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4-05 20:29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8年3月 | 查看:1728次
?
人物故事:
冬陽暖暖地灑在蒼蒼莽莽的太岳山區(qū),沁源縣赤石橋鄉(xiāng)姚壁村貧困戶白虎龍,拄著拐杖一遍又一遍地行走在村邊的田間小路上。
他說:“我得看好這田里的秸稈,冬天干燥,怕著火。不能讓李書記走都走得不安心?!痹挍]說完,已是老淚縱橫。
剛搬進新房子的白虎龍怎么都不會想到,比自己還小13歲的李飛書記突然間就走了。
他依舊記得,2017年10月15日,自家新房落成。在修葺一新的房子里,李飛說:“老白,家是好家,但缺兩件家具,我給你想辦法?!?/p>
如今,家具如約送到了。“不但是我,我們鄉(xiāng)、我們縣就要整體脫貧了,李書記都來不及看一眼就走了,這可是他最大的心愿吶?!?/p>
是啊,人們無法相信,那個臉上總是掛滿笑容、步履匆匆的李飛走了;那個總和群眾打成一片、身影永遠在田間地頭的李飛走了;那個發(fā)誓拔掉窮根、讓百姓過上幸福生活的李飛走了。
2017年11月25日凌晨5時20分,在經(jīng)過十多天搶救后,時任沁源縣赤石橋鄉(xiāng)黨委書記李飛匆匆離世,生命的年輪永遠定格在了44歲。
2017年11月14日早上,第一縷陽光越過重重青山,照射在了李飛鐘愛的赤石橋鄉(xiāng)。加班熬了半宿的李飛,比往常多睡了一個小時,待陽光透過窗戶縫隙,他才揉著紅腫的雙眼爬了起來。這一天,鄉(xiāng)黨委組織鄉(xiāng)鎮(zhèn)干部對全鄉(xiāng)各村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工作進行集中檢查。簡單地擦了把臉后,李飛走出了值班室。同事們已經(jīng)在鄉(xiāng)政府院子里了,李飛在二樓笑著和他們打了個招呼后,說:“我去上個廁所就下來,給我留兩個包子,我在路上吃。”
從來急匆匆的他,這一次卻讓同事們在樓下等了好一會兒。轉身準備推門出去的李飛,在一陣天旋地轉之后靠著衛(wèi)生間的門緩緩倒下了。
“李書記,好了沒?”他聽見了同事們在院子里喊他,聽見了他們窸窣的腳步聲,他費力地張開嘴,但唯獨聽不見自己的聲音。
久等不見李飛出來的同事強行打開了衛(wèi)生間的門,看到同事們熟悉的臉龐,四肢失去知覺的李飛終于松了口氣,在被抬上救護車的那一刻,李飛用微弱的聲音對鄉(xiāng)長孫曉曄說:“幫我請幾天假……鄉(xiāng)里的工作……你先擔著。”
“老哥啊,都這個時候了,命要緊?!睂O曉曄想不到附耳傾聽到的是這樣一句話,這個七尺男兒紅著眼眶打斷了李飛的話頭,招呼同事,爭分奪秒地把李飛送往縣人民醫(yī)院。
然而,誰也不會想到,這是李飛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后一句話,而他所請的假,永遠也銷不掉了。
沒有人再要求這位年僅44歲的鄉(xiāng)黨委書記補上這張假條,因為在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上,他已用年輕的生命踐行了一位共產(chǎn)黨員的使命。
2017年12月4日上午,帶著全市340萬人民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牽掛,長治市委書記席小軍專程驅車到沁源,看望連日來感動了無數(shù)人的李飛同志的家人。他動情地說:“李飛對黨和人民赤膽忠心、對工作充滿激情、對家人嚴格要求、對群眾耐心熱情,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并叮囑李飛的妻子:“照顧好老人、孩子,照顧好這個家,這是對李飛最好的懷念?!?/p>
