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09-06-30 10:02 | 來源:成都公眾信息網 2008年5月17日 | 查看:2347次
·在處理完救災事宜后,王晉才發(fā)現他的一條腿嚴重受傷
·三天里,王晉拄壞了兩根竹竿,最后,民兵從景區(qū)滑雪場幫他找來了一根滑雪桿
·“我們這里的每一名干部、每一個民兵都是英雄?!倍嗄隂]有哭過的王晉在15日召開的干部會上哭了
典型人物 龍池鎮(zhèn)黨委書記王晉
拄著一根竹竿,一個步履蹣跚的背影,來回穿梭于正在搭建的帳篷之間,他彎下身去,拿起一把螺絲扳手,把擰過的螺絲再逐一“復工”,“多使點勁兒,這帳篷可是4個人的家?!弊蛉眨斢浾咴谡饏^(qū)現場指揮部見到龍池鎮(zhèn)黨委書記王晉時,他那經過簡單包扎的傷腿仍然沒有得到醫(yī)治,甚至就連在道路恢復暢通后,驅車前往都江堰市區(qū),也沒有時間去照一次X光。
王晉腿上的傷,是在四天前,地震來臨之時組織村民疏散時落下的。四天前,一場突如其來的強烈地震,將這個“世外桃源”翻了個底朝天,一時間,房子沒了、親人散了、交通斷了、通訊沒了……“世外桃源”變成了一個救援者想進進不來,受困者想出出不去的“困城”。
100多個小時,這位拄著竹竿、步履蹣跚的黨委書記,與鎮(zhèn)里全部40多名干部職工,帶領著2000余名受災群眾,用近乎固執(zhí)的堅持,在這個離映秀最近的鄉(xiāng)鎮(zhèn),頑強地立起傷腿,筑起了一道抗震救災的堅強防線。
處理完了
他才發(fā)現嚴重受傷
龍池鎮(zhèn)政府的辦公樓在山清水秀的山谷中。地震發(fā)生時,王晉和鎮(zhèn)政府的干部跑到一樓,劇烈的震動把他拋倒在地。顧不上考慮受沒受傷,更沒感覺到痛,王晉爬起來到了街上。外面的群眾都慌亂成一團,王晉馬上集結起在場的鎮(zhèn)政府干部,10分鐘,一個應急小組指揮部就在廢墟邊上迅速成立。
“馬上疏散群眾、救小孩!”王晉簡單急促的兩句話,成為這個應急指揮部最早做的兩件事,也是最重要的兩件事。事后也證明,這個原則也在后來等待救援的過程中幫了龍池災民們的大忙。
一部分干部迅速向不知所措的群眾喊話,帶領他們向鎮(zhèn)外的空壩跑去。山谷隨時有落石滾下,場鎮(zhèn)邊上的高壓線塔岌岌可危,干部們把疏散到空地上的群眾集結起來,由于沒有四處分散,在之后不斷的余震中基本上沒有再產生傷亡。
“學校!”同一時間,另一組幫助群眾尋找、搶救兒童的干部不約而同地想起了小學。小學建在山上的南岳村,由于疏散及時,只有2名學生和1名教師不幸遇難。
在疏散群眾、搶救兒童之后,王晉安排幾名干部和民兵將沒有損毀的食雜店、藥店和商店的食品、大米、藥品等幾樣最重要的物資全部集中起來。跟災民們一樣,帆布搭起的臨時帳篷就作為辦公室和休息區(qū),每天用山上的厚皮菜和魚腥草煮稀飯,一天兩頓。而在處理完一切相關事宜后,這時的王晉才發(fā)現他的一條腿早已腫起,完全無法用力。經現場的醫(yī)生診治,發(fā)現腿骨嚴重受傷,依靠著頑強的毅力,王晉他一直堅持著。由于道路完全毀損,只得草草安上夾板,王晉又站在了指揮救災的第一線。
訪家問戶
走壞了兩根竹拐
王晉三天三夜沒有合眼。他的家安在都江堰市區(qū),妻子去年7月才剛剛生下女兒。當攀爬大山出去送信的干部回來告訴他,他的妻女都平安,這讓他放下心來??墒?,龍池一共有2800人,除場鎮(zhèn)外還有五個村,這些村民到底怎么樣了?
