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人人妻人人爽,疯狂做受xxxx高潮视频免费 ,粉嫩被粗大进进出出视频,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chinese性内射高清国产

(助人為樂)北京姚東升:發(fā)揮余熱奉獻社區(qū)(圖)

發(fā)布時間:2018-06-06 13:44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08-11-03 | 查看:818次

  龍山街道麗湖社區(qū)活躍著一位86歲高齡的老人,居民們都親切地稱他為“閑不住”的姚大爺。姚大爺本名姚東升,提起他來,可算的上是社區(qū)里的“傳奇”人物:83歲遞交入黨申請書;84歲成為正式黨員;把自己的生日改為7月1日;20多年如一日無償清掃廁所、街路……姚東升老人雖在耄耋之年,但他以“不老”的情懷,發(fā)揮余熱,奉獻社區(qū)。

  “你一直倒,我就一直掃,只要我還能掃得動!”

  ——維護環(huán)境的“老模范”

  姚東升大爺今年86歲,24年前從區(qū)服務(wù)公司退休。在服務(wù)行業(yè)干了幾十年的理發(fā)工作,冷不丁的閑下來,老姚還真有些不適應(yīng)。總覺得自己應(yīng)該為社會再干點什么。沒搬到麗湖之前,在他家附近有一個公共廁所,由于不能及時清掃,散發(fā)著臭氣,附近居民路過的時候經(jīng)常捂著鼻子。細心的姚大爺注意到了這個情況,他默默地買來掃帚、鐵鍬,將打掃廁所的任務(wù)無償承擔下來。誰想到,這一掃就是13年,不論刮風下雨、不管酷暑嚴寒,每天一次,堅持不斷。

  1993年,姚大爺搬到了麗湖社區(qū)居住。這個社區(qū)距懷柔水庫很近,每天都有很多人從社區(qū)西邊的路走過,沿臺階到水庫邊上的龍山上散步鍛煉。按理說這回姚大爺該閑下來安享晚年了,可是,姚大爺卻又是“閑不住”了。他每天清晨4點多鐘就起床,在大多數(shù)人還沉浸在甜美夢鄉(xiāng)時,就抗著掃帚開始清掃街道。特別是春節(jié)期間,夜晚放鞭炮的特別多,滿地都是炮仗皮兒,姚大爺就在夜深人靜時借路燈的亮光打掃干凈。冬季每逢雪天,像他這樣年紀的老人因怕路滑摔倒都不出門了,可他起得更早,不但把胡同里的雪打掃干凈,而且把從家門甬路一直到龍山山頂近2000米的積雪打掃干凈,每次都要清掃一個多小時。當有人對他的行為表示不理解時,他總是很樂觀,幽默地說:“ 為晨練的人清掃道路也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方式呀!”天天晨練的人也不一定知道龍山從下到上共多少級臺階,而姚東升老人由于經(jīng)常打掃,152級臺階熟記于心。但是這么多年來,買了多少把掃帚,他自己卻記不清了。

  姚東升大爺住的是平房,他和鄰居們冬天都生爐子取暖,因此,總有人將爐渣倒在剛剛清掃干凈的路旁,老人發(fā)現(xiàn)后找到那位鄰居,耐心地說:“環(huán)境不是掃出來的,而是靠大家來維護的。我干不了什么過多有意義的事,維護這點環(huán)境我還是干得來的。如果明天你還倒,我還會掃,你一直倒,我就一直掃,只要我還能掃得動!”鄰居被老人的執(zhí)著所感動,慚愧地向老人道歉,并且再沒往路旁倒過爐渣。老姚特制了一把鏟子與拐杖兼用的工具,白天遛彎兒時看到哪兒有廢棄物、雜草、寵物糞,隨時清理。

  除了清掃街路外,平時,他還用廢棄磚頭將胡同低洼不平的路面修補平整。胡同兩側(cè)空地,讓他精心整理成一個個小花圃,栽種上月季、串紅、龍爪槐等花草樹木并精心呵護。春、夏、秋三季,小胡同像花園一樣整潔、美麗。

  “加入共產(chǎn)黨,是我這輩子最大的愿望!”

  ——思想進步的“老黨員”

  只要是去姚大爺家串門的人,經(jīng)常會看到在床上半躺半靠帶著溫和笑容的老人和常隨身帶著的一本《鄧小平理論概論》,書頁已經(jīng)泛黃,許多翻爛的地方用塑料膠條粘著,重點語句的下面都標注著符號,翻到任何一頁,老人都能隨口說出書中的內(nèi)容,據(jù)老人講,每天晚上他都要看一會兒書,要與時俱進。

  2003年5月,正值“非典”肆虐的時候,在抗擊“非典”的危急時刻,看到無數(shù)的共產(chǎn)黨員又是沖在人民的前面,姚東升老人心潮澎湃,鄭重的將入黨申請書遞交到麗湖社區(qū)黨支部,他激動地說:“能加入共產(chǎn)黨,是我一輩子最大的愿望,請求黨組織考驗我!”在場的工作人員都被他的精神感動了。為了表示對黨的忠誠,他還把自己的生日改為了7月1日。憑著老人的執(zhí)著追求和不懈努力,2004年6月23日,經(jīng)支部大會討論一致通過,街道工委批準,他光榮地成為一名預(yù)備黨員,2005年7月1日轉(zhuǎn)為正式黨員。自此,他更是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且以自己的行動影響身邊的人。 這名年近9旬的老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真正內(nèi)涵。

  “我要到內(nèi)蒙古多倫買一塊荒地,全部栽上樹木,為治沙做一份貢獻”

  ——熱心公益的“老先生”

  姚東升老人并不知道他對別人的幫助、對社會的奉獻叫做“公益慈善事業(yè)”,他只覺得有能力付出是最大的幸福。

  姚大爺每月有800多元退休金,除去生活開銷,加上自己血壓高、心臟病需經(jīng)常買藥,基本上沒有富余。但就是這樣,他還不忘資助別人。有次鄰居家有位老人生病,他知道后,立刻拿出100元給送了過去;2005年東南亞發(fā)生海嘯時,他正在兒子家住,聽到居委會捐款的消息后,還是托人將50元錢送到社區(qū)黨支部。

  姚大爺雖然人老了,但是心卻一點也不服老,只要一息尚存,就應(yīng)該向蠟燭一樣,努力的燃盡最后的火焰。面對未來,姚東升老人充滿了無比的信心。他動情地說“我還有一個最大的愿望,就是想把內(nèi)蒙古多倫全部栽上樹木,為治沙做一份貢獻?!?/span>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86歲的姚東升老人用自己的行動展示了一個老黨員的少年情懷。     

  來源: 首都文明辦

用戶名:驗證碼:點擊我更換圖片                *如果看不清驗證碼,請點擊驗證碼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