一位年輕的鄉(xiāng)黨委書記就這樣走了?;ㄩ_的聲音里,我們聆聽到了他崇高的精神和圣潔的靈魂;用雙腳丈量的人生峰巒里,我們見證了一個共產(chǎn)黨人不忘初心、不負時代的追求和高度。
有一種責任沖鋒陷陣
他燃燒著自己的生命,440個日日夜夜,赤石橋鄉(xiāng)村村寨寨燃起了致富火焰。
2016年9月13日,李飛調(diào)任赤石橋鄉(xiāng)黨委書記,他欣然前往。
李飛畢業(yè)后的第一份工作是赤石橋鄉(xiāng)的土地管理員。時隔24年,再次回到年輕時工作過的赤石橋,這塊土地上的山山水水,這塊土地上的村莊院落,還是他年輕時候的模樣,貧窮依然像生了根一樣長在這里。
“要把這窮根斬斷。”上任不足半月,李飛跑遍了全鄉(xiāng)19個行政村,走訪了216戶貧困戶。他從這個村走到另一個村,從此處地頭看到彼處田間。他對這塊土地太熟悉了,也愛得太熾熱。李飛對同事們說:“赤石橋鄉(xiāng)的老百姓就靠咱們了?!?/p>
在多次調(diào)研、反復論證的基礎上,李飛帶領同事們將產(chǎn)業(yè)扶貧作為全鄉(xiāng)脫貧攻堅的一項重要措施,結合赤石橋獨特的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引進聯(lián)眾菇業(yè)有限公司,成立寶成生態(tài)種植合作社,發(fā)展壯大兆豐源、益佳養(yǎng)殖、林溪種植等實體經(jīng)濟。
“為推動項目盡快落地生根,那段時間,他每天不是在跑項目的路上,就是在田間辦公,但他再苦再累,也不吭一聲?!编l(xiāng)黨委副書記宋炯泣不成聲。
在扶貧的征途中,李飛在前面蹚著路,他太累太累。在清理李飛的遺物時,辦公桌抽屜里除了有多本工作日志和學習筆記外,還裝滿了藥瓶。
他燃燒著自己的生命,440個日日夜夜,赤石橋鄉(xiāng)村村寨寨燃起了致富火焰。
基層的工作總是最緊迫,也最重要。在帶領鄉(xiāng)親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李飛馬不停蹄。有時晚上在縣里開完會,他也會第一時間趕回鄉(xiāng)里,連夜進行安排部署。
劉麗麗最后一次見丈夫是在2017年11月12日晚上7時。在縣里剛開完會的李飛,回家吃了碗面,放下碗筷轉身便要返回赤石橋鄉(xiāng)。劉麗麗問他:“不能待一晚上再走嗎?”
看著扛著整個家庭重擔的妻子,李飛何嘗舍得離開。他本該是這個家的頂梁柱,但25年間,李飛卻把擔子壓到了妻子的肩上。
“從鄉(xiāng)鎮(zhèn)的值班室到老百姓的家里,這段路,或許他感覺更近吧。這段路,他一走就是25年啊?!?/p>
從上任赤石橋鄉(xiāng)黨委書記,440個日日夜夜,李飛在家待的時間不超過20天。這次,要不是回縣城開會,李飛也不會回來這一趟。李飛看了看手表說:“我多待兩個小時吧,現(xiàn)在正是農(nóng)村‘兩委’換屆的關鍵時刻,我不能離開?!?/p>
是啊,村委換屆,他得看著,可家里的事,他卻從不過問。劉麗麗記得李飛在法中鄉(xiāng)擔任鄉(xiāng)黨委副書記時,有一年夏天突降暴雨,劉麗麗打電話問李飛什么時候能回家。在暴雨中,李飛說支角水庫有潰堤的危險,他得去看著。法中的雨不停地下著,縣城的雨同樣未曾停過。手機的那頭,劉麗麗沒有告訴李飛是家里漏雨了,手忙腳亂的她無奈之下才撥通了丈夫的電話。