第二天一大早,王晉就決定去村里看看。這時,他的右腿紅腫,每一用力就開始痛。武裝部長幫他找了一根竹竿,他開始拄著竹竿一個村一個村地走。王晉的到來,給正處于極度恐慌和悲痛中的村民們一個極大的心理安慰。
三天里,除受災最輕的查關村外,王晉走遍了其他四個村。三天里,王晉拄壞了兩根竹桿,最后,民兵從景區(qū)滑雪場幫他找來了一根滑雪桿。
信心的恢復,加上糧食的按時按量供應,使得龍池鎮(zhèn)的村民們人心穩(wěn)定,堅持著等待道路的搶修和救援的到來。
15日凌晨,路終于打通。以食品和水為主的救援物資運抵應急小組指揮部。
“這些食品還是不能隨意發(fā)放?!蓖鯐x說。按照幾天來的統(tǒng)一調配原則,這些水和食品被有序地發(fā)放到災民們手中。剩下的食品,專門安排一個干部管理。因為從15日起,映秀鎮(zhèn)徒步翻山走出來的災民開始三三兩兩地路過龍池。每路過一個災民,干部就將龍池自己省下來的食品和水發(fā)一份給他,讓這些更加饑渴的人補充力量。
“我們這里的每一名干部、每一個民兵都是英雄。我謝謝大家。”王晉總是不愿意談自己。想起這些天這些同甘共苦的兄弟們,還有信任他、愿意跟著他共渡難關的村民們,多年沒有哭過的王晉在15日早上召開震后第一次干部會上淚流滿面,40多名錚錚鐵漢在大震來臨、失去親人、災民安置的時候都沒有流淚,而此時卻淚流滿面……
記者視線
災民“救濟”災民
龍池鎮(zhèn)村民臨時居住點前的感人一幕
“來,喝口水吧!”“趕緊吃一塊面包!”“這里有牛奶,快拿給娃娃喝!”……昨日中午,剛剛經歷了噩夢般的地震,從映秀鎮(zhèn)逃生出來的人們三三兩兩地經過龍池鎮(zhèn)抗震救災指揮部所在地,經過7、8個小時的翻山越嶺,他們滿臉倦容,甚至有些步履蹣跚。當他們經過同樣是剛剛經歷了災難的龍池鎮(zhèn)時,陣陣溫暖卻突然襲來——看到這些比自己還可憐的人們,自己食物都不是很充足的龍池鎮(zhèn)村民和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村干部們“忘記了”自己“災民”的身份,連忙將剛剛運來的面包和礦泉水遞到了同胞們的手中,“趕緊吃,吃了好趕路!”“快給娃娃喝點牛奶!”
接過龍池鎮(zhèn)村民們遞上來的食物,映秀鎮(zhèn)村民感動不已,他們的眼睛濕潤了,握著礦泉水和面包牛奶的雙手甚至有些顫抖,連連感謝著這些叫不出名字的親人。
龍池村民自救引來好心人——
來回三趟 他給村民雪中送炭
“今后,我要把家安在這里,和這里的村民們一起重建家園……”昨天中午,龍池鎮(zhèn)抗震救災指揮部,“熱心人”李總一邊指揮著一輛運來大米的大卡車,一邊說著這樣一句讓記者有一些驚訝的話。
此時的龍池鎮(zhèn)幾近廢墟,李總卻說依然希望自己今后的家可以安在這里。“幾年前到這里旅游,就愛上了這里的山和水,這次在地震災難后,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里,”李總說,如果自己過去是被這里秀麗的山水所打動的話,這次則完全是被這里的人,這里在災難后帶領鄉(xiāng)親們積極開展自救的村干部,這里在災難后沒有絕望選擇了堅強的2800多位村民所感動,“在巨大的災難面前他們都沒有退縮,我絕對相信這里的人們可以重新建造出美麗的家園!”
村民們告訴記者,從15日凌晨3點,龍池鎮(zhèn)的道路被完全打通之后,這位不知名的李總已經反復三次來到這個地方,送餅干、送水、送面包。而在昨天,除了大米之外,李總還特別給村民煮了五大箱雞蛋,“希望讓他們能夠吃點營養(yǎng)!”帳篷外,一位吃著雞蛋的老婆婆,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自己生日變女兒祭日,他化悲痛為力量——
懷念女兒的方式 就是救助更多孩子
典型人物 龍池鎮(zhèn)南岳村臨時支部書記唐海
“快!看看這孩子體溫正不正常,他有點咳嗽?!北е粋€一歲多的孩子,龍池鎮(zhèn)南岳村臨時支部書記唐海心急火燎地找到災區(qū)醫(yī)務室,把孩子放在臨時診療床上,看見孩子及時得到救治,唐海這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其實,看見這些花兒樣的孩子,唐海心里的痛,一分鐘也沒停止。5月12日這天夾雜了太多情愫。如果沒有這場地震,這一天,正是唐海31歲的生日,而就在前后一分多鐘時間里,這一天,卻成了女兒的祭日。
5月12日一大早,唐海的母親就趕往了集市,為給兒子慶生準備晚飯,可是,當天下午,一場強烈地震徹頭徹尾地“顛覆”了這個家庭的走向。強烈的地震造成了泥石流山體滑坡,僅僅是幾十秒鐘時間,唐海的房子整個兒地被泥石流“吞噬”,而被淹沒在其中的,除了房子,還有正在酣睡的女兒。
余震不斷。逃似地跑出鎮(zhèn)辦公樓,沒等緩過神來的唐海,便立馬和幾十名鎮(zhèn)上同事一道,組成災后指揮服務隊,奔走著疏散人群……而此時,這位忙碌在一線的共產黨員,對于家庭的變故,卻并不知曉,直到6小時后,淚流滿面的老母親,從人群中找到自己兒子的那刻,唐海才知道,31歲這天,他永遠地失去了僅5個月大的愛女。
“娃怎么樣?還有呼吸嗎?”
