的楊伊麗為她忙里忙外,一臉的汗珠,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作為普通家庭的楊家,楊伊麗和丈夫都已退休,整個家庭的收入也不過5000元,楊伊麗不僅要照顧母親的日常生活,更要拿出一部分照顧王鳳英的生活。因年老多病,王鳳英住院了。醫(yī)藥費金額較大,都是家里兄弟姊妹一起湊的。住院后日常照料的重擔又壓在了楊伊麗的身上。王鳳英病情嚴重時不能自理,楊伊麗怕王鳳英生褥瘡,每天都堅持給她翻身、擦身換衣,雖然王鳳英瘦弱,但是楊伊麗也是60多歲的老人,每次給她翻身、擦洗過后都要休息很久才能緩過來。有時忙不過來,丈夫和女兒都會幫忙。怕住在醫(yī)院的王鳳英吃飯吃不好,楊伊麗就趁著兄弟姐妹在醫(yī)院照料的時候回家給她做飯。每天都是家和醫(yī)院兩頭跑,一個多月下來,楊伊麗瘦了十幾斤。連住在一起的病友聽說她們不是親人,都不禁為楊伊麗豎起大拇指。病友們總在說:“楊伊麗一家人心眼真好,不是兒女卻比親生的還要親?!币灿胁∮颜f:“久病床前無孝子,兒子都指不上,更何況是外人,真是不簡單!”自從王鳳英在鬼門關前走了一回,楊伊麗就開始格外注意王鳳英的身體,還經(jīng)常打電話問社區(qū)醫(yī)生這個年紀在飲食方面有哪些注意事項。平日里,只要發(fā)現(xiàn)王鳳英稍微有一點兒不對勁,她就會慌忙給哥哥姐姐們打電話。
轉(zhuǎn)眼間,王鳳英已過百歲。隨著年齡增高,王鳳英的心態(tài)變得像小孩一樣,每天午覺后還會想要吃點零食。楊伊麗常常會買一些水果,小蛋糕之類的給老人備著。逢年過節(jié),楊家兄弟姐妹們都會為王鳳英買很多禮物,可王鳳英就是舍不得穿。無論買什么禮物,都是母親粟廼珍一份,王鳳英一份。每天下午如果天氣晴朗,楊伊麗和丈夫張煒就會推著兩位老人在院子的花園里坐坐。老人出門就跟小孩一樣,喜歡東看看西看看?!斑@是我的媽媽們?!睏钜聋惪偸沁@么向鄰居介紹老人的身份。楊伊麗的幾個兄弟姐妹雖然不能經(jīng)常在老人身邊,但也都在心里牽掛著王鳳英。
楊伊麗住的是爸爸留下的兩層小樓,原來只在周六這天才統(tǒng)一提供熱水,從那時候起,楊伊麗就雷打不動地每周給王鳳英洗一次澡。二樓浴室在王鳳英臥室對面。因為王鳳英歲數(shù)大了,每次給她洗澡時楊伊麗都特別小心。為防止王鳳英摔跤,她特意買回防滑墊和防滑拖鞋。王鳳英坐在板凳上,楊伊麗一點一點地給她洗頭、搓澡。上了年紀的王鳳英,身體越來越瘦小,楊伊麗也不敢用力,只能輕輕地擦洗。每次洗完澡,王鳳英都高興地抿著小嘴說:“真舒服!
如今楊伊麗已是年過花甲的老人,本該享受天倫之樂的她,依然堅持照顧患病的“保姆”,這根緊繃30多年的神經(jīng)沒有一刻放松過。街坊四鄰對于楊伊麗這樣的對“保姆”的不離不棄也是津津樂道。鄰居們有人問過她:“這么多年你就不累嗎,這么沉重的負擔就沒有想過要放棄?”她總是很平淡地說:“照顧好王姨,不僅是我父母的愿望,也是我們兄弟姐妹們的責任,她在我們心目中跟母親一樣,以前她把我們辛苦拉扯大,我們一定要給老人家養(yǎng)老送終?!睏钜聋愡@么說她也是這么做的。數(shù)十年如一日擦屎端尿,直到2015年王姨離世,享年103歲。
來源:天津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