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6-06 09:14 | 來源:新京報 2018年06月06日 第A02 | 查看:608次
■ 觀察家
毛坦廠中學80%的生源來自農(nóng)村??赡軐τ行┘彝碚f,這已經(jīng)是他們最好的改變命運的途徑和方式。
又到了一年一度毛坦廠中學送考的日子。
據(jù)報道,6月5日的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廠鎮(zhèn),早晨7點剛過,學校北門的馬路上,人頭攢動、家長云集,這個因高考而聞名的山中小鎮(zhèn),“送考節(jié)”又再次上演。短短幾百米長的馬路上,掛滿了各種勵志的紅色條幅;路兩邊的人行道上,則站滿了拿著加油小旗、舉起手機拍照的家長。
盡管今年送考的規(guī)模不如往年大,但風采依然不減當年。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人們對毛坦廠這個“高考工廠”的批評居多。但是近些年,有心人或許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人們看待它的心態(tài)也好像在慢慢變得平和。
事實證明,這里沒有人們想象得那么不通人情。學校廣播里,老師會教學生唱青春勵志歌曲,早晨確實要5點半起床,可是學校的中午,依然會有午睡。老師也會在微信群里發(fā)紅包,學生一搶而散。這樣的生活談不上豐富和有趣,但也自有一股朝氣。誰說年輕的孩子們就該在運動場上揮灑汗水呢?把時間“浪費”在書上,其實也不是什么壞事。
毛坦廠的一切圍繞著高考,有人說這種氛圍會把孩子弄得太緊張。這里陪讀的有爸爸媽媽,還有年邁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在外打工,把錢寄給爺爺奶奶交房租,照顧孩子。這些家長所有的希望,打工的命運就此改變。據(jù)報道,毛坦廠中學80%的生源來自農(nóng)村??赡軐τ行┘彝碚f,這已經(jīng)是他們最好的改變命運的途徑和方式。
毛坦廠有陪讀的家長,而有能力把孩子送去美國讀中學的,同樣也有一群陪讀家長,這些家長多數(shù)是媽媽,她們放棄了自己的工作,遠赴重洋,忍受孤獨。物質(zhì)上差得很遠,出發(fā)點卻沒有那么大的差別:在自己能力范圍內(nèi)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在大城市甚至出國留學,當然可以享受更豐富的教育資源,享受更多姿多彩的學生生活。但享受學習、快樂學習是這個社會的理想的目標,卻也是昂貴的,它需要社會財富多年的積淀,它只能是“進階版”的夢想。
對于毛坦廠的孩子來說,起點在哪里,就從哪里開始奮斗起。好的條件,不能等待誰來賜予,不如自己去創(chuàng)造。所以對于這些毛坦廠中學的孩子們來說,最起碼,他們在這里學會了要為自己奮斗。在最好的年紀為自己搏一把,也是種財富。
這里是許多人眼中的“高考工廠”,但更是普通家庭盡自己所能給孩子創(chuàng)造的最好條件的城堡?,F(xiàn)實社會的艱辛,被學校的高墻擋在外面,也把焦慮和浮躁擋在了外面。在這里,他們盡可以懷抱夢想。
許多這里的學生在接受采訪時說,這是個適合學習的地方。這并不是自欺。學習本來就是一件清苦的事情。季羨林《留德十年》里講,他在德國留學期間的生活極有規(guī)律,只會被“肚子餓和間或有的空襲”這兩件事情打斷,走路吃飯心里惦記著數(shù)據(jù),第二天一醒來就迅速簡單吃點,立即奔到研究所繼續(xù)工作。
吃一點學習的苦,并沒有什么不好。這些學生們會在以后面臨無數(shù)次的考驗,他們可能會考研、考博,走上學術道路,可能要經(jīng)歷無數(shù)輪筆試、面試找到一份工作。這三年吃過的苦,是貯存的能量,他們隨時能拿出一股拼勁,準備為人生上一個新臺階。拼過的人,才知道自己潛力在哪里。
外面的美麗新世界隨時準備迎接這群孩子。相信,這學校的高墻不是快樂的屏障,而是他們前程的瞭望塔。
□錢業(yè)(媒體人)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