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4-04 11:17 | 來源:中國文明網 2016年3月 | 查看:894次
人物故事:
晨霧漸漸散去,陽光暖暖地灑在一個農家小院里。朱石蘭,炎陵縣平樂鄉(xiāng)樂富村一位45歲、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正緊張地忙碌著——她走進臥室,小心地把丈夫從床上扶起,幫他穿好衣褲,再背起丈夫,將他輕輕安放在躺椅上,然后從廚房端來香噴噴的飯菜,準備一口一口地喂給丈夫吃……自從2007年不幸降臨到這個家后,這已經成了朱石蘭每天要做的第一件大事。
飛來的橫禍
朱石蘭與丈夫李天亮都是炎陵縣平樂鄉(xiāng)樂富村的村民,自幼青梅竹馬?;楹蠓蚱薅鲪?,并生育了兩位美麗可愛的“千金”,一家四口,其樂融融。孰知“天有不測風云”,正當夫婦倆沉浸在為人父母的喜悅之中,一場變故悄然而至。2007年7月的一個下雨天,為處理村民糾紛,擔任村小組長的李天亮騎摩托車不幸摔到路旁,頭部遭受重創(chuàng),在縣醫(yī)院搶救無效后輾轉長沙湘雅醫(yī)院,一直處于昏迷狀態(tài),生命危在旦夕。面對復雜的腦部手術,主治醫(yī)師建議朱石蘭放棄治療,因為手術結果難以預料,很可能出現腦部大出血而死亡,即使救活了也難以恢復正常,另外手術費加后期治療費是個無底洞??粗噱σ阅恼煞?,朱石蘭想哪怕能讓丈夫多活一天,她都要拼盡全力救治,就算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在她的堅持和懇求下,醫(yī)生為李天亮實施了手術。手術并沒有朱石蘭想象中的成功,在重癥監(jiān)護室里觀察了十幾天后,李天亮雖然睜開了眼睛,但僅一息尚存。為給丈夫治病,家里已債臺高筑,朱石蘭只有狠下心,無奈地將丈夫帶回了家。
生命的綠色
李天亮不僅癱瘓在床,連基本的意識都喪失了,原本充滿溫馨溫情的家已經面目全非。孩子正在上學,生活還得繼續(xù),朱石蘭不愿就此屈服。她擦干眼淚,開始四處求醫(yī),她跑遍了全縣大小醫(yī)院,找遍了鄉(xiāng)村名醫(yī),哪怕聽到對丈夫的病有一點點療效的方子她都求之若渴。每天,她細心地幫丈夫翻身、擦洗,不分白天黑夜地端屎端尿;忙完田里、土里的農活回到家,即使再苦再累,她都要依在丈夫身邊,一遍又一遍地跟他說話,不斷重復他最熟知的人和事,并幫他做康復按摩。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個月后,李天亮漸漸恢復了意識,半年以后,李天亮開始重新發(fā)出聲音,手腳也開始有了知覺!然而,因為長期臥病在床、久治不愈,李天亮覺得自己的病不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還拖累了妻兒,他的心情越來越糟糕,曾幾次想過自殺,每次都被朱石蘭及時阻止,她對丈夫說:“有你在,我們的家才是一個家,你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呀!”最終,李天亮才答應放棄自殺念頭,重新面對生活。晨風里,朱石蘭早早地下地干活,為的是好多留出一些時間給丈夫以照顧和陪伴;夕陽下,她把自己當成丈夫的拐杖,扶著他一步一步地練習、再練習。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李天亮開始能夠下床慢慢移動了,能夠支支吾吾表達自己的意思了,病情也漸漸好轉了起來?,F在,李天亮基本可以流利地說話表達,不用拐杖也可以慢慢地行走,他逢人便說:“如果沒有這么好的妻子,不會有我的現在,是她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本瓦B湘雅醫(yī)院的醫(yī)生在電話回訪中都表示驚訝和贊嘆,說朱石蘭幫助李天亮創(chuàng)造了奇跡。
無聲的綻放
家里的頂梁柱倒下之初,債臺高筑,原本就不富足而且收入單一的家更是舉步維艱。農忙時節(jié),朱石蘭每天在家里和田間兩頭跑,還有兩個女兒(當時大女兒正在念初中,小女正上一年級)需要照料,這一切都壓在她瘦小的身軀上。身邊的親朋好友有的勸說,要她趁著年輕離開這個家,不要背上這個包袱,但她卻說丈夫需要她,這個家需要她,就算背一輩子她也認命。那時,怎樣拓寬家里的經濟來源,成了她最頭疼的問題。細細思考過后,她開始付諸于行動。除了種田、養(yǎng)豬以外,她著手在村里開了一家小店,做南雜、百貨生意,一來方便村民,二來可以既可以照顧丈夫又可以補貼家用。漸漸地,她的經營項目多了起來,比如出售樹苗、農藥、化肥,收購山貨、藥材、廢品等。后來,她還和村民們一起種植黃桃,找到了一條山里人的致富路。經過幾年的打拼,她不但還清了幾萬元的債務,還裝修了新房,添置了全新的電器和家具。路越走越寬,日子越過越好,昔日布滿愁云的家人臉上又重新綻放著幸福的笑顏。
來源:湖南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