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5-24 10:22 | 來源:新京報 2018年05月24日 第A04 | 查看:954次
同觀德國
特朗普上任以來的一系列不按常理出牌的行為,都迫使德國和歐洲積極尋找新盟友,更加明確地代表自己的利益。這也是默克爾最近密集出訪的原因所在吧。
近期,德國總理默克爾密集出訪海外。先是上月27日展開為期一天的美國之行;隨后,5月18日,默克爾對俄羅斯進行訪問;接下來的24日至25日,默克爾將在德國商業(yè)代表團陪同下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其在總理任內的第11次訪華。
默克爾在短期內先后造訪美國、俄羅斯以及中國,背后的考量是什么?
應該說,默克爾的這幾次訪問各有側重點。如果說上個月默克爾的美國之行,是為了應對美國對歐盟鋼鋁的懲罰性關稅,以及敦促美國達成伊朗核協(xié)議妥協(xié)方案的話,那么剛剛過去的俄羅斯之行,除了商討維護伊核協(xié)議外,其主要目的還在于借力解決烏克蘭和敘利亞危機,緩解難民危機,確保與俄的共同經濟利益。
在即將到來的訪華之行中,默克爾意在尋求中國成為其在伊朗核協(xié)議和世貿組織協(xié)議中的新盟友,因為無論在伊朗問題、氣候問題以及貿易問題上,中德兩國有著共同利益。
默克爾在其視頻播客中稱“中德致力于遵守世界貿易組織的規(guī)則”,這無疑是對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的回應。默克爾希望通過訪華加強多邊主義,同時發(fā)出反對單邊主義行動的信號。
就德國經濟界而言,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且呈現(xiàn)著快速的增長趨勢,2016年以來,中國一直是歐盟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強大的購買力和良好的生產條件對于德國企業(yè)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但是,在經貿過程中,雙方在相互市場準入和知識產權等問題上還存在分歧,所以,在德國商業(yè)代表團陪同下,默克爾此行訪華的重要目的在于要求互惠以及對等的經濟條件。
針對美國借助美元結算的全球業(yè)務這一有利優(yōu)勢,威脅對不愿遵守對伊制裁的第三國公司進行制裁。梅里克斯中國研究所主管塞巴斯蒂安·海爾曼認為,“歐盟和中國應推進關于全面貿易和投資協(xié)議的談判,這有利于對美施加壓力”。海爾曼還稱“中德或還應逐步限制美元作為國際主流貨幣和儲備貨幣的特權等級”??梢姡J為中歐應加強合作,制定貿易新規(guī)則的聲音越來越明朗。
整體來看,特朗普上任以來的一系列不按常理出牌的行為,都迫使德國和歐洲積極尋找新盟友,更加明確地代表自己的利益。
在解決國際沖突方面,德國主張加強對俄合作,重視其在和平解決中東問題上能夠發(fā)揮的作用;但默克爾也謹慎避免因與俄建立盟友關系而使自己站在北約伙伴——美國的對立面上。
對華交往亦是如此,默克爾一再指出中德在例如法制方面的差異性,歐盟的外交官也對中國的外交政策存在疑慮;在經濟貿易方面,德國對中國市場非常感興趣,但對于和中國聯(lián)合對付美國這一做法,德國商界尚為保守,因為他們并不想失去美國市場。
總而言之,當特朗普用一種打破常規(guī)的方式挑戰(zhàn)著西方盟友間的相互信任時,德國一方面嘗試通過與美進行對話,尋求斡旋余地;另一方面通過與俄羅斯、中國的對話,加強多邊主義,為自己在全球范圍內的政治、經濟等領域謀求更多的利益??峙逻@也是默克爾最近密集出訪的原因所在吧。
□倪曉姍(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