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08-10-21 08:00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08-08-06 | 查看:1100次
以一副重病之軀,在至今每年三次住院放療之余,還能名列全科辦案質(zhì)量與數(shù)量之前茅,楊浦檢察院公訴科副科長,第二屆上海市“平安英雄”壽志堅絕對是“名如其人”。
2004年10月的一天,壽志堅做醫(yī)生的妻子敏感地發(fā)現(xiàn),丈夫的脖子上有個突出的腫塊,便督促他去醫(yī)院檢查。診斷結(jié)果——甲狀腺癌。經(jīng)檢查發(fā)現(xiàn),他的癌細胞已經(jīng)向肺部廣泛轉(zhuǎn)移。頭上那爿天,一下子就塌了——生命才剛剛度過41個春秋啊。
壽志堅出生于1963年,1995年從一家制革企業(yè)調(diào)入檢察院,成為一名法警。然而,曾經(jīng)對于法律完全是個門外漢且性格極其內(nèi)向的他,進院不過9年,憑著對事業(yè)鍥而不舍的追求,卻已經(jīng)站在公訴席上舌戰(zhàn)群雄了,更成了公訴科副科長。
他發(fā)現(xiàn),自己最放不下的是兩個地方:一個是家,雖不富裕但溫暖祥和的所在,那里有相濡以沫的妻子和才上初中的兒子;一個是單位,雖壓力巨大但極有成就感和自豪感的地方,那里有融洽相處的同事和可以為社會平安做貢獻的工作。這些,是他頑強活下去的精神支柱。與其在家等著死神降臨,還不如讓有限的生命活出精彩。
從恐懼、絕望到平靜面對,逾越這道心理障礙之艱難,非身臨其境的人絕對難以體會,然而,壽志堅做到了。當動完手術,病情稍有穩(wěn)定回到熱愛的崗位時,他謝絕了領導對他的照顧,釋放出的是比過去更大的能量。
鍥而不舍,一追到底的辦案特點,其實來源于壽志堅對人民群眾的愛。他常講:一個案件,對我可能是1%,但是對案件的當事人來說,卻是100%。所以,對每個案件,每個事實,每節(jié)證據(jù),他都要認真細致把握,沒有半點馬虎。每每看到那些像自己父母一般年紀的受害人銀發(fā)飄飄,蹣跚來訪,他都會放下手里的工作耐心接待。他深知,作為一名檢察官,維護社會穩(wěn)定、促進社會和諧的表現(xiàn),就是正確履行檢察職能、公平公正執(zhí)行法律。在辦理的葉某等人集資詐騙案中,被告人葉某等通過編造虛假信息,向股民出售股權,共騙取30多名股民的147萬余元資金。其中不少中老年被害人投入了畢生積蓄,卻落得一場空歡喜,數(shù)萬元積蓄更是有去無回。這些被害人因為賠償款沒有著落而心急如焚,在半年多時間里,幾乎天天來電來訪找壽志堅。壽志堅沒有一句煩言和怨言,無論是中午休息還是下班以后,他都始終如一耐心接待。壽志堅心里清楚,解釋和疏導只能一時緩和被害人的情緒,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幫助他們追回損失,才能真正解開他們的心結(jié)。于是,他多次與偵查此案的公安承辦人員溝通,一起研究追款方案。在公、檢兩家的共同努力下,至2007年底,已經(jīng)有60%的損失已被追回。白發(fā)蒼蒼的被害人拿到失而復得的欠款,激動得握著壽志堅的手,哽咽者連聲感謝。
作為第二屆上海市“平安英雄”,壽志堅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驚人壯舉,卻將建設和諧社會,維護一方平安的精神,落實在每一次取證、提審和出庭之中,如果“平安”是全社會共同打造的一座大廈,壽志堅就是一個默默為大廈添磚加瓦的人。
(責任編輯:祁建梅)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