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5-17 14:01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5年4月 | 查看:2730次
人物故事:
張錦文,男,53歲,輝縣市拍石頭鄉(xiāng)小學教師。30余年的堅守,300多雙 “千層底”鞋,60000多公里行程……。多年來,他守在封閉的大山深處,摸索出了“自主快樂教學法”,在一個不足300口人的村子里,共培育本科生、研究生30多名。
1978年張錦文到寨洼村教學,寨洼村處于偏遠的深山區(qū),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在學校任教的其他教師忍受不了深山的清苦,都陸續(xù)選擇離開。當?shù)氐陌傩罩荒芸刻斐燥埛浅X毟F,很多孩子很小就輟學在家。這里的落后觸動了張錦文的心,他下定決心:一定要讓這里的每一個孩子實現(xiàn)上學的夢想,從小接受正規(guī)的教育,讓他們將來也能走出大山,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貧窮的處境。張錦文選擇了堅守,這一守就是37年。
在這個僅僅只有幾十個學生的學校里,他既是校長,又是任課教師;既是炊事員,又是保育員。盡管他當時有多次走出大山的機會,可他割舍不了山區(qū)孩子對他的期待,割舍不了山村群眾對他的期望。多年來,無論刮風下雨,他從未因為自己的原因耽誤過學生一節(jié)課。特別是遇到刮風、下雨的惡劣天氣,孩子們沒法回家,他就在學校用三塊石頭撐起地鍋給孩子們做飯吃,放學后再拉著孩子,沿著陡峭的山路,把他們一個一個安全送回家,等回到自己的家經(jīng)常已經(jīng)晚上十點多。
一年又一年的堅守,換來滿園的桃李。這里的孩子一個個走出了大山,張錦文所任教的寨洼村不足300口人的村子,共培育本科生、研究生30多名。近年來,其他縣市的學生家長慕名把孩子送到這里學習。這些孩子中,逃課、打架、上網(wǎng)是家常便飯,很難管理,為了改變這些孩子,張錦文沒有任何說教,而是都把他們帶到離學校10多公里的山頂自己的家里,在自己家里免費吃住,為他們洗衣服,為頭發(fā)長的孩子理發(fā),晚上輔導他們作功課,在張錦文的言傳身教和關愛下,半年時間幾個孩子都改掉了原先的壞習慣,學習進步了,變得懂事了,成為了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這只是張老師教育孩子的一個縮影,這樣的事跡不勝枚舉……
2003年,拍石頭鄉(xiāng)實行合點并校,張老師來到了拍石頭小學。張錦文老師除了教數(shù)學課和擔任班主任工作外,還肩負著學校教研課改的領導工作,每天早上5:30起床,晚上睡覺都在11點以后,節(jié)假日很少休息。長年累月的清苦生活和過度勞累讓他患上了甲亢、肩周炎、頸椎病,為了不耽誤學生的課程,生病時張錦文掛著液體,也不耽誤學生上課,病痛的折磨絲毫沒有影響他的工作。對張錦文來說,再大的事也要給課堂讓步,聽村里人說,他的雙親去世時他都還在給學生上課。
多年來他潛心教研,探索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在他的數(shù)學課堂上,他不是給孩子們填鴨式灌輸知識,而是將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和生活巧妙結(jié)合,因材施教,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運用故事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寓教于樂,從生活中的問題出發(fā)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自主探究、小組討論、相互爭辯等多種靈活的方法,形成了自己的“不教而教、不學而學、自主快樂”教學法,讓孩子們在快樂中輕松掌握課堂知識,教學成績年年走在全市小學教學工作的前列。2008-2009上學期他教的五年級兩個班的數(shù)學課在全縣排名第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在全縣名列第五;2010年他所教的五年級兩個班的數(shù)學成績又在全縣名列第二,曾連續(xù)6年在全鄉(xiāng)小學教師考核中排名第一。
張錦文老師教學37年,當了37年班主任,送小學畢業(yè)班34屆,他把自己的青春和年華都獻給了這方水土,他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也沒有華麗豪放的壯語,有的只是傾心傾力的付出,他崇高的職業(yè)操守贏得了大家的肯定,曾先后榮獲“國家級骨干教師”、“河南省特級教師”“河南省文明教師”等多項榮譽稱號,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諸多新聞媒體先后采訪并報道過他的先進事跡。
來源:河南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