乘著夜風、趁著夜色,兩個小時后,李飛走了。44.9公里,是從家到赤石橋鄉(xiāng)的距離。一路上,李飛熱愛的太岳大地掩于夜色中,可就算閉著眼,車身的一個搖晃,他也知道經(jīng)過了哪塊土地哪個彎。劉麗麗沒有想到,這是最后一次聽到丈夫的聲音。如果未來可以預知,她一定不會放丈夫離開,再不濟也要問問他,希望21歲的兒子將來找個什么樣的妻子,可有什么話要留給年邁的父母。
有一種力量感人至深
“他像一團火,感染著我們、溫暖著我們。跟他一起加班,即使再累,也覺得舒坦。”
赤石橋鄉(xiāng)脫貧任務能否如期完成,關鍵要有一支敢擔當、善謀事的隊伍。
在艱難的拓荒路上,李飛并不認為一人可以完成帶領百姓脫貧的任務,他想方設法凝聚起眾人的力量。
把能擠出來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不僅自己學,更帶著大伙兒一起學。一年多,在李飛的帶領下,鄉(xiāng)黨委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開展“維護核心、見諸行動”主題教育,舉辦了農(nóng)村“領頭雁”培訓班,開辦了“綠色沁源·鄉(xiāng)村小夜?!?,培訓黨員干部120余人次。對3個軟弱渙散黨組織進行了專項整治,新組建兩個非公企業(yè)聯(lián)合黨支部,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zhàn)斗力。
動人以行者,其感方深。“他是寧可割自己的肉,也要省公家的米?!编l(xiāng)紀檢書記張華說。
每次下鄉(xiāng)調(diào)研工作,到村民家吃飯,李飛都主動按標準交納伙食費,并要求隨行人員一同交。生活中,他從不講究吃穿,一件夾克衫、一身迷彩服是他最常見的裝扮。工作中,他克己奉公,辦事講原則、做事守規(guī)矩。在購置辦公用品時,李飛常說:“鄉(xiāng)里經(jīng)費緊張,省著點花,能辦了事就行。”
鄉(xiāng)扶貧工作站站長王曉飛說:“只要有人加班,不管多晚,李書記一定在。2016年除夕夜,為了確保全鄉(xiāng)護林防火安全,他安排部署任務后又下去巡查,直到深夜2點多每個村報告安全后他才躺下休息?!?/p>
大年初一,他也是在鄉(xiāng)里過的。家里人做好飯菜,等著他回去過個團圓年??衫铒w說鄉(xiāng)里更需要他,他挨個跑遍了所有村,看望慰問了春節(jié)期間工作在一線的村干部、護林員、貧困戶。
“他像一團火,感染著我們、溫暖著我們。跟他一起加班,即使再累,也覺得舒坦?!?/p>
聚似一團火,散開滿天星。李飛帶著這支隊伍,為赤石橋的鄉(xiāng)親開拓出了一條又一條致富路。
一年間,赤石橋鄉(xiāng)與新疆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達成200兆瓦風力發(fā)電項目;在青楊灣規(guī)劃1300畝高標準農(nóng)田建設項目;引進段家坡底村康乃馨種植項目、聯(lián)眾菇業(yè)大棚香菇種植項目、益佳養(yǎng)殖公司莊兒上村生態(tài)養(yǎng)殖項目……
劉家溝曹家山油用牡丹種植、箭桿村中藥材種植、赤石橋村油用牡丹種植、榆坪村中藥材種植、姚壁村草莓蔬菜大棚……村村有產(chǎn)業(yè)、人人能增收,讓鄉(xiāng)親們有了更多獲得感、實實在在幸福感。
有一種感動春風化雨
白珍則老人孤苦伶仃,獨自撫養(yǎng)著上學的孫女。李飛把這家人放在了心里,時刻惦念。老人問:“你是誰?”李飛拉著老人的手說:“我是您的兒子?!?/p>
