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4-02 21:24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8年3月 | 查看:1335次
人物故事:
翟蘊穎,一線女教師,50歲,未婚,與患乳腺癌的八旬老母及兩個孤兒(侄兒、侄女)生活在一起。
面對這孤單殘缺的家庭,仰面長嘆!我該如何前行,節(jié)日里,人家餐桌是歡笑,我們家是淚水……
有人看她太艱辛了,提出將小侄兒送孤兒院吧,因為哥嫂沒有留下錢財。再說也影響她婚姻大事。
作為人民教師、共產(chǎn)黨員,她深知家庭是社會的一份子,沒有退路,弱女子也要堅強承擔起這份責任。記得師專畢業(yè)時蔡校長的囑托,明天學校要以你為榮,做人民滿意好老師。
好老師首先是善良的,這善良是顆花籽、播撒給學生第一片愛的光明、有了這片光、才會不漠然,不損毀、不凌弱……
于是她努力找到工作與家庭之間平衡點,好老師、好女兒、好姑姑一起做,這需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yǎng)。
首先樹立現(xiàn)代終身學習理念,寒暑假、休息日她要不斷去學習,平日最大愛好讀書,隨著歲月增長,自己身體出現(xiàn)骨折、貧血情況,但她不向命運低頭,挑戰(zhàn)自我,在中國大多數(shù)人的眼里,不請假休養(yǎng)是傻子,在外國人眼里,帶病工作,這是對自己對他人不負責任,為了盡快恢復,她自己找書看、讓自己內(nèi)心戰(zhàn)勝疾病,偶然的機會她從圣經(jīng)上拾到一頁話:我親愛的孩子,烏云環(huán)繞你、重擔幾乎壓垮你;你感到灰心失望,彷徨絕望,心中感到?jīng)]有辦法了,沒有路了,孩子!壓傷的我不折斷,將殘燈火,我不吹滅。我尋找你,我一直等候你回頭許久了。我愛你,我要扶持你,我要幫助你。這給了她一點安慰,此時學校、教育局黨委、工會不斷地送來了關懷和鼓勵,我逐漸戰(zhàn)勝了身心疾病,恢復了健康,如今母親年歲大了,家務活我盡量安排在早晚做,不誤學生的課、不請假。兩個孤兒也成長為兩名人民教師,與她一樣播灑著愛。母親這位癌癥患者也有了往日缺少的微笑。
看到兩個孩子快樂地生活著,鄰里、親朋們經(jīng)常的一句話是,您家里有個當老師的好女兒、好姑姑,孩子真是不幸中的幸運。也有人說她這“孝老愛親人”行為促進家庭和社會的和諧,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她用單薄雙肩扛起一個禍不單行殘缺家庭,直面慘淡人生,面對精神與物質(zhì)雙重壓力下,卻一步步走過嚴寒的冬,耐過似火的夏,慢慢迎來了秋,帶領一家人努力邁向充滿陽光的春天。
回首往日,好似昨天,像電影一樣一幕幕閃過眼前。
一、“孝”老母不容易
面對一個失去兩個兒女的癌癥母親,困難可想而知。母親遇到年節(jié)日,就老淚縱橫,總是念叨你哥哥、嫂子沒福氣呀!多好的兩個孩!老天也是的,讓我死去讓他們活著(哥哥突發(fā)腦出血,家嫂腸癌四次手術(shù)后離開),讓兩個孩子有個依靠,留我這個沒用的奶奶干什么,望著老母的痛苦,我實在目不忍視,耳不忍聞。我時常備好一些歌曲放給母親聽,轉(zhuǎn)移母親思緒,或講一段故事,讓母親想開比如當你痛苦你沒有鞋的時候,要去想想那些還沒有腳的人,仍在快樂生活著。
母親又說了,過去沒了兒,這是命苦呀!新社會、新觀念、有黨、有女兒在您身邊多甜呀!