“沒救了,困在里面太久,好不容易搬出來,已經沒氣兒了?!?/P>
此時,已是晚上8點多,從天而至的瓢潑大雨,打在唐海的臉上,當時,他幾乎覺得自己站不住了。唐海一邊拿起剛才正在搭建的帳篷塑料布,一邊安慰母親,“快去和孩子她媽在一起,這兒很忙,給娃裹張被子,半夜要降溫,別凍著?!闭f著,為一個六口之家建起的臨時帳篷,已經幾乎可以入住。
最困難的是15日凌晨3點前,房子沒了、交通斷了、通訊沒了,為給“困城”解困,唐海匆匆處理完女兒的后事后,就一直沒回過家門。
整整四天里,臨危受命成為南岳村臨時支部書記的唐海,一刻也沒閑著:天還沒亮,他就帶著幾個工作人員,前往臨時指揮調度中心,為1800名受災群眾領取食物,確保大伙兒醒來就有飯吃,救援工作接近尾聲,防疫工作又擺上了案頭……
回憶痛失愛女的那一刻,唐海下意識轉過頭去擦自己的眼睛。
“難受!失去自己的孩子,哪能不難受的,但還有和她一樣的娃,要等著救治,等著填肚子,照顧他們是我們的責任?!睂τ谶@種責任,唐海只有一句話:就像為人之父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一樣,照顧受災的鄉(xiāng)親們,這種責任,同樣不可推脫。
“這幾天他眼都沒合,白天給我們跑食物,搭帳篷,晚上還得監(jiān)控山體情況,很多人到現在都不知道他女兒已經……”南岳村是龍池鎮(zhèn)受災較嚴重的一個村,說起這位剛上任幾天的支書,老百姓們感嘆之余,言語間不禁哽咽。
特寫
聽說村民鬧情緒
他撐著傷腿就跑過去……
固執(zhí)的堅持,拖著受傷的右腿,在地震之后的四天里,王晉就這樣走遍了龍池鎮(zhèn)幾十里的山路,而他卻四天三夜沒有合眼。“災民們有沒有吃的?”“臨時居住所安置得如何?”……王晉眼里布滿了血絲,聲音略顯嘶啞的他,提得最多的還是龍池鎮(zhèn)2800名鄉(xiāng)親們,而他的親人怎樣,孩子是否安全,他卻從未來得及過問。
雖然不斷有應急小組的工作人員帶信回來,告訴王書記鄉(xiāng)親們的生活情況,可固執(zhí)的王晉依然放不下心?!拔业糜H自去走走看!”而這時,王書記受傷的右腿已經開始紅腫,每走一步都是鉆心的疼。沒有遲疑,找來一根竹竿,王晉就這樣一瘸一拐地走遍了龍池鎮(zhèn)的每一個鄉(xiāng)村。幾天里,他用斷了兩根竹竿。最后,還是在道路搶通以后,工作人員帶回一根滑雪桿,他才用到現在。
“驚慌、恐懼、六神無主還有絕望。”61歲的段祥林這樣形容地震災害發(fā)生后的那個下午。他的身后,是變成殘垣斷壁的家,所有的東西都被掩埋在下面,在震后下著大雨的那天晚上,他幾欲沖上山搶救自己的財物,而正是王書記的這一句劃破長空的一句:“大家不要慌亂,現在還很危險,你們要相信政府!”阻止了他。
身穿一件防寒服,衣服已經被雨水濕透,王書記站在人群中間瑟瑟發(fā)抖。顧不得自己受傷的右腿,聽說村民情緒有波動,連走帶跑地奔向云龍村。
“我們的物資組已經把鎮(zhèn)上全部的食物收集在一起了,吃飯問題能夠保證?!?/P>
“我們和派出所成立了巡邏組,保護鄉(xiāng)親們家里的財物?!?/P>
“你們的孩子已經被轉移到安全地方了?!?/P>
……
井然有序的安排,打消了鄉(xiāng)親們此前的顧慮,心有余悸的后怕,段祥林回憶起來依然這樣說:“如果不是王書記趕來,有很多村民都會沖回家中,不知道會有多少人遇險?!?/P>
(責任編輯:孫賓)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