聽聞李飛去世的消息,任守信讓妻子做了一碗土豆絲擦疙斗,他說他欠李書記一碗土豆絲擦疙斗。
任守信是青楊灣村老支書,李飛在去世前曾來過任守信家無數(shù)次,只有一次主動要求在他家吃飯。
至今,任守信依然記得李飛那大嗓門在家門口響起的情景。李飛喊著:“給我弄一碗土豆絲擦疙斗,要快點兒。”上午,李飛跑了三個村,一個村一個村地看,一戶人家一戶人家地訪。在來到任守信家時,李飛走不動了。
李飛在任守信家里坐著,和他談著改善村容村貌的事,熱氣騰騰的擦疙斗端了上來,但一個電話又催著他離開。
李飛餓著肚子走了,他一身塵土,露著疲憊。一碗擦疙斗讓任守信留下遺憾。但留下遺憾的,又何止是他一個。
善樸村88歲的白珍則老人,同樣也無法解開兩次失去“兒子”的心結。白珍則老人第一次失去的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好多年了,她孤苦伶仃,獨自撫養(yǎng)著一個尚在上學的孫女。了解到老人的情況后,李飛便把這一家人放在了心里。
他來到白珍則家,白珍則問:“你是誰?”李飛拉著老人的手告訴她:“我是您的兒子?!?/p>
能夠點燃自己的人,一定能照亮別人的人生。一年間,老人的家變了模樣:有了電視機,有了洗衣機,孫女上大學的費用也有了著落。
事情在回憶里增人惆悵。李飛一趟趟往白珍則家跑,老人摸著李飛的手,回憶里都是自己兒子的點點滴滴,她多想讓這個孩子叫自己一聲“媽”,可她不敢,盡管李飛做了一個兒子該做的事。
起了一陣風,風把李飛去世的消息帶了過來,老人渾濁的雙眸里泛著淚光說:“我又失去了一個‘兒子’。”
法中鄉(xiāng)董家村貧困戶董漢群說,李飛書記坐不住,慢不得。2013年,李飛在法中鄉(xiāng)擔任鄉(xiāng)黨委副書記的時候,為了幫助董家村引進天一牧業(yè),讓村子有致富產(chǎn)業(yè),用40天時間解決了447畝企業(yè)用地問題。
怎么解決的呢?李飛紅著眼,日夜守著一戶戶百姓談。白天,他在鄉(xiāng)政府處理日常事務,晚上又跑去群眾家里做思想工作。40天的時間,他幾乎每天只休息4個小時。
董漢群起初并不同意流轉自己的土地,但李飛坐在他家炕頭,和他算了好幾天賬?!斑@個人,是鐵打的?!笨粗鄹C深陷的李飛,董漢群答應了。如今,董漢群一年土地流轉可收入3600元,到天一牧業(yè)務工可得年收入21600元。
“老鄉(xiāng)過得怎么樣,只能依靠自己去感受?!痹谏埃铒w往貧困戶家里跑了一趟又一趟。查查房屋是否遮風避雨,摸摸被子是否暖和,看看家里還有多少糧食,問問生活還有什么困難。
師莊村貧困戶張四小能住上新房子,過程頗為曲折。危房改造時,張四小覺得新房子自己住不上幾年。于是,攔著不讓工作隊進門。李飛吩咐工作人員不要著急,很多事要慢慢和老鄉(xiāng)談。在一來二去間,張四小和李飛熟絡了起來。有一天,他忽然問李飛:“我死了,新房子會不會收回去?”李飛哈哈地笑著說:“舊房子你也帶不走啊!放心吧,新房子我給你看著?!?/p>
“一定是老天看李書記太累了,所以讓他休息了?!睆埶男】傆X得,過一陣子那個風風火火的漢子,一定還會再次摟著自己的肩膀,笑著告訴他,又有哪些好政策。
斯人遠逝,但在張四小的生命中,李飛留下了一道含淚的燭光。張四小把新房子收拾了一次又一次,期待著李飛有一天能再和他坐著談心……
一根琴弦,需要兩個點拉緊,才能彈奏出動人的曲調(diào)。
在李飛心中也有兩個點,一個是黨,一個是群眾。他牢牢牽著這根弦,在中間這緊繃繃的過程中彈響心曲。