為了做好“孝”我也時常思考孔子把孝分成四個層次,即孝養(yǎng)、孝敬、孝愛、孝順。那我就理應做到讓母親不僅吃和穿無憂無慮,平時修煉好性格,保證以和氣語言和悅面色恭敬行為對待母親。
母親的痛苦較深,記得我高二那年大姐患了尿毒癥,(母親說姐姐那年代參觀萬人坑連累、帶嚇得了腎炎留下病根)。為了給姐姐治病,家里已無錢買米了,一貧如洗,母親一年多沒吃過一頓飽飯,后來母親得了營養(yǎng)不良性浮腫病,每日不能動,事后用別人話逗樂說都像猩猩走路樣子。
也正因為當時家境,我感到健康的身體對一個人,一個家庭乃至社會是何等重要,于是我決定報考體育院校,心理萌生一種想法,將來做群眾健康工作,用我的所學幫助更多人,更多家庭健康快樂幸福地生活。
后來,母親又患上乳腺癌,母親手術(shù)那一夜,我坐在省腫瘤醫(yī)院大廳里一夜未眠,告訴母親別怕,我在這里。母親手術(shù)后,我盡心照顧,努力學習一些康復知識、閱讀一些醫(yī)學方面書,保證時時刻刻關愛母親健康,我們有什么不愉快,一般不讓母親知道,每日要陪母說話、聊天。母親大手術(shù)后微循環(huán)不好,有時候腿抽筋,夜里叫起來,這時我要立刻爬起來給母親按摩、熱毛巾敷,扶她慢慢動,眼睛有時看不清,我每年備些蒲公英給煮水洗眼睛。
母親年齡漸大,有些變化我只能理解和包容,母親對我有時很惡,她說養(yǎng)了個不出飛“和平鴿”,她用刁難語氣問我何時出嫁!其實母愛是偉大,她分明是另一種愛。
我對母親孝已養(yǎng)成習慣,對鄰里鄉(xiāng)親、長輩一樣敬重,可按 母親要求差很遠,因為她每日要讀《圣經(jīng)》,按圣人標準要求我,你說難不難。
二、愛親人、愛孤兒是一道不好做的難題。
2003年春季家嫂離開的那天,冰冷的病房里只剩下我陪著兩個孩子,他們倆圍在已停止呼吸母親身旁,侄兒問我,姑姑、媽媽怎么閉眼不說話,你怎能讓媽媽說話,那一刻觸動我心底最痛的神經(jīng),我無言以對,只是淚流不止用手牽著小侄兒,看著家嫂蒼白無一點血色的臉,這一切告訴我,一個母親該如何愛惜自己身體來負起母親責任。這也許成了事后漫長歲月里我要不斷完善自我,用一個好女人、好老師、好母親的標準,來要求我對待每一個世人。
我也時常思考:社會如何引導女性扮演好這個母親、妻子角色。女人可以不是最美的,也可以不是最聰明的,但要是善良的、寬厚的,還每個孩子一個幸福的母愛。
楊瀾語錄說:幸福并不是一個公式,能夠告訴每一個人一個現(xiàn)成的答案。需要每個女人,一步步丈量著一個人要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還是說獲得心靈層面的一種自我認可,都是要愛你所做的事,做你所愛的事,我認為這是對成功的一種新定義,是幸福的一大源泉。
由此我也思考婚姻家庭幸福,要求女性怎么去追求,怎么去努力構(gòu)建幸福家庭。
回到現(xiàn)實、培養(yǎng)兩個孩子健全人格,陽光性格是我的首要問題,孤兒內(nèi)心脆弱、自卑。表現(xiàn)在侄兒初中時,同班一個男同學說:“你沒爸、沒媽孩子是根草”,這惹怒了侄兒,約好決戰(zhàn),幸好我發(fā)現(xiàn),一直偷偷守候打架地點,及時招呼周圍年壯成人幫助平息戰(zhàn)斗,避免惡性事件發(fā)生。
為了讓孩子忘卻悲傷,時常帶孩子玩,養(yǎng)金魚、養(yǎng)小鴿子,侄兒學習成績下降已成事實,可奶奶總要批評孩子。這引起孩子悲傷,一天的晚上離開了家,我及時跟在后面,一句句的呼喊:“侄兒!”姑姑你是好朋友呀!天黑了我們一起去哪里?情急下我摔了一跤起作用了,侄兒停下來,扶起我孩子委屈一邊擦著淚一邊自言自語,你說,誰家小孩爸媽都死了,小孩還能學習好。我聽著盡心地思索著。給孩子一個輕輕撫慰。沒有言語,回家后孩子還是躲在另一間屋子里,用報紙把玻璃貼上,不吃飯,夜里餓了出來摘了一堆茄子充饑。這告訴我孤兒內(nèi)心極度缺少陽光,我要付出更多的愛給他。
有人說,教師的生命像一個長長的句子,艱辛是定語,耐心是狀語,熱情是補語,對于幸福的教師來說,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我懷著巨大愛心十幾年來像一個酷愛嬉水的孩子,盡情地撲騰著、享受者。
我相信、愛、會讓頑石開花“朽木不可雕”,依然是所謂差生的斷語,愛、應是滋潤孩子心脾的甘泉,愛、應是喚醒學子迷途知返的驚雷,愛到真處,可拂去一切污穢與塵垢,愛到深處能讓頑石開花,“拯救差生的圣手”李圣珍老師說,好與壞只有一步之遙,他們?nèi)狈郏灰愀冻鲎銐驉?,他們向著太陽光的地方走去。愛不是輕而易舉地冷漠,呵斥、失望、放棄、愛有多深,付出就有多大,等待的時間就有多長。終于兩個孩子在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呵護下,如一株鮮嫩的綠苗,從夾縫中毅然冒出,最終開出鮮艷燦爛與花朵。
來源:遼寧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