青楊灣的李世青,是李飛聯(lián)系的一個貧困戶。李世青的兩個孩子都在上學,家里捉襟見肘,李飛知道消息后趕到李世青家,對他們說“:學費的問題想辦法解決,娃娃上學是終身大事,我自掏腰包也要讓孩子們上完學?!?/p>
這個對群眾慷慨解囊的書記,自己其實并不富裕,年邁的父母和尚在上學的兒子都依靠他一個人的工資。今年,李飛的兒子李宗麟給爺爺打電話要500元生活費。李飛的父親給兒媳婦打電話問怎么回事。
劉麗麗委屈,自己早已下崗了,家里只有李飛一個人上班,一月掙的工資都不夠開支。因為沒錢交電費,家里已經(jīng)停了一個星期電,照明用的都是蠟燭。老父親氣急之余,給兒媳婦送了2000元。
經(jīng)年累月,李飛一步步在這片土地上跋涉,幫助著那些需要幫助的人,19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他背負著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使命,負重前行。
有一種精神璀璨綻放
曾經(jīng)一起工作過的同事來了,他幫助過的貧困戶來了,人們自發(fā)地從四面八方趕來,在他的靈前,述說著對他無限的懷念與不盡的追悼。
“直到最后,我都在喊他,但他沒有應,他該有多狠心。”李飛的妻子劉麗麗使勁把眼淚憋住,但是她使的勁兒太大,感覺像要把胸口撕裂般難受。從突發(fā)腦溢血住院到離世,在昏迷十多天的時間里,李飛沒有來得及給家人留下一句話。
那些李飛牽掛的人并不知道,2017年11月25日,也是他兒子的生日。
李飛給貧困戶都準備了脫貧的“禮物”,或是一件家具,或是一項脫貧的產(chǎn)業(yè),或是一份沉甸甸的回憶,但他留給家人的只有背影。
回不去的家鄉(xiāng)和未能守護的家人,如今只能在夢里相見。
兒子李宗麟抱著李飛冰冷的軀體說,他不要什么禮物,但好想能讓父親留一句話給自己。從漫漫長夜到漫漫白晝,這個21歲的小伙子無法相信,那個給他留下無數(shù)背影的男人會這么快離開。在宗麟的記憶里,父親總是來去匆匆,但每次自己在遇到困難時,父親總會打電話安慰他、開導他、鼓勵他,這份溫暖一直伴隨著他風風雨雨。
老母親宋巧英失魂落魄地說:“給飛做一頓飯吧,他是餓著走的?!痹诶铒w去世后,通過兒子同事點點滴滴的敘述,宋巧英得知李飛在鄉(xiāng)鎮(zhèn)忙起來經(jīng)常忘記吃飯,饑一頓飽一頓,早一頓晚一頓,在倒下前幾乎連續(xù)工作了一天一夜,早飯也沒有來得及吃。
李飛是父母的好兒子,也是黨和人民的好干部。
為了能把李飛留住,縣委、縣政府第一時間把李飛送入省人民醫(yī)院,第一時間為他聯(lián)系了最好的醫(yī)生。憑著頑強的毅力,第一次手術后,李飛蘇醒過來。縣領導馬上前去探視,為他鼓勁、為他高興??尚那檫€未來得及放松,死神再次襲擊了他……
2017年11月28日,是李飛出殯的日子。
曾經(jīng)一起工作過的同事來了,他幫助過的貧困戶來了,人們自發(fā)地從四面八方趕來……他的靈前,述說著對他無限的懷念與不盡的追悼。
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在赤石橋鄉(xiāng)即將脫貧之時,他們的“船長”離開了,他拼盡氣力為使命讀秒,將生命定格“在路上”,將瞬間化作永恒。
松濤聲聲,為君傳頌,他沖鋒的姿勢銘刻在父老鄉(xiāng)親心中;
沁河滔滔,送君遠去,踏著他蹚出的路,赤石橋朝著小康目標繼續(xù)前行。
“請記住我,我即將會消失,請記住我,我們的愛不會消失,我用我的辦法,跟你一起不離不棄……”
來源